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路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无名路,肖鲁,艺术
  • 发布时间:2015-08-05 12:49

  7月,头伏天的一个中午,我开车去肖鲁位于顺义的家。

  先行出发的编辑给我的地址是“T3国际艺术区”,于是,从市区出发一个小时后,恪守不渝的导航仪,把我带到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考虑到我并没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在努力分辨此顺义T3非彼顺义T3时,已到达肖鲁家的摄影师,用手机发送的一个准确坐标拯救了我。在地图里,那个绿点在一片茫茫空白之中,仅有的标识是它南边一座叫做北庄头的高架桥,颇有些绝世孤傲的味道。

  这倒是与我印象中的肖鲁有些相近。

  1989年春天,她在毫无防备的中国美术馆里开了两枪,直击人心,振聋发聩,导致整场中国现代艺术大展闭馆,也让全世界记住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艺术家。之后十余年里,她似乎人间蒸发。直到新世纪头十年,凭借在延安征集精子、棺木中与自己结婚等惊世骇俗的行为作品,才重回大众视野。

  此后的肖鲁多少有些让人琢磨不透。她在黑盒子里与红尘男女讨论什么是爱,在布鲁塞尔用16瓶红酒把自己灌进医院抢救,在北京朝阳区拆迁废墟上点燃九团火,在威尼斯天主教区的运河里裸泳,在众人围观的纸房间里辟谷抄书七天——不再开枪的肖鲁创造力惊人,继续与中国当代艺术圈若即若离。期间,她还写了一本小说,在顺义T3搭了一座斜房子并蟹居于此。

  肖鲁家前面的几公里,汽车行驶在一条蜿蜒不见尽头的黄土小路上,两侧是迎风摇曳的瘦高杨树,空气中的闷热、潮湿与浑浊感也在一点点地消褪。看着导航仪持续提示的“无名路”,我突发奇想,这多像是一张独立乐队唱片的专辑名:迷途中的无名之路,目的地就在前方不远处。

  到达斜房子,肖鲁倚在倾斜的落地窗旁微笑,一袭素色棉裙,曾经标志性的秃顶已被爆炸蓬头替代,气场十足。

  她陪我参观这座凝结自己心血的建筑杰作,富于肌理的粗粝墙面,钢材废料组合的斜书架、斜椅子,民间收购的木钉耙,达利的变形钟——时光在倾斜空间中和谐地流淌。

  在拍摄《居住之美》专辑封面的过程中,我建议肖鲁把卧室里的编织地毯撤掉,换成工作室里悬挂的水墨大堂。

  本以为她会介意,谁知却是一脸惊喜,她开心地说:你知道吗,意大利MOROSO的设计师在参观时,还问过我这些水墨作品能不能开发成地毯呐!

  这令我很意外,许多与肖鲁同时代的艺术家,功成名就之后,对待建筑、设计与摄影这些他们眼中的“非艺术领域”,总有些屈尊俯就的排斥感。而似肖鲁这般开放拥抱姿态的,终归是少数的另类。

  那日,在一组表现“自然”主题的片子时,我们选择了一个由木箱、干花、蒲团组合的明净空间,白墙上一件极简风格的作品尤为切题,宣纸中心的不规则浅褐圆斑,淡淡地晕染开来,留下米黄的印渍。

  肖鲁说,这其实是她去做精油推拿时身体排出的毒素。

  新陈代谢的产物,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了。

  执行出版人:马继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