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而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学中的一种基础性学科,其的教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现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有不同,本文中笔者将通过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改变,结合其具体现状进行探讨,希望借以此能够对新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 变化

  一、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道’’一字缘来已久,最著名也是最早提出的是老子,他曾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看来,道即是一种规律,一种法则,只有遵循道的规则,才能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韩愈在他的《师说》中,也曾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他看来,道更多的是真理,是知识。而随着时间的推进,现代社会赋予道的定义更多的是道德,其在教育教学上最大的体现即是育人价值。对于此,叶澜教授曾说过,“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有:为学生提供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理论资源;为学生形成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学科所特具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才可能提升的独特学科美的发现。”从这些不难看出,对育人价值的理解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只是关注知识层面和思想教育层面上的育人价值,而是关注整个人的发展。 简单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其更多的意义是教育识字,写字,锻炼理解能力,培养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道德教育,而现如今多数老师会对其有一定的泛化理解,例如在一次课堂上,一片朱自清的《背影》,本身只是体现父子感情,理解生活不易的,而老师却向学生讲述火车站规则,由此引申到对于交通规则的探讨。这本身就曲解了语文教学的本意,过分泛化了道的理解。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把道作为教学附属品的现象,老师本身着重讲述课本内容,只在最终结尾时一言而概括其社会道德价值。由此可见,道的教育,需要老师做出更多的努力,不只是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更多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以身作则。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长久以来,由于对语文教学工具性的过分强调,忽视了其人文性,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形象性及情感性,语文课堂枯燥无味,这些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新课程提出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其人文性相互糅合,即语文素养培养的概念。其包括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以及能力,即其工具性,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及应该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人文性则是其灵魂。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合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培养其语感发展思维和语言文化的沉淀过程中彰显人文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着重个人发展,启迪学生的心灵和激发学生的灵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支撑起一片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在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其又包括学生学会用语言交流、表达、理解等。在此之外,可以通过结合现状,具体实现人文性教育,包括其创造性、内心直觉、情感体验的培养及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理解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三、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的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受教育部门的青睐,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深入。而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这也为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具体来说,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提供一定的文本,图片,视频等传统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教育教学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文教学课堂的内容,使得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有趣,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的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其理解能力,唤醒其内心的求知欲望。而多媒体所提供的图片,视频等方式,也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共鸣,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然而,凡事均有其双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具体体现主要为教育教学的偏失,由于多媒体的便利,多数老师教学过程中会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对于语文教学显然犯了极大的错误,要知道,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科,它需要一定的语言指导性,诚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这对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并无益处,无法进行更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过程完全是灌溉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教授以老师语言引导为主,适当设置多媒体情境,促进学生理解,激起其学习兴趣,拓展其联想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提高语文教学素质培养。

  四、总结

  汉语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来文化之精髓,是民族信仰之砥柱,汉语语言教育是对文明的传承,是对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只有从基础抓起,正确引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任务,结合当下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合理利用现代化科技,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为国家发展大计奠基。

  参考文献:

  [1]罗迪江.黄木建.教学理念的哲学渊源[J].教学与管理,2007(7).

  [2]于漪.于漪文集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叶澜著.“新基础教育”论一一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文/刘世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