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养殖户停料、停止出鱼事件接连发生:罗非鱼供过于求是根本原因

  4月1日,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翔泰”)发布消息称,自当天上午8点开始,凡购买翔泰饲料的客户,均可享受以下优惠:购沉水料(603S与604S)3吨,送1包沉水料;购膨化料2吨,送1包膨化料。但消息发布后,竟然遭到养殖户集体抵制。

  4月2日下午,超过160人浙江籍的罗非鱼养殖户自发组织联合停料讨论会,讨论决定:从4月4日起停止拉料。

  然而,自4月4日起停料后,饲料企业及加工厂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4月15日下午,养殖户再次在文昌大致坡聚集,他们决定自4月19日起,联合停止卖鱼。

  4月19日早上6点半,海南文昌浙江籍罗非鱼养殖户开始在大致坡的抱罗三角路聚集,养殖户一旦听到哪个地方出鱼,就马上赶到现场制止。当天聚集的人数不断增加,成功阻止几家养殖户出鱼,并引起了市公安局关注。

  此次海南养殖户自发停料、停抓鱼行动引起行业普遍关注,网友“海宝”就此事件发表自己观点。

  赊销,海南饲料供应商和成鱼收购高度捆绑

  海南罗非鱼养殖户集体停料,印象中这次应该是第二次了,上一次是2012年5月,也是鱼价由高峰堕入低谷的一年。

  海南省罗非鱼产业商业生态比较复杂,其发展历程也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但简单说,海南罗非鱼产业无论是养殖环节还是中间商环节,都以浙江人为主。由于这个群体的人融资能力强,所以在圈子内集结天量的资金。这个圈子盛行赊销,因而几乎没有现金流的制约,养殖户作为投资者,须投资罗非鱼养殖的资金门槛非常低,所以海南省的罗非鱼养殖规模在几年内规模迅速扩大起来,大有取代广东成为罗非鱼产量第一大省的势头。

  按照海南的惯例,饲料是由供应商高度赊销的,待成鱼收购后,在饲料供应商账面上直接冲销,结余部分才是养殖户的利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养殖户也相当于饲料供应商所包养的工人。

  也是因为高额赊销的关系,为了减少回款风险,海南饲料供应商和成鱼收购是高度捆绑的,海南养殖户只有用饲料商的饲料才有可能顺利把鱼卖掉。饲料厂和加工厂经济上也是高度捆绑,或者是同一个投资者所经营。甚至,养殖户若不使用当地饲料经销商赊销饲料,其所养殖出来的鱼可能无人收购,或者不得不以超低价卖给从广东远道而来的水车。

  海南的养殖规模所带来的饲料销量也吸引了众多后进的饲料厂,但事实上,对于在2010年后习惯于现金交易的大陆饲料厂来说,海南的高额赊销商业模式让他们却步。而在岛内做得最好的那部分饲料厂依靠资金开路、收鱼包底而巩固了这个生态圈封闭性,后进的饲料商如没有天量的赊销资金支持,则难以进入竞争。

  赊销造成恶性竞争

  引起系列不良后果

  由于赊销涉及信用风险,海南的赊销模式的落实是依靠众多的饲料经销商与客户建立的契约关系。而饲料经销商之间,通过饲料厂幕后支持、银行贷款和民间集资等手段拿到大量资金,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销量,也乐于利用资金互相之间抢占市场份额。比如,补贴养殖户成鱼收购价格就是其中手段之一。

  2014年国际市场罗非鱼价格持续上扬,工厂收购价格高达5元/斤以上,而正常养殖成本一般在4元左右,罗非鱼养殖户出现一定程度的惜售。由于饲料供应商的资金也是信贷所得,为了资金得以正常周转,经销商们必须鼓励养殖户出鱼以期回笼资金,所以他们一路提高对养殖户成鱼的价格补贴,每斤罗非鱼塘头补贴后的价格甚至一度比加工厂收购价高0.5元,所以罗非鱼养殖户获利基本都在1元/斤以上,每亩利润高达数千元,暴富的案例不少。

