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创新意识的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观念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潜在的创造力,要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探索空间。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活动一:“盲人摸象”的思考。

  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

  问题1:盲人摸的是不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说法却不一样?

  问题2:为什么我们说他们的判断都是错的?

  问题3:用手摸会产生不准确的判断,用眼就能做出准确判断

  通过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唤醒与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只是对某一方面进行感受,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渗透多方位观察的观念意识,为本节课的推进作好伏笔。

  二、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有的同学侧重于语文,忽略了数学。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启发教学。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能动性。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怎么能运动,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图形,进行思考。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图形,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图形的运动带来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现代教育观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才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作为教师可,必须依据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开展教育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主观思考意识,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关注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问题中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它揭示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提倡质疑问难,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贯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后,有学生提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在操场上怎么画一个大圆?”等等。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表扬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精神,接着放手让大家充分展开讨论,让学生各各抒己见,教师在讨论中进行适时地点拨,对学生暂时无法解决的疑难进行释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并养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萌发了创新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更新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质疑问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课程效果,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极强创新意识的学生。

  文/盛海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