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策展人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策展人,画廊
  • 发布时间:2015-08-05 12:56

  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必须量化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长年以来,策展这个职务在台湾是被忽视的,甚至被许多的画廊负责人取而代之,他们以市场的热门程度为基准,策划着一档又一档的展览。艺术、商业与学术就像是鼎的三足,缺一即难以鼎立。过往,我在打造过两个依靠政府补助的非营利空间后,深知商业对艺术的重要性。因而我于2015年5月,在台北现有逾三十家艺术机构聚集地“大内艺术区”,建构出我心目中的理想商业形态,即“双方艺廊”。我早期服务于富邦艺术基金会,除了通过当时累计的人脉在今天成立艺廊可以用上,其他方面必须真正放下身段,如同苦行僧般推广艺术品,向政府机关争取一个个公共艺术标案的机会,并逐步影响还鲜少接触艺术的企业家们,让他们明白艺术如何才能改变企业大楼、建案。公共空间的氛围与建筑间存在着孟不离焦的关系。所幸,随着台北101、机场捷运、明日博物馆、各大豪宅与时尚品牌的结合,自己所坚持的“城市美学”“都会展览馆”中心理念,也得以发光发热,让艺术品能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我眼前,一路上除政府机关的支持外,更获得如忠泰建设、立偕建设、邱再兴文教基金会等机构的大力相挺,直接或者间接地使得我签约的艺术家徐永旭、吴东龙成为台湾公共艺术、机构典藏常客,并协助到艺术家的生涯发展。

  艺术家被更多认可,除了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策展人的成长也不无关系。策展这个职务在台湾是被忽视的,甚至被许多的画廊负责人取而代之。然而,如果“人人都是策展人”,美术史论的专业何在?即使是尊重策展人专业的画廊,也仅仅是提供空间免费运用,展览过后,以销售结果中的一定比例作为此次策展的经费。在展前无策展费提供,展后销售状况又不如预期的情况下,策展人难以施展拳脚,只有政府部门支持的展览才能顺利进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让策展这一职业发展非常困难。因此,我成立画廊的初衷,便是导入美术馆的策展人制,依策展计划大小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与策展费,来培育台湾下一代的策展力量,以一年6~8个展览计划,让画廊成为策展人的育成中心。

  换言之,未来画廊的国内外展览,都是由外围策展人所架构,策展人也能在这狭窄的市场中得以发展、生存。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出版品的制作。我曾看过一家大画廊的广告,它不是在说目前画廊正在举办什么展览,而是在说一年出版过多少本艺术家的画册、作品论述以及相关学术研究,这也是开设画廊的初步重点目标。在藏家收藏观上的建构方面,我认为画廊只要尽到本分,便会吸引到优质的收藏家。录像虽然在台湾并不风行,但与我共同努力多年、年龄相仿的澳籍艺术家尚恩·格莱德维尔(Shaun Gladwell)的录像作品,除以街头次文化语汇带出具批判意味以及诗意的对话,更早于2009年代表澳洲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这就是我们推荐的优秀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新藏家的认可。除了在全球搜寻最具话题性、艺术能量的艺术家外,也以策展人的观点以及国际视野,为藏家做藏品上的转换、挑选、收藏等工作以及投资上的建议。

  胡朝圣/台湾知名策展人

  文/胡朝圣(口述) 整理/周士涵 编辑/岳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