  与此同时,这个补贴差价已经大于饲料经销商在所赚取的饲料经销利润,所以在最近两年时间里,海南饲料经销商是在恶性竞争下持续亏本经营的。

  在上述竞争资本的鼓励下,海南罗非鱼鱼生产量持续上升,因而供过于求。与此同时,由于扩产量大以及养殖密度等提升,病害出现的机率增加。养殖户为了控制病害而使用大量药物治疗,而加工厂在药残方面把控不严格,甚至有厂家为了差价而故意收购药残鱼转售,导致在出口成品在国外海关被查出药残的个案大幅上升,遭到国际市场的冷待。以上两个因素都导致了2015年罗非鱼鱼价的下跌,且由于前期加工厂冷库库存过大,各加工厂均停止收购或限额收购。

  经销商停止内斗降鱼价

  养殖户联合抵制

  痛定思痛的海南饲料经销商为了回归正常利润,因而私下协商停止内斗,主要是同步减少或取消对养殖户罗非鱼成鱼的价格补贴。不幸的是,价格下跌和补贴取消的共同作用下,海南罗非鱼的塘头售价立刻跌至成本线以下,习惯了高利润的养殖户陷入亏损。由于海南饲料商既是供应商也是包销商,养殖户无法排解风险自然把亏本的问题迁怒于他们。海南养殖户作为养殖业的投资者,理应接受投资有风险的结果,而实际上他们又像是被饲料商所包养的工人,他们认为市场被操控,自己被玩弄也是合情合理。

  由于出口价格无人可以干预,养殖户所期望最好的结果无非是上游环节让利给他们,行情好要获利,行情不好也要撇清风险,甚至通过超常规手段争取,这是一种超越商业契约的抗争。

  市场周期性使然

  行业洗牌后有望再次迎来春天

  非常明了地,这次事件不过是供过于求的商业周期率使然。虽然多年来相关产业环节的大佬开协调会无数遍,大家都明白过量产能的危害,但这个产业圈却是由无数个纵向合作而横向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这些盲目扩产就是上述饲料厂、饲料经销商抢占市场份额而过度投资所导致的结果。资本就像激素一样,所到之处都是无节制的疯长。

  所以必须控制养殖规模和养殖品质。简单言之,就是控制总体饲料投放量和平均养殖密度。

  然而,养殖户群体是由一个个趋利避害的、分散的单独个体组成,他们无法实现作为一个单独整体的自我管理,他们无法被灌输一种统一步调的“意识形态”,只要利润存在,他们很难通过改善意识就能自我控制产能和改善产品品质,因为这样违反人性:在必须依靠自律来平衡利益的生态环境下,凡破坏规则者就是首先获益者,最终无人自律。所以养殖户群体或者养殖规模必须通过外界力量才能被有效管理,这种力量要么就是市场规律,要么就是有可能就是“输入的资本”。

  事情到这里只有一种解脱的路径,就是海南罗非鱼产业的资本控制者是否可以内部协商平衡利益,如何通控制资本的流向来控制产业规模和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内部规则,如何分配利益和惩罚偷步的人。真正所谓的意识统一,只能在较小的圈子内才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对于这种市场现象,其实大家也是可以不闻不问的,今年价格虽然低了,市场淘汰一部分参与者后,来年价格又会高起来,一枯一荣本是自然规律。

  链接

  4月20日,从湛江地区传来消息,当地部分水产加工厂达成共识,从4月25日开始,到5月10日,罗非鱼产品销售价统一上调至1.9-1.95美元/磅。

  湛江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秘书长岑坚说,这次的调整来自两天前的一次协会的会议,当天会议也有来自广西、海南等地的加工企业出席,经过协商,会议提出把罗非鱼产品定在1.9-1.95美元/磅,是出于对当前行业困局的考虑:只有加工厂能够生存下去,养殖户群体才有可能获得生机。

  网友海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