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解码大数据医疗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飞利浦,大数据医疗
  • 发布时间:2015-11-06 16:50

  在互联技术与大数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之时,飞利浦也在向整合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去三甲医院、综合大医院寻医问药,是很多人生病,尤其是大病时的首选。

  如何让三甲医院、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何缓解患者在这些优质资源集中的医疗机构的看病难问题?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综合医院如何通过智能设备网络等方式形成互动关系、进而真正实现分诊模式?大数据医疗如何能够从“实验室”走到实际的基层医疗当中去?等等这些,都是飞利浦在中国正在尝试去摸索的事。

  近两年,大数据医疗已经成为中国医疗界热议的话题,传统医疗模式已经接近到切换新模式的临界点,对健康数据的系统搜集和分析这方面的需求正在呈指数级的增长,而相关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飞利浦高级副总裁、飞利浦中国研发中心主管范凯斯(Klaas Vegter)相信:医疗大数据,如何通过联网的专业设备——来自专业医疗机构的设备、来自消费者个人的保健设备——采集医疗数据,并有效地利用、分析、挖掘这些数据,“这样的医疗大数据将真正帮助到减轻中国现有医疗体系的负担,提高医疗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改善医生诊疗的结果、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数据仓库

  今年是范凯斯加入飞利浦的第30个年头,2013年5月,他被任命为飞利浦中国研发中心主管及飞利浦中国研究院主管。他的任务是在中国推动并建立一个强大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研发中心。

  在他看来,中国不光是巨大的、增长快速的市场,也是一个领先的市场。与美国市场的领先性不同,中国市场的特点非常显著:人口基数非常大,老年化特征在加强;市场分层复杂,大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需求和医疗状况差异明显;这里有丰富的大中院校、医疗机构资源,它们在医疗创新上都富有想法且在积极探索;这里活跃的不仅有国际的、还有本土的竞争对手等等。这些都使得“中国市场是很好的创新之地”。

  在大数据应用的探索上,通常说来的路径是,首先需要数据采集,然后需要数据分析,之后是数据分析的商用化。在医疗领域,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在临床决策、质量监控、疾病预防、远程治疗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提高医疗效率、改善医疗效果的同时,亦可有效控制成本。范凯斯认为,中国在医疗数据仓库的发展上和美国、欧洲还有些不同,“欧美医院的信息化程度更高,中国的情况是从零开始建立数据库,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3年前,飞利浦协助中国心血管病学会,推动建设“全国心血管临床数据仓库”(China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pository–CNCDR)项目。当时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看到的机会是:一方面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庞大(近3亿人),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庞大的患者数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的心血管临床数据资源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科研成果、临床数据应用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严重依赖手工,且数据格式不标准,而各心血管医疗机构又普遍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及信息挖掘系统,造成了只有“临床数据”而缺乏“适合进行科研的高质量数据”的尴尬局面;不少医院科室工作流系统之间的数据并没有集成和串流起来,数据缺乏一致性,同时增加修改数据源的困难,手工数据管理导致了数据的高错误率和大量重复手工劳动的出现,并缺乏数据挖掘的专业人才和方法论;由于在医院内以及区域性的医院之间尚未建立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共享平台,各心血管医疗机构间的科研协作还未发挥充分等等。

  范凯斯认为,搭建系统化的、结构清晰的数据库,把相关的治疗信息、用药信息、术后康复信息等统一起来,这仅仅是CNCDR这个数据仓库项目的第一步;下一步希望更多的医院、医疗机构参与到这个数据仓库项目当中来,“这样才能采集到足够大的数据信息,才能像滚雪球一样发展”,从而实现“数据质量更高,可用性更好”。

  不过,范凯斯也坦言,CNCDR数据仓库项目的进展速度没有预想得那么快,还没有达到他个人认为的20~25家合作医院/医疗机构“比较理想”的规模,主要问题在于:要改变医生的思维方式、工作中采集数据的方式。此外,要建立标准化的、结构性的数据库,医生层面要能接受“治疗过程透明化”的理念,尚需时间。但他也相信,中国的医院、医疗机构管理者们已经看到这类数据仓库的建立,对于“更安全、合理、高效地利用心血管有关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心血管专业医护团队和广大患者群体”的积极影响。

  软硬一体化

  可以看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性产品、应用,已经触碰到传统医疗行业的一些痛点需求,比如挂号、医生预约、导诊甚至问诊、医药查询、快捷支付等等。在中国的移动医疗、大数据医疗领域,现在活跃的既有创业团队,也有BAT(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它们更多是平台型的打法。

  在范凯斯看来,互联网公司涉足移动医疗、大数据医疗,本身没有硬件生产的历史和能力,进而缺乏通过硬件收集数据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数据的积累;而像飞利浦这样的专业医疗设备供应商,长期以来专注于针对专业市场的设备研发生产、与专业市场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有能力通过这些设备“智能联网”采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海量的”,另一方面像飞利浦这样深耕于医疗市场的供应商,它们“有专业的医生团队、专业的医学能力”,更了解市场需求。

  “通过设备采集了海量的医疗数据,如果能够把海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存储,构建标准化、格式统一的数据库之后,我们就可以从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里,对患者的状况进行洞察,进而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和更精准地进行治疗。”范凯斯他们认为,这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图景,而是正在实践的。

  飞利浦如若要做到这一点,范凯斯认为,至少要实现两个“融合”:

  一个“融合”是借由2C市场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热潮,将医疗市场的2C和2B领域联系起来。

  范凯斯举例说,如何帮助医院实现心血管患者的术后管理、院后管理,是飞利浦把2B和2C融合的案例。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后康复成功率,往往取决于术后对患者的跟踪。所以除了专业医疗机构在院内的诊断和治疗外,如何通过2C的可穿戴设备、手机上诸如用药提醒之类的APP,采集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和医院医生使用的患者数据库进行互联,这将能从根本上改变术后康复的成功率。

  今年10月下旬,飞利浦中国与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签署了一项临床研究协议,双方将联合创新,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后管理”,将信息和工具高度整合,开发一套“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院后管理解决方案。这个系统就是将医院的治疗数据和家庭的个人健康管理数据进行互联,也是飞利浦正在主导的“将医疗市场的2C和2B领域融合起来”的具体表现。

  另一个“融合”是打通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综合医院的数据互动通道。

  众所周知,中国的三甲医院、综合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非常紧张,飞利浦希望在中国的社区医院建立一些标准化的分布式筛查点,采用标准化设备、标准化的筛查模式,筛查产生的相关检查诊断数据,能实时传输到三甲医院、综合大医院,并和后者的数据库资源互联对接,这样一来,使得病人能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获得医疗服务,从而分流三甲医院、综合大医院的就诊人数,使得医疗资源更合理、高效地发挥作用。

  飞利浦方面透露,飞利浦中国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在合作开发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未来所产生的临床数据,将通过飞利浦的服务器在云端连接,进而实现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的互联。

  事实上,这两个“融合”,也是飞利浦作为一家传统的专业医疗设备供应商,在互联技术与大数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之时,所做的“软硬一体化”整合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侧面。

  文/贺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