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文批改方法的探究

  摘要: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因地制宜,走到学生中去,才能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抽改 精改 换改

  作文批改,是一件令小学语文教师们感到头疼的事。谁都知道,学生多写些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有时,老师精批细改,学生看了一下分数和评语就算完了。指出的错别字,病句等,下次作文照样出现,收效甚微。用什么方法,既能使老师减轻负担,又要让学生得到提高呢?我一直探索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我终于在作文堆里解放出来了,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

  我的主要做法是:订出标准,老师指导,学生读,评,改,写相结合;学生批改老师抽改,精改,重在讲评。

  具体做法是:

  第一,订出标准。教给学生,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熟悉标准,掌握标准,为学生批改做好准备。

  这一阶段,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参照教材有关写作特点的练习要求,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然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读,批,分析写熟练地掌握评分标准、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学生把人物的要素交代清楚,语言流畅,生动,能恰当地运用词语,无病句。无错字......。我就拿《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一文作范文来讲。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对照标准做好眉批,圈点写好阅读笔记。然后再作简明扼要的讲解,这样反复训练以后,学生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提高了。学生只有掌握一等,以下二至五等就比较容易掌握了。这一段的读,评,批,分析的时间,大约要半个学期左右。然后再从学生作文选出两三篇。印发给你们。要求他们对照标准进行评点。这一阶段最后一步,就是要求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试写。学习基础好的,就要求他们对照一二等评分标准争取写出一,二等作文;中等的学生则要他们写出三等作文;中下等的学生就要求他们写出四等,力争写出三等作文。这样训练以后,学生的作文等级标准观念已经形成,下一阶段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批改了。

  第二,分组换批。老师抽改,

  分组。一般不要按班上的学习组,而应由语文教师重新划分,名为“语文写作小组抽每个组的人数一般不超过七个,一个班分多少个组。要看班上学习语文学的比较好的人数有多少而定。如果班上有10个语文比较好的人数,那么就可以分作10个组。指定一个学习好的当组长。组长选好以后,每周都要利用一个钟头的课外时间给组长“吃小灶”。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作文批改的。

  抽改。老师每组抽改一本。抽改这部分,老师可以精批细改(如果一个班60个人,分作10个组的话,就由原来要改的60本变成6本,完全有时间和能力进行精批细改了)改完后,发给组长。由组长一人,仿教师的改法进行批改。一个组长只改四本,这对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课外负担不会太重。完全是可以办得到的。这样做好友一个好处,就是多那些语文学习爱好同学进行了培养。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换改。组与组之间或小组之中进行对换批改,人人动手一人改一本。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是大有益处的。让写得差的同学,去改写好得作文。从中得到教益。每对改一次,实际上就是一次观摩和交流,学生批改时,老师一定要始终在场,随时解答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批改项目,老师做具体规定。例如圈出错别字,划出病句,作好眉批,总批。打出分数等。刚开始进行批改时,未必都要求做到那么多。可以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批改完了,还有以下的两项工作要做好。(一)检查的核分,改完后,组内同学与同学之间交换检查结果。看看评分是否合理。两人取得一致意见后,发给本人。再由本人对照评分标准。核对一下,看看评分是否合理。有的同学认为评得不合理,老师订正。大家没有意见了,全班收回重点检查总批语,进行登记,然后进行讲评。(二)推荐作文。都要求各组向老师推荐1—2篇典型作文。这个典型一定写得好的;二是写得差的。错别字,病句较多,谋篇布局较差的。教师仔细审阅这些典型作文,做好讲评的准备,对写得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第三:几点说明

  1.有人担心,这么搞,哪来那么多时间?这些我都是用语文课的时间进行的。一般一周有两节语文自习时间,就已经足够使用了。写作文用语文正课时间,要求两节课完成。一般学生评改一篇200—300字左右的文章,一节课就够用了,再用一节进行检查,总结,也就足够了。

  2.如何讲评呢?讲评不能流于形式,要讲究效果。我有时先叫写得好同学介绍他是如何构思,如何选材的。然后老师表演朗读一两篇。指出成功之处,有时另外召开写得差的同学座谈会,让他们谈谈写得差的根源症结,有什么困难,然后通过练习来个错别字“大扫荡”病句大改正尽量做到老“病”不复发或少复发。总之,讲评一次解决一个存在问题,提高一次作文水平。

  3.老师还搞不搞一点全批全呢?要搞,每个学期全班性的全批全改一般三次开学一次。了解每个学生开初的情况,然后逐个提出要求;其中一次,了解半个学期的进步情况。再逐个指出哪些进步了,哪些还需要努力;期末一次,对每个小学生进行写作期评。

  4.效果如何?互改时,对于好的学生来说,警告了自己不要犯常见的写作毛病。对于差生来说,可以学到优点和写作方法。双方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在互改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总之,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文/班丽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