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硅谷的国际“朋友圈”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蓝色硅谷,爱尔兰丁达尔国家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5-10-13 13:52

  2015年7月15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与爱尔兰丁达尔国家实验室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海洋科技领域进行长期、广泛、深入的合作,在蓝色硅谷的国际海洋科研领域的高端“朋友圈”又添一位新成员。

  实际上,三年多以来,蓝色硅谷沟通国际、融入世界的形态和方式多种多样,大到国字号科研机构,小到普通创业者,从建立高水平科研合作中心,到具体产品在当地转化使用,蓝色硅谷在不断探索着海洋科研对接国际先进水平的道路。

  高端“互粉”

  这是一次高端的“互粉”。爱尔兰丁达尔国家实验室学术“大咖”云集,其中Paul Townsend教授在光电子学上的精深造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Paul Giller教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个国际权威组织的生物学生态学高级顾问,Sverre Lidholm博士从事微电子研究几十年取得了大量国际性成果,Alan P. Morrison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电子探测和成像领域全球闻名,而Kieran Drain博士作为爱尔兰丁达尔国家实验室的首席执行官,他不仅在纳米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具备国际一流的科研水准,还拥有丰富的技术商业化,产品引入市场等方面的国际经验。

  蓝色硅谷管委会将全力支持丁达尔国家实验室与蓝色硅谷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而丁达尔国家实验室将推荐国际知名科学家加入蓝色硅谷的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咨询与建议。并且,双方可根据需要,共同发起研究计划,开展人员交流与培训,推动技术成果在蓝色硅谷核心区转化。

  这是蓝色硅谷管委层面首次与国际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但在此之前,蓝色硅谷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早在2013年11月,蓝色硅谷就正式被纳入“东亚海第四期项目计划”,并被定位为“东亚海地区蓝色技术平台”。这个计划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联合国项目服务办公室执行的东亚地区海洋合作计划的国际组织,参与国为东亚海地区的中、日、韩,以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2014年12月9日,“东亚海计划中国第四期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蓝色硅谷升级成为中国在东亚海区域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和桥梁。

  海洋“国家队”发力

  借助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的国际影响力,来拓展和提升蓝色硅谷的对外合作领域与水平,也是蓝色硅谷“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方式。

  2015年4月10日和5月15日,落户蓝色硅谷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先后分别与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海洋国家实验室还与世界海洋科研六大中心的其他四家: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开展了有效互动,建立了稳定联系。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入国际海洋科研第一梯队,也极大推动了蓝色硅谷向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的身份快速靠拢。

  海洋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纷纷跻身国际高端海洋科研“俱乐部”,而国家深海基地的投入使用,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深海技术支撑基地的国家,也使得蓝色硅谷掌握了世界深海技术的话语权,拥有了与其他四个成员开展科研对话的底气与实力。

  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

  在进行具体的国际间双边和多边海洋科研合作上,进驻蓝色硅谷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已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海洋一所陆续成立了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培训与研究区域中心等国际合作项目,而这些合作实例的成功实现并运转,得益于海洋一所与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科研单位确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

  据海洋一所党委副书记孙永福介绍,海洋一所设立在蓝色硅谷的研究院,今后将承担起海洋一所绝大部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将成为海洋一所,乃至国家海洋局对外沟通互联的主要平台。他相信在规模更大、设备更新、功能更全的海洋一所蓝色硅谷研究院里,海洋一所的国际合作会在现有的扎实基础上,快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绩。

  而海洋地质所重点在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领域,同世界十几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形成广泛合作,除了建立起中荷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外,还在滨海湿地固碳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大洋矿产资源等具体课题上,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海洋科研一流的国家开展了项目合作。

  高校与国际接轨

  充分发挥已在蓝色硅谷内设立校区或研究院的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的国际合作优势,也是蓝色硅谷接轨世界一流的主要手段。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新设立的德国学院和海洋学院,都充分体现出了明显的国际特色。山大青岛校区结合青岛与德国的历史渊源,新建德国学院为德国与青岛的科研合作搭建起了桥梁,主要对接的是德国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赫姆霍兹学会”。

  据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介绍,山东大学已与赫姆霍兹学会建立了以创新型科研为主的联合研究所,在蓝色硅谷正式运作。而山大青岛校区借助青岛与海洋的密切关联,新建海洋学院并由海洋碳汇领域的国际学术领袖,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微型生物碳泵”科学工作组联合主席,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出任负责人,山东大学重点发展建设的海洋环境模拟实验体系项目也已定址蓝色硅谷,由包括法国LOV海洋学实验室主任Louis Legendre教授在内的14名国际科学家,以及包括焦念志院士在内3位中科院院士组成的该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已在2015年6月8日顺利召开。

  2015年6月13日,天津大学国际物联网学术会议在蓝色硅谷创业中心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举行,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及美国和意大利的教授们,分别针对物联网技术及未来发展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而抓住“天大科研成果,青岛本地转化”这条主线的天大青岛研究院,在针对某个具体领域举办专项国际研讨会,拓展国内现有思路,融合世界先进理念的国际合作之路上,已形成成熟而高效的模式与流程。

  此外,简称“阿斯图”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组建,由中俄两国40所实力雄厚堪称精英的工科大学组成的国际高校联盟,其总部就设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随着合作的深入展开,将使蓝色硅谷成为中俄两国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平台,成为促进中俄两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国际智库。由该联盟牵线的乌克兰专家考察团已于6月26日造访蓝色硅谷,随团到来的乌方8名院士、14名教授与蓝色硅谷的科研工作者就双方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

  企业创客走向世界

  在蓝色硅谷的国际合作浪潮中,不仅是科研院所、高校起到了龙头带动的作用,大量高科技企业和高水平创客,也积极参与到“走向世界”的大趋势里。

  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是蓝色硅谷的众多高科技企业中,率先开展国际合作的典范。爱尔兰丁达尔国家实验室本次到访蓝色硅谷,除了跟蓝色硅谷管委签署合作协议之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研发和生产多功能微型水下机器人的罗博飞公司,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而蓝色硅谷内的青岛威展海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应用前景非常明朗的成熟产品,赢得了与泰国电力公司、阿拉伯发展基金、欧洲能源发展基金等外国企业和机构进行国际合作的机会。这家主要从事涌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已被55个国家受理了专利申请。

  还有总部设在蓝色硅谷创业中心里的青岛澳华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于长斌,同时也正在担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怀着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勤奋求学、刻苦科研得来的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来到蓝色硅谷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于长斌的公司取名“澳华”,恰好展示了他力求融合的国际视野。

  今天,蓝色硅谷核心区已然成为新世纪里,青岛乃至中国的又一座重要的对外“港口”,只不过这里海量吞吐的是国际海洋科研的最高智力,频繁往来的是世界一流的海洋成果、人才和理念,这将推动蓝色硅谷在不远的未来,成为崭新的全球性海洋中心。

  本刊记者/郭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