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爬上金融云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蚂蚁,金融云
  • 发布时间:2015-11-06 16:52

  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成为银行业大趋势,蚂蚁金服的金融云将如何助推新金融进化?

  一岁的孩童是姗姗学步的阶段,一岁的“蚂蚁”已经在快速奔跑了。

  从2014年10月成立开始起至今,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合作伙伴已涵盖银行、基金、保险、各行业线下商户等众多领域。9月,蚂蚁金服提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希望在5年内帮助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升级。

  作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重要一环,蚂蚁金服开放了面向金融行业深度定制的云服务——蚂蚁金融云,这款涵盖大数据、移动、云计算和安全的产品,将向金融机构开放蚂蚁金服多年积累的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让小蚂蚁成为一只大象,而是为了推进更多的生态参与者更好地进化。”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说。

  从最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的“传统金融颠覆者”,到如今“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化作为使命,不管这一过程将会多么复杂”的“互联网推进器”,蚂蚁金服一直在进化。

  上云前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金融业务呈现随时在线,小额频发等特点,但传统IT架构成本高昂、并发能力弱、可扩展性差的特点难以应付这种转变。

  产品推出仅半个月,用户数就超过250万,然而后台系统支撑能力开始捉襟见肘。为应对业务指数级的增长,几个月花光了3年的IT预算。如果继续采用原有IT系统,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就要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

  如此一脚天堂、一脚地狱的情形活生生地发生在天弘基金的身上,如今,天弘基金选择将系统搬到金融云上来应对变化。“为什么上云?被逼的,不上不行。” 天弘基金CIO韩海潮直言。

  据他介绍,余额宝上线10天,就有了100万用户,余额宝最初的用户量设计的是1000万,也就是说超过1000万户,系统就运行不了了。另外,当时的天弘基金资金实力也不如现在,“其实用IOE(IBM、Oracle、EMC)系统并行扩展也能完成上云这些事,但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花不起。这是天弘基金上云的真正原因。”

  不过,上云也非易事。由于没有前车之鉴,业务如何合并,架构如何设计,怎么去IOE,数据库怎么设计?这些都得靠天弘基金自己去想。这时候,阿里云和蚂蚁金服给了天弘基金很大的帮助。

  作为由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云服务平台,蚂蚁金融云继承了阿里云将5000台机器连接成一个集群的能力,它提供的分布式计算服务,能让金融机构摆脱传统IT架构的束缚外,可以有效克服传统IT的缺点,为金融机构,尤其是缺乏财力和技术能力的中小金融机构应对转变提供帮助。

  天弘基金系统上云之后,首要明显的变化是效率提高了N倍。韩海潮介绍,过去28000秒的清算时间,上云后只用990秒就可以把事干成。以前8个小时的清算时间,到云上以后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架构师胡喜透露,蚂蚁金服的技术每年都要经历“双十一”的大考,因此具备了金融级安全、持续可靠服务的能力:能有效支撑6万笔/秒的复杂业务冲击,在30分钟完成亿级用户的清算;两地三中心,系统全年可用率达99.99%;远低于十万分之一级别的风险管理能力;EB级的数据储存能力和每天上百PB的数据处理能力。

  现在余额宝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拥有2.2亿的客户量,基于云上的系统,“双十一”这样的大考对于天弘基金来说也不再是道坎了。

  让韩海潮体会颇深的另一个上云好处就是为金融机构省钱。以转账等为例,据测算,银行单笔交易成本以“角”计,单账户年成本按银行规模在30元~100元不等。蚂蚁金融云能让单笔支付的系统成本从传统IT架构的几毛钱降低到了1分钱,单账户成本降低到传统体系的几十分之一,单笔贷款的系统成本降低到1元钱以下,从而让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无手续费转账、免小额账户年费的服务。

  “通过蚂蚁金融云,金融机构能够用低廉的成本获得,无需自己研发。”胡喜说,和其他云平台不同,蚂蚁金融云还为入驻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组件,用户可以轻松搭建出金融级的应用。这意味着,技术能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也可以据此快速搭建起一个自己的“支付宝”来。根据测算,蚂蚁金融云能让金融机构研发金融级应用的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2周。

  云计算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一个成长性的企业实现了大公司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另外,云计算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比如安全。“天弘基金以前没有名的时候也没有人管你,现在有点名气了,每天面临着DDoS攻击也非常多,这些事情如果在云上面的话,有专业人员去管,我们也不考虑安全问题。”韩海潮说。

  5年服务千家金融机构

  今年,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都已明确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稳妥实施系统架构转型,鼓励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

  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认为,银行IT上云已成为行业内共识,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也会成为银行业的大趋势。“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银行未来的必行之路,上云和掌控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面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却没有技术能力,也没有财力去搭建一套与之相应的系统。比如,很多地方性银行甚至没有能力搭建网银系统。这些中小金融机构,恰恰是服务三四线城市、偏远地区的主力。

  全球IT领域第三方研究机构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度中国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为9.03亿美元(折合57.3亿元人民币),其中金融云服务市场规模在5.5亿元人民币,占到金融行业IT投入总规模的比例不足1%。“这说明市场潜力非常大。”IDC中国区金融行业首席研究员方正说,“我们发现,目前资产规模在500亿元以下的银行对云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对第三方云服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9月份,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宣布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在渠道、数据、技术等方面开放并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争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升级。

  “蚂蚁金服正在各个方面落地推进器计划,而云计算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帮助和推动将非常直接。”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说。

  蚂蚁金服希望,金融云等提供的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让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拎包入住”,用较低成本快速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往金融行业的IT系统多是以产品为中心的交易式结构,而金融云带来的将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结构,所以基于金融云生长出来的金融产品,在用户体验上会更好。

  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蚂蚁金融云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尽管目前蚂蚁金融云200多名工程师已经进行了30多个产品的研发,具备3000多项功能,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需要,因此蚂蚁金融云将联合ISV等合作伙伴一同入驻打造云上生态圈。

  程立透露,只要符合蚂蚁金融云安全准入机制,即可通过API将自己的软件/服务快速对接到蚂蚁金融云上,共同为金融机构提供丰富的产品、服务和价值。蚂蚁金融云将与生态圈中的参与者一起,为金融机构输出一整套基于互联网+体系下的金融能力及互联互通能力。在这个完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金融机构可以便捷地整合利用各类云服务资源,使自己专注于核心金融业务持续创新及运营管理,推动向新金融的转型。

  井贤栋判断:“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将由以往的投资拉动转变为今后的消费拉动。” 和新经济趋势相匹配,新的金融体系中,小众的需求被聚合成大众的交易,金融机构将俯身服务更广大的中小客户、小微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将产生大量新的需求,“有没有蚂蚁金服,这些趋势都一样会发生,我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市场、数据、技术的能力,推进行业走得更快。”井贤栋说,“未来,互联网金融这个说法会消失,我们将和金融机构一起,把市场做大,把新金融的局面做出来。”

  文/董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