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 来源:快公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屈臣氏,建筑设计,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2 09:41
2012年,陈雯意来到上海,她通过自己研发的有机原料配方,加工出售命名为Eco&More的洗衣液。今年,她公司的天猫旗舰店已经拥有3个系列30多款产品,业绩不俗,产品即将通过屈臣氏等零售商进入更广泛的渠道,良好的商业预期,让她越来越自信。
在来中国之前,陈雯意曾经是一名画家和建筑设计师,她出生在澳洲的一个华裔医生家庭,母亲一直以来常常告诉她,中国人在传统上非常擅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天然植物,也非常相信天然原料的效用,这个观念对她影响很大。
早年因为探亲的缘故,陈雯意在上海住了有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她留意到新闻中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各类污染事件,在所见到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着各种难以降解的化学洗涤剂及包装,糟糕的现实触动了她,觉得其中既有参与改变的义务,也可能蕴含着商业机会。
陈雯意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从建筑设计师到异国(其实是母国)的创业者,她并没有认为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反而是一件想做了很久的事情。但是毫无疑问,她计划改变的是一个足够拥挤和坚硬的市场,一方面,这个行业巨头林立,市场门槛和竞争都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即使再人口庞大的现代化城市里,因化学洗涤剂造成的污染,一直不过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一开始,她的计划是代理一家新西兰的品牌,她曾经是这个品牌的忠实用户,当她通过关系找到这家公司的CEO时,她的热情被对方轻易拒绝,对方很难想象中国市场能够接受这些定位高端的产品,更不用说能够获取可观盈利的市场份额。在沟通中,对方对中国商人和市场的偏见激怒了这位当时还不太会说汉语的华裔,“每次当有人对我说NO,这只会增强我的决心。”她说。
她在澳洲出售了母亲的遗产,一幢小房子,决心使用这笔资金开始在中国的创业,她相信创立Eco&More品牌,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当然,接下来的事情远远超出她的想象。“我最初只是想做出一款环保洗涤剂而已……,需求也很简单,环保降解,保护个体和环境,一个合理的配方,就会有一个优秀的产品,”当陈雯意回顾自己一开始的想法,不由得为自己当初的幼稚哈哈大笑。她很快发现,自己启动了一个连锁反应,不仅仅需要设计产品,还需要面对复杂的局面,需要建立公司,招募员工,开展业务,运作并进行管理,当然这一切,都源于她并没有充分商业经验和心理准备,“事情一开始,进展中就开始充满了意外,每天我来办公室的时候都非常紧张,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今天会遇到什么事情!”她一字一顿地说,模拟着当时惊魂未定的表情。
每一位建筑师都知道,在启动一个项目时,需要对风向、土地的情况和周围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开始进行楼房的设计。陈雯意花了8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其中包含调制配方,寻找生产伙伴,客户需求研究,销售的尝试。她认为,从公司成立到推出产品的过程中,虽然中间不得不面对很多商业上的挑战,然而她已经是相当高效,并且在各种准备工作中做足功课。
“一开始,每个周末,我自己拉着箱子,带着产品去各个小区、学校和社区摆设摊档,让用户体验配方的使用效果,介绍自己的产品概念,了解客户的反馈,甚至有一次在冬天,我还抱着自己刚满一岁的孩子站了一天,都冻坏了。”
陈雯意最初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获得了第一批用户,她说这些顾客都是对环保非常关心的人士,这样的人在大城市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他(她)们甚至为这样的产品等待了很长时间。
她积极加入了一个名为“上海妈妈”的公益组织,作为母亲的她非常理解,当女人变成妈妈的时候,就开始对环保健康的因素格外敏感,也愿意尝试通过环保的产品提升家庭的健康和生活水准,这些伙伴们非常喜欢她的产品,为她做了很多免费的宣传,甚至催促她尽快推出可以供婴儿使用的洗发水和沐浴露,这些认同和鼓励,让陈雯意越来越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也帮助她渡过了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时候。
