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敢说自己是艺术家?!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艺术家,忧郁症
  • 发布时间:2015-11-17 10:56

  说到容易患上忧郁症的职业,想必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除了演员就是艺术家。早在文艺复兴之前,人们便发现超凡创造力与疯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说:“天才与疯子比邻。从天才到疯子,仅有一步之遥。”天才在没有取得成功之前很多都被人说成是疯子。不论是疯癫或抑郁,了解那些脑洞略大,疯过忧过的艺术家们的爱恨情仇——假如你只知道梵·高的话,那么这些就是你装X路上的又一把利剑。

  艺术的创造没有确定性。这不是一个可以按部就班、早出晚归的营生,其中更掺杂数不尽的不可控因素。很多艺术家在创作当中,除了最初灵感,他们凭借的是一股不要命的偏执力—在创作中,比起找到灵感更艰难的一部分叫作执行。

  艺术家要做到不断超越自己,看似简单,其实并非如此。超越他人相比超越自身简单很多。超越他人有着明确和固定的目标,可超越自己就没那么简单了。作为艺术家,视觉需具有一定的可通性,感官要比其他人细腻,要能看到那些往往被别人忽视的巧妙之处,同时还要做到理论基础上的提升。艺术家面对自己从前的作品大多都抱有亢奋的态度。倘若之前的作品获得了外界认可,心里多少会偷偷纠结挠墙:怎样做得更好才能超越之前的作品。

  艺术即是创新,艺术家是这世上的创新者,然而这条剥茧化蝶的路并不容易。他们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快乐等同于内心永远无法满足的折磨,自然而然,不少艺术家就变成了受虐狂、偏执狂,甚至患上了忧郁症。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在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No.1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患病程度:★★★★

  症状:天真又孤僻的小疯子

  没人能在浪漫主义上超越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作为浪漫主义诗歌元老,布莱克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也是无人可取而代之的。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布莱克的绘画被视为早期浪漫主义(Pre-Romanticism)的一部分。他酷爱把自己的诗歌配上水彩插画,好比现在的图配文,有些插画还掺杂着复杂的色板印刷技术。颇受宗教的影响,布莱克的作品向来带着一份神秘。色彩炫亮,对比分明,画中带有上下曲折徘徊的飞云,还有将早期哥特式圣经照明手稿中复古的花纹作为插画边框。

  作为天才与疯子的融合体,布莱克说他曾亲眼看见过上帝和天使。没有生意头脑的布莱克晚年过得异常困苦,他把全部的积蓄拿去尝试了诗歌的色板印刷。虔诚信奉基督的布莱克不顾疾病缠身,一心想着完成1820年开始的浩大工程—《但丁神曲》插画集(Dante’s Divine Comedy)。据说直到临终前,他还在用铅笔描着《但丁神曲》,当然这也就使《但丁神曲》插画集成了他毕生的著作。许多现代文学及艺术评论家,例如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就认为布莱克晚年有些疯癫,但却依然虔诚地追求着自己的宗教和美学理想,可谓一个天真又孤僻的小疯子。

  No.2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

  患病程度:★★★★★

  症状:高度神经紧张的抑郁工作狂

  这位忧郁症患者就是引领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潮流赫赫有名的大神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

  64岁患上主动脉瘤的罗斯科不但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导,还照样保持着平日酗酒的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作息。“高度神经紧张,骨瘦嶙峋,永不间断地工作。”这是作家及艺术评论家DoreAshton对老友罗斯科患病状态的回忆。与此同时,罗斯科从早些年的大型绘画创作逐渐转变成了小型的方块状丙烯,整体绘画风格从之前的大面积平面油彩铺垫变成了具有节奏和高浓度的小型局部铺垫。规格虽然变小了,作品却如同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不由自主地展现出了一股吃力的感觉。1970年2月25日是个悲惨的日子,罗斯科的助理在那一天下午发现罗斯科因服用抗抑郁药片过量而在厨房割了腕,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享年仅66岁。

