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死亡谷”症结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智慧城市,死亡谷
  • 发布时间:2015-11-06 17:33

  如何解决从研发到推向商业化运作期间填补现金流空缺问题?

  在空无路人的街道上,无人驾驶汽车来回驰骋着、在悄悄接受着对路况最大应变能力的考验;居所的建筑结构内嵌入了机器人构造、以检视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替代式新能源则在前所未有的大范围内获得测试应用……这些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景,却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南部正在拔地而起的一座新的智慧城市内发生的现实情形。

  根据CNN(美国有线电视网)10月份的一则报道,这里正是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基地的沙漠地带,位于美国-墨西哥边境线附近;建造中的这座新城占地15平方英里,可容纳35000人,不过——在实验阶段,这座被视为“创新—测试—改革中心”(英语首字母合成后简称CITE)的智慧之都暂时设计为“无人居住”状态,以便为实验创造出更开阔的疆域。

  负责建设运营该座城市的是一家名为Pegasus Global Holdings的电信科技公司。在CITE项目上,公司已经花费10亿美元,并辟出新型农业、能源和水处理等相应的专区;与此同时,全城有一个地下数据收集系统,会实时提供城市运行的反馈信息。根据规划,CITE最快将在2018年完全建成。

  Pegasus电信科技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罗伯特·布鲁米利形容CITE项目为“(居于)实验室测试和公众应用之间的中间环节”。他补充道,CITE的系统也对外开放,对于感兴趣的机构可以提供任何新技术新实验的测试。

  说起未来城市,CITE项目并非是全球鼻祖。此前,包括阿联酋的“零废弃物城市”玛斯达尔城(Masdar)和葡萄牙的普兰尼特谷(PlanIT Valley)等,也都受到过众多媒体关注。

  普兰尼特谷邻近葡萄牙港口城市波尔图,始建于2012年,是由思科、微软、飞利浦等若干大型企业发起动议而规划的。普兰尼特谷的设计将像人一样,拥有“大脑”、“神经”、“眼睛”、“肺”、“胃”和“肾脏”,事实上则是由约一亿个传感器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使所有基础设施均处于实时监控状态,包括电能、水、交通,以及道路的人流等,目标是最大化利用能源、减少城市拥堵。

  而玛斯达尔城的设计更具科幻色彩。她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邻近的沙漠地带,仿佛是肩负着对这个高度依赖化石能源而生存(并暴富)的国家的救赎,玛斯达尔城作为阿联酋政府的绿色造镇项目而获得规划与建设,并具有为“后石油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测试的实验功能。《财富》杂志近几年来对该城进行了持续关注和报道,从2011~2012年间形容其“与建筑师的纸上梦想差别不大”、到2013年见证了众多商店、餐馆、书店、超市、甚至包括正常运转的大学在玛斯达尔城的建起,再到2015年将美国的CITE项目与玛斯达尔城的对比……《财富》杂志在报道中特别指出,常被人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玛斯达尔不仅仅是一座城市。作为设计之初就获备加重视的一个项目,该座新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同设立了玛斯达尔理工学院(Masda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招收来自全球各地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在能源、水资源、建筑以及食品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前瞻研究。此外,玛斯达尔市还设立了一个400万美元的“Zayed未来能源奖”,面向全球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领先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评奖。

  虽然阿联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但玛斯达尔全城不使用一滴石油。绕城种植的棕榈树和红树为城市制造生物能源;波斯湾的海风和沙漠阳光帮助风力和光电发电厂拥有原始资源;遍布全市的太阳能板则通过数字化控制而储存效能、调节热度和温度;此外,回收与再利用废弃物系统也将助推该市在2020年左右做到“零废弃物、零掩埋”。整个城市造镇投资高达150亿美元,创下了全球单一政府资助最高额、和最大规模的未来智慧城市开发项目。

  不难推测,上述三个(分布于美、欧、亚三大洲的)未来之城并非没有缺陷。就以美国的CITE之城来说,她的“无人居住”设计本身就成为一些专家学者诟病的元素。牛津大学未来城市发展中心联席主任史蒂夫·瑞纳尔就表示,科技并非等同于人造产品,它本应由一系列介质和材料相连接的社会体系;“(像CITE这样)脱离城市人群参与、对复杂的社会—科技体系进行‘理想化’的测试只能得出错误的、误导性的实验结果——因为人们对各种介质和产品的反应与行动绝非是设计者们可以臆断的,”他说。

  瑞纳尔进而补充说,“不同城市中人们的反应也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即使有朝一日当CITE加入了城市居民的参与,研究者仍然无法准确地预测出——在其他具有不同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的城市中,这一套体系还是否完全能套用?”

  从另一个比较极端的角度考虑,即使城市居民参与进来了,他们是否完全认同这样的“智慧城市”理念呢?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反对者认为智慧城市不可避免地会侵犯到个人隐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主任卡罗·拉蒂对此也指出,只有当(智慧城市中的)每个人对其信息保有控制权,信息滥用的情况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而更深层次的挑战则是来自被业界称为“死亡谷”的疑难问题,即指的是,新科技新产品从实验室研发(就智慧城市而言,此阶段的研发投入动辄就达数亿美元之巨!)到推向商业化运作期间、在后者的市场回报还不足以填补现金流空缺的阶段,很多项目因资金匮乏就“寿终正寝”了,这个难题也被称为“死亡谷”。

  在欧洲地区,无论是作为公共事业与创新部门结合的“智慧电网”体系、还是更广义上的“智能城市”建设领域,近年来也致力于为解决“死亡谷”症结而趟出一条有效的方案道路。首先,核心的IT跨国企业——例如:西门子、ABB、通用电气、思科、甲骨文等——被鼓励进入上述创新领域,以它们独有的资源与能力来“挖掘和带领更多具有潜力的初创公司”、一起在智能电网和城市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价值。

  第二,欧盟在2013年《能源科技与创新》报告——该报告也重点介绍了欧盟区域内的国家与市场在应对“死亡谷”问题中的若干成功经验——中亦指出,如果说新科技新能源实验的初始投入乃为未来挑明方向的话,那么资金就应该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为了使被验证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还能“后劲十足”地得到应用,整个技术应用体系宜应抛开“以单项技术基础来对待”的方法,而需特别考量不同技术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这种“系统式”的思维理念不仅适用于技术的评估与评定阶段,更适用于应用与实施——例如,涉及不可再生能源、分散式发电、电动车和本地存储等新型能源负载模式,以及消费者其间的积极参与等等。报告称,最终的解决方案应是“将单一技术的孤立发展蓝图融合到复杂的系统中、以及不同成员国的市场发展战略中”。

  此外,在资金获取方面,克服新技术“死亡谷”的更直效途径是通过欧洲投资银行设立的风险共担机制和金融工具(RSFF)。通过这个机制与途径,包括新能源在内的5个战略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有机会获得来自银行的贷款(初始承诺额度为100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来自欧盟;而15%~20%投向新能源产业)。另外一个类似的金融工具项目是ELENA(European Local Energy Assistance),亦由欧洲投资银行担纲发起,旨在帮助新能源项目的推广者对项目进行组合和实施,更好地进行市场推新活动。

  艾博·索瓦尔 之华媒体专栏作家,先后为Ad Age、BrandChannel、InterBrand等撰稿,info@zhstudio.net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