“家常”的迷人意味,不是落于平凡,而是在用心之上,于平凡中见惊喜。
印象中,我平生吃得滋味最美的一顿早餐是在漓江的船筏上。
上船的时间极早,整个人在江上的冷雾中有迷茫的困乏。这时上来一碗热腾腾的桂林米粉,伴着绿水轻舟,晃晃悠悠地荡进肚子里,连盖在粉上的几颗花生米的味道,都记得真切异常。
对比平时在小巷的米粉店中吃到裹挟一身酸笋味,我是有些理解,广西菜走不出广西的原因:它太家常,太天然,太寄情于山水。
家常这个词,和特别一样,看似褒义,实则中性。它可能代表了方圆几十里豆腐做得最好吃的老阿姆,也可能是为菜式的不够精致和滋味不足打掩护。它暗含的亲切温暖情怀,只取决于一时,一地,一境。
某种程度上,桂小厨重新定义了广西菜的家常意味。
木制长廊,个性壁画,纯银头饰改装的吊灯,精心挑选的民族元素让人感受到阳朔秀水街店子般的文艺精致,在这种氛围下,桌上看似普通的家常菜,也显得不同寻常。
广西菜作为菜系而言,面貌是有些模糊的。这一点,有人归之于做法的质朴。但众所周知,烹饪过程越简单的食物,对食材的要求就越高。事实也果然如此,桌上食材都不是寻常市场能买到。进村落,走街巷,一席菜品的聚集,每个都是跋涉寻找的故事。
店家主打的巴马丽琅香猪锅,只是一锅巴马泉水,一勺白盐,煮出的肉片滋味却实在不凡:皮韧肉香,口感嫩滑,原始的肉味带来朴实的满足感。据店家说,这种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香猪,出名地好吃,也出名地难养,在山水间悠悠闲闲长到五六十斤便不再长大。忽略之前漫长的铺垫,你只要享受眼前这一口直达的滋味就好。
另一道石磨黑豆腐煲一上来就引起了同行妹子好感。我一直觉得,豆腐是一个很妙的食物,磨的时间,点的时机,细微的差别就能导致口感的不同。而这锅石磨磨制的黑米豆腐,有鸡骨和猪骨的高汤作底,入口尝到的是做足时间的味道。更让我惊喜的是味蕾末端传来的婉转辣意,腌制的小米椒藏于奶白的高汤底下,将豆腐的醇厚中提出一丝酸辣,是舌尖的一朵妙笔生花。
吃完这一席,不免意动:也许家常字眼中迷人的意味,本就不是落于平凡,而是在用心之上,于平凡中见惊喜。
“现在的人都懒,不愿花时间和耐心。”传授石磨豆腐技艺给店家的老阿姆这样说。在现今环境下,家常反而变成是需要奢侈经营的东西。念念不忘的山水情调,也许只是悠闲心境之下的一段细推慢磨,一炉温火灼热。
若是告别不了平常的忙碌生活,有人做功课在前,能心领这意味确也不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