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抗抑剂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抗抑剂,草间弥生
  • 发布时间:2015-11-17 09:52

  一位东京的老太太,年愈八旬,住在医院的心理治疗室里。每天清晨,她都会在几位年轻女孩的陪护下,颤颤巍巍走进医院旁的一座小楼。

  在这座小楼里,她每天都在重复做一件事:穿梭于数块画板间,缓慢涂抹,各种变形、扭曲的圆点,无规律地填补着空白,尽管她甚至不确定这些画板该横摆还是竖放。中途她偶尔会停下来,喃喃自语,我是全世界最棒的艺术家,跟梵高、毕加索一样伟大。似乎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她不时问身边的女孩们,我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老太太像极了被家长夸奖的孩童,笑得合不拢嘴。

  每天黄昏,老太太准时离开小楼。“回家”之前,她都会先经过医院值班窗口,从护士小姐手中取过当晚的药,礼貌地说声谢谢,下一秒却又叹气摇摇头,转瞬间的愁容,没人知道她此刻心里在想什么。

  这位老太太,正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上述画面,来自我几年前在国际航班上看过的一部BBC纪录片,回忆未必准确,大致印象如此。

  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草间弥生,年轻时就已活跃在纽约前卫艺术圈,她用身体表演,做装置,写小说,拍电影,与白人恋爱,为反战发声,不断颠覆着欧美人心目中亚洲传统女性形象。因自幼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在草间弥生的世界里,永远有一张巨大的网,遮蔽万物,于是她不断用重复的圆点表达自己的幻觉,一辈子的艺术创作都是如此。在病情加重的晚年,为了缓解间歇性神经分裂症带来的痛楚,她更是需要每天坚持,描绘这些给她带来艺术与商业盛誉的圆点。

  以鲜明红黄为背景的黑白波点,原本只是一位病人眼中真实存在的世界,最终却变成普罗大众流行痴迷的图像,可谓不疯狂不成魔,或许这也正是艺术魅力所在。

  而终生受疾患困扰的草间弥生,也只是历史长河里无数与精神病痛作战的天才艺术家中的一个,被她视作偶像的梵高与毕加索亦在此列。即便在东方,草间弥生也绝非第一人。以中国艺坛大成就者举例: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因行为异常,人送外号“米癫”;明代文学家徐渭因政治争斗精神失常,曾先后九次自杀;清初画家朱耷年过半百时在街头疯疯癫癫,引得路人躲闪——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艺术必定是捅破二者间窗户纸的利器之一。

  两年前,草间弥生晚年百余件作品亮相上海当代艺术馆,《我有一个梦》亚洲巡展开幕,虽然因身体缘故不能亲自出席,但在VCR里,老太太还是留着标志性的醒目红色蘑菇头,目光一如既往的犀利,关于艺术灵感,她吟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服下抗郁剂它便离我而去,错觉的大门被轰然击碎,在花的痛苦里,此刻永不终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