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探究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本文从校园文化和育人功能出发着重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 育人功能 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学风、教风、作风等整体素质的一个集中体现,由于校园文化是社会人文环境和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有着特殊的历史的传承与积淀,因此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且特殊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就如何全面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和如何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简要阐述。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别于社会整体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一种区域文化,并且通常分为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次。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包含了教学环境设施、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等。从总体上看是一种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物质与精神产物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分为两部分内容,其一,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其二,校园文化体现了全校师生的精神文化,即是对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一种集中体现。从中义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即是一种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文化氛围,并且文化内容是长期沉淀形成且被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因此本文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大学校园文化包含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精神文化是学校个性和风貌的一种反映,也是校园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关键。精神文化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反映了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引领学校健康稳步的发展。行为文化是大学校园内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种动态反映,也是学校作风、精神状态的动态体现。物态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的“硬环境”,包含了校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硬件设施。制度文化是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一种体现,是学校基本特点和基本精神的历史沉积和总结。第二,大学校园文化在功能上要起到对全校师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在文化建设上要以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营造的教育氛围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鉴于校园文化具有天然的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致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导向功能。首先,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能够起到价值观的传播作用,并且促使广大师生通过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以此来衡量和规范个人行为。其次,校园文化在教学和导学两方面起到目标导向作用,一方面教师有了更明确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树立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良好的校园文化起到一个风气导向作用,并且由此来影响师生的道德规范。第二,凝聚功能。校园文化赋予了高校教育功能一种无形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渗透了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高校的全体师生员工由于这种文化力量被凝聚在一起,激发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依赖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自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并且发挥出高校的整体效应。第三,约束功能。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起到约束功能,并且这种功能具有明确的标准来执行,是一种硬性约束。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以一种对师生个人行为纳入学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之中的无形力量起到软约束功能。第四,辐射功能。校园文化在对校园内部发挥影响作用的同时对社会文化形成一种积极辐射。首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双向交流。其次,高校毕业生在走入社会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是一种广泛和深刻的辐射。第五,思政功能。当前的大学生处于我国社会主义转型变革的新时期,因此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使得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另一方面,思政工作在校园文的背景下更易开展,并且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一)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高校要将学校办学历史中积累的宝贵资源与当前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引导下,营造富有时代气息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首先,高校要开展师德教育工作,通过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将良好教风的树立作为校风建设工作的第一步。其次,高校制定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行为规范体系,并且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实施,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形成奋发向上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学凤。最后,高校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将廉政文化同校园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意识。

  (二)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首先,高校要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贯彻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且通过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将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次,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影响,并且通过两者融合来提升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最后,高校可通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来更好的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三)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要满足教育价值和时代感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端午、清明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以此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其次,校园活动的形式要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整合到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例如创建文明校园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督促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另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要脱离课堂的限制,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以此发挥多方位多维度的作用。最后,高校要通过科技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文化活动的举办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随着文化育人理念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文化育人功能的认识,同时校园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确证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因此深入校风建设、加强人文教育、组织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洪苏博.军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及建设初探[J].新闻世界,2012,05.

  [2]陈倪.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25.

  文/王东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