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科学摆中间,幻想放两旁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火星救援》,科学,《地心引力》
  • 发布时间:2015-11-19 09:43

  随着近两年《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热映,太空科幻片又成影坛热点。所以,当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出现时,人们不禁会想,这也许会是另一部《地心引力》——两部影片都讲述宇航员险境求生、回归地球的故事;或者是另一部《星际穿越》——两部影片都讲述星际旅行和外星冒险,甚至同样都要去救马特·达蒙!但是看过《火星救援》之后,你会发现虽然本片与前两部科幻片不乏相似之处,但科幻基调实则大异其趣,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浪漫,而是一板一眼的写实。《火星救援》将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减到最小,“科学”成分增到最大,通过纪实性的表现手法,用大量基于现实科技与科学理论的细节,展现宇航员火星求生与宇航小队营救的壮举,堪称创造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写实(纪实)科幻片的全新类型。

  影片虽然讲述了发生在火星上的未来故事,但几乎所有的幻想情节,都建立在“科学”二字基础上。观众可以看马特·达蒙饰演的男主角马克·沃特尼如何在火星上建立温室大棚,如何在火星上制造水,又如何在火星上种下赖以生存的土豆的全过程。即便在火星救援最关键的时刻,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马克·沃特尼也还是要一起想方设法解决返回舱同宇宙飞船对接时高度不够的技术问题。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以说,正是片中无处不在、异常真实的科学细节,给这个科幻故事构建出强大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以上都让观众在观看《火星救援》时,产生出同观看其他科幻片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吸引眼球的不再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宏伟壮观的太空冒险,而是在火星生存和救援过程中不断攻克的技术难关。一部好莱坞科幻商业大片的魅力不是来自幻想而是来自科学,不是来自视觉效果而是来自细节魅力,不是来自感性浪漫而是来自理性务实,不是来自刺激动作而是来自冷静行动,《火星救援》通过与好莱坞太空科幻片俗套背道而驰的方式,彰显了自己的独特个性,最终收获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火星救援》虽然弥漫着科学的理性与冷静,并未刻意煽情,但整部影片也绝不缺乏感人至深的情感浓度和积极昂扬的精神力量。宇航小队成员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营救队友;当中国政府得知NASA的营救计划陷入绝境时,主动伸出援手,展现出科学无国界以及人类共患难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马克·沃特尼和宇航小队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也始终秉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为科学事业奉献生命的坦然与无憾。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救援》展现出有别于其他太空科幻片的崭新世界观。以往的太空科幻片即便不乏较为写实的科学内容,但也总爱通过渲染外星人、造物主、多维空间等神秘未知的力量,来表现人类对宇宙的无限敬畏与瑰丽狂想。但《火星救援》完全没有这些内容,通篇只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苍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人类不断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在闪光,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值得敬畏的只有人类的智慧与意志。

  是科学而不是幻想,赋予了《火星救援》强大而独特的魅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