  No.3

  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

  患病程度:★★★

  症状:性情孤傲、厌恶人类的老光棍

  埃德加·德加可谓法国印象派当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他的作品在众多甜腻腻的印象派作品当中脱颖而出,显现出透明的光感—可以说德加对光的认知相当敏感。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德加从小受画家马奈(Manet)绘画的影响,继承了色粉笔画一般的细腻风格。然而不论是芭蕾舞女的唯美还是上流社会的奢靡,德加通过透亮的光感打破了这一类甜腻主题透不过气的沉闷。

  除了对光敏感,德加对身边的人和事也同样的神经质。有趣的是他一直相信作为艺术家,生活一定要神神秘秘,不为人知。不幸的是,他对生活一味的“独”导致了身边的好友逐渐疏远。小说家乔治·摩尔(George Moore)曾经把德加称为“倔老头”,就连多年的画友雷诺阿(Renoir)最终也无法忍受德加的倔强而被迫撕了脸。当然,他这背负了一生的“老光棍”名声直到最后始终未能摆脱,其实也并不出人意料。

  No.4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

  患病程度:★★★★

  症状:崇尚阴柔之美的同性恋小哥

  作为女性主义摄影的男性艺术家,梅普尔索普的作品立足于自身性别与男性主义艺术的区别之上。他是第一个拍摄黑人人体肖像以及同性模特性关系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使男性中的弱势群体真正受到了关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纽约艺术圈变迁百态的日子里,很多摄影作品及海报并不是从highart的角度出发,而是反复沉浸在低俗思想中,然后朝着时尚广告的趋势发展。比如很多摄影师的弯路是这样形成的:在主流视觉艺术中,漂亮女人变成了被观看的客体。然而梅普尔索普与很多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能够做到在镜头下塑造性别观念。他将那个时代人性最为阴暗的一部分作为主题,对准镜头,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坦然而毫无遮掩地拍摄了下来。梅普尔索普的拍摄手法能让人们深切地体会到,他对此没有任何遮掩的余地,也毫无表态的意思,甚至在这里显得颇有男性的阳刚之气。正是阴阳冲撞之下所塑造出来的这种不失阴柔的男性形象,才使得作品变得如此完整。

  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是一个迷惘的时代。梅普尔索普是一个有着同性性取向的男人,他生活在艺术家、影视明星和音乐人汇集的曼哈顿,身边的朋友嗑药致死、跳楼自杀已成常态,他自己也逐渐患上了抑郁症。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在JustKids一书中就提到过,梅普尔索普从年轻时就一直患有不时抑郁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迁以及爱人的去世,他的抑郁症变得更加恶劣,最终于1989年3月不幸死于艾滋病。

  No.5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患病程度:★★★★

  症状:酷爱迷幻世界的精神分裂老太太

  草间弥生是个大家已经烂熟的艺术家。放眼全球,除了草间弥生,没有任何当代艺术家勇于承认自己有病。据说事情是这样的:草间弥生10岁的时候经常出现幻觉,小小年纪还试图自杀,把父母吓得够呛。很早就发现这孩子不太对劲的爸妈带着草间去了趟医院,结果发现小草间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俗称精神分裂症。知道自己的状况后,从小喜欢画画的草间没有放弃,而是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京都市立铜驼工艺美术高等学校修行日本画。据母亲回忆,草间弥生从小就喜欢画点点。不过,从草间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让人觉得她的脑子一点问题也没有,反而还是个营销高手呢!

  其他脑子有问题的艺术家还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中国国家代表队米芾、朱耷,还有西方代表团高更、蒙克,都癫狂得各有风格。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言:“没有任何天才人物不带有疯狂的特征。”只能说,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忧郁小王子和厌世老奇葩,请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关怀,因为旷世天才的寂寞人生路更需要爱的灌溉。像那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难道不是吗?

  天下一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