“一直在投入,公司直到去年才开始盈利,”陈雯意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成绩,缺少从商经历的她积极学习各类知识,了解中国市场,甚至在女儿上游泳课的时候依然手不释卷,她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一点就通,也开始懂得借势开源,创业的感觉从最初的困难和孤独,变得越来越好。
她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天然和有机概念,常常被“原装进口”所绑定,在被新西兰的那家品牌拒绝后,她就决心尽可能地使用国内的原料进行加工,在国内寻找厂家进行加工,然后再进行销售。毫无疑问,这个比纯粹的代理,要来得艰难得多。“这个产品里面的桉树精油,是南美原住民最喜欢使用的原生态清洁剂成分,是我最喜欢的概念,还有一些本地没有出产的精油而不得不进口,其它的都是采用国内的植物原料加工而得到的,椰子油和豆油,都是非常好的原料。”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和业务伙伴也越来越认可她的理念,因为,事实上这样做不仅合理,而且被证明有利可图。毫无疑问,这样的配方思维,为品牌注入了活力,使之具备了清晰的生长逻辑。
“我们并没有对配方进行严格的保密,事实上都是是市场上公开的原材料,但是因为我们一直都采购相对较贵的原材料,这反而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地方,”陈雯意相信自己只要坚持这一点,就能隔绝大多数模仿者,同时她也认为:“如果大家都这样使用天然的原料,让这样的品类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这难道不就是我当初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最初陈雯意只觉得创办Eco&More是满足自己的愿望和爱好,然而去年开始,Eco&More已经拥有数十名员工,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面对的是一个严肃的生意,在商业利益和品牌初心之间,她也在努力用创意进行平衡。
“例如我们用一些折扣甚至半价灌装的方式,鼓励本地用户使用旧的瓶子,这样赢得了许多忠实用户,有许多用户由于习惯了多次灌装,瓶子上的印刷早已经模糊不清,但是每次这样做可以感觉减少了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废弃物,感觉自己形成了新的良好习惯,这种满足感,是很难替代的。”当然,许多客人在专程来店灌装的过程中,也会习惯在店里坐一坐,关注她的新产品,这样自然又形成了新的互动和更多的购买机会。
陈雯意承认,她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特别是在开始的两年里,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碌和孤独,虽然拥有得力的员工,但是毕竟还是更多地需要直接面对各种不可预期的事态和状况。当她的案例获得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的决赛提名后,卡地亚为她提供了一位资深的商学院导师做商业辅导,她忍不住倾诉了这种感觉,接着导师告诉她,这也是许多其它创业者的体验,这种考验也正是商业成熟的重要经历。
现在,陈雯意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已经平静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也比早些时候更有规律。“我当然想过放弃,但是转念又觉得,既然已经开始了这么多,怎么松得开手呢。”她认为自己的产品开始受到市场的欢迎,去年起,在上海的商场中也出现了更多以天然材料为成分的有机洗涤用品,说明环保的理念在现实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开始关注这一新生的快速增长的品类。她认为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当然可能也会面对更多的竞争,但她认为,对品质、配方和工艺的一贯坚持,会为未来的前景提供足够的信心,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上,也必须构思有前瞻性的想法。
今年以来,在产能趋于稳定后,她开始将产品在网上和线下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也制定了更加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又开始面对许多老生常谈的挑战,但是陈雯意从来不感到厌烦,或许,很多价值都是因坚持而产生,过程中最艰难的,就是去选择什么是该坚持的,而又该放弃什么?既要保持个性,又需要积极地不断学习,而慷慨和善意,很可能就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在访谈中,陈雯意说到她遇到了一个离奇的诈骗案件,有人在北京冒充她的品牌合伙人,将公司股份成功卖给他人,而在对方联系她本人打算进行股权交割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场骗局,事后警方破获了案件,逮捕了嫌疑人,她可能也在此时才意识到,自已正在创办一家值钱的公司。
文/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