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转手背后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金融时报,日经新闻
  • 发布时间:2015-10-13 13:54

  在持有英国最有故事的媒体之一《金融时报》近60年之后,英国培生集团还是将这份127年历史的百年“橙色报纸”以13亿美元价格卖给了亚洲最大的金融媒体集团《日本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日经新闻》)。又一个英国金字招牌落入外国公司,有英国人用“Sad(伤心)”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日经新闻》此次买下了金融时报集团,包括《金融时报》(FT)以及其它的几个附属媒体。但培生集团在《经济学人》杂志的股份,以及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南华克桥一号的金融时报大厦不在其内。

  踏入互联网年代,面对电子媒体的崛起和广告量的下滑,传统媒体面临艰难转型,不得不出售业务或加速重组,销量较大的报刊电子版大多已采用付费模式,以弥补印刷报纸销量和广告下降所带来的收入损失。

  互联网时代卖出高价

  《金融时报》上次易主是在1957年,当时由考德雷家族持有的培生集团,斥资72万英镑买下了这家伦敦金融城纸的控股权。经通胀调整后,该交易对英国《金融时报》的估值为6000万英镑。

  那时候,英国《金融时报》规模较小,互联网也还是几十年后的发明。但该报在增长,其8.4万份的发行量是之前8年增长40%的结果。

  《日经新闻》支付了上述价格的14倍,收购了拥有73.7万印刷和数字订户,然而经通胀调整后盈利仅大约两倍于1957年水平的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分析师肯·多克托写道:“这一收购价/利润倍数令英国《金融时报》与众不同——也许它应该这样。”该价格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2013年对《华盛顿邮报》收购价的5倍,是去年Buzz Feed估值的1.5倍。

  英国《金融时报》的这一转手价格,迟到地证明了从1950年至1972年担任主编的戈登·牛顿创的战略的正确性,即打破英国《金融时报》最初的小众定位——伦敦金融城经纪人和银行家的圣经。戈登爵士积极地向行业报道、政治报道和艺术类报道拓展。在他和后来多位主编领导下,英国《金融时报》接着还将其关注的焦点从英国拓展至欧洲、美国和亚洲。

  解密《金融时报》大买家

  《日经新闻》几乎是日本版的“金融时报”。作为日本最大的财经媒体,这份报纸几乎是完全面向生产领域的一份报纸,版面内容70%为经济信息,《日经新闻》和《金融时报》的业务十分相似,都编制了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证券市场指数(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只不过分布在地球的两端。

  但在新闻业务的思维上,《日经新闻》与《金融时报》却相差很多。《日经新闻》虽然擅长新闻爆料,但是并不热衷挖掘日本国内商业丑闻内幕,例如在奥林巴斯等日本公司的财务丑闻方面,《金融时报》和其他欧美媒体均领先于日本本地媒体。

  《日经新闻》不像《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擅长包装和制造新闻点,不鼓励记者争抢哗众取宠的独家新闻,对于很多社会热点的报道偏爱“冷处理”。

  《日经新闻》报道多站在拥护日本产业界、经济界的立场上,与其他报纸在社论中动辄采用情绪化的评论方式不同,该报社论和评论的批判多客观、冷静并保持节制,社论内容多以政策建议为最大特色,因而在日本官场有忠实的官员读者。

  创办于1876年的日经新闻“年纪”比金融时报还要大。日经新闻集团运营的媒体业务包括书籍、杂志、数字媒体、数据库服务和广播。

  最近集团重启英文在线和纸媒服务,这是其从日本向亚洲进军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为24亿美元,是金融时报集团的4倍,另外日经的运营利润是金融时报集团的3倍。

  在日本四大全国性报纸中,《日经新闻》的发行量最低,约为273万份。因此日经新闻收购金融时报,除了会将其发行量提升至295万份(《金融时报》的发行量约为22万份)以外,更重要的是使它的电子版订阅人数达到94万人,超过《纽约时报》成为全球第一。

  伴随着日本报纸发行量的逐年下降,日经新闻集团的这次收购或将改变日本报业未来的格局。

  《金融时报》未来将发力数字业务

  对于报道过无数商业收购案,见证过自己所在行业内一波又一波整合与资产交换的《金融时报》来说,这次发布自己被收购的消息时,如果字里行间会有一些酸楚,也绝对是情有可原。

  “尽管外界猜测不断,但英国《金融时报》自1957年以来没有更换过东家,”在宣布《金融时报》易主的消息后,该报刊登了由安德鲁·埃奇克利夫·约翰逊撰写的分析称,“不过,母公司培生集团如今的定位已经是‘世界领先的学习公司’,且近年来《金融时报》确实很少会成为培生的投资重点。此外,许多分析师们也都提出过,《金融时报》是一项炫耀性资产,对另一个东家也许更有价值。”

  虽然对于培生而言《金融时报》的品牌价值可能要远大于资产本身,但相比其他仍在挣扎的纸媒,《金融时报》在数字化传播方面取得的进展却是相当明显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年培生买下《金融时报》时,这是一份每日销量不到10万份的英国报纸。如今该报已成为一款全球产品,拥有逾72万付费读者,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数字订户。

  据悉,在2005年上任的主编莱昂内尔·巴贝尔和2006年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李尔庭领导下,这份“粉红色报纸”还发展出了“数字为先”的经营模式。它原则上对内容收费,开创了一种“计量”在线访问模式,近年还推出“每小时成本”广告衡量标准,测定一则数字广告被观看的时长。

  这些举措,再加上去年总发行量增长10%以及不断上升的盈利能力,都令《金融时报》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报业全球品牌,拥有颇有价值的受众群体和成长型数字业务,在一群依赖印刷版的对手中脱颖而出。

  而这也许正是日经看中《金融时报》的主要原因,在获得了《金融时报》之后,日经也火速宣布了未来对于该报的发展期许。

  “经济与商业信息是在数字时代有望获得快速增长的领域,未来日经将利用两家公司的客户基础,推进各种数字业务。”

  在宣布收购《金融时报》的消息后,日经这样写道,“两家媒体将发挥以记者和编辑人员为代表的人才资源和作为新闻机构的传统与智慧,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强有力财经媒体履行社会责任。”

  而日经与FT结合后所拥有的读者规模,也绝对不可小觑。据日经表示,和《金融时报》的结合,将在世界财经媒体中显示出巨大存在感。二者电子版的付费读者人数(合计93万)将超过美国《纽约时报》(91万),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报纸发行量将达到《华尔街日报》(146万份)的两倍以上。

  (本刊综合整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