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展现素质教育丰硕成果网台互动树立节目健康品位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我去上学啦》,真人秀,素质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9 14:54
——大型校园体验节目《我去上学啦》研讨会侧记
“知识的力量、青春的美丽”,作为一档大型校园体验节目,《我去上学啦》聚焦17岁高中生活,为五光十色的电视真人秀舞台增添了一抹清新色彩。
11月1日,由《综艺报》、爱奇艺、东方卫视联合主办的《我去上学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既是为节目第一季作总结归纳,也是为节目第二季的创作征集意见,本文为研讨会重要内容摘录。
真人秀节目调控什么?
高长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
大家知道今年总局对真人秀进行了重点调控,调控到底调什么,一句话简单的说,真人秀节目要从有意思到有意义。
《我去上学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真人秀节目,调控之后(即广电总局于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真人秀节目研讨会。其中原因就是这个节目体现出“真实、引领、认识”的特质。
真实:真人秀就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将真实人物投入特定情境的节目模式。调控之后大家总在讨论,现在真人秀是不是要鼓励素人,不鼓励明星,其实这跟明星还是素人,还是“星素”搭配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真实。即便是用明星的节目,只是简单的玩一玩游戏,做不到职业体验的要求,实际上造成的仍然是观众对明星的围观,成了一场明星见面会。这个节目中,明星去上课、去考试,真正的做一个学生,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真实,所以感动人,这是下一步真人秀节目要好好坚持的。
引领:就是我们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是迎合还是引领?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有明确的阐述。今天,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前不久,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给大家念一下原话,把服务群众和引领群众结合起来,这不是说迎合群众,是服务群体和引领群众结合起来,既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又加强引导克服浮躁,讲品位讲格调。我们不要一味的强调去迎合,一定要把服务和引领两者关系要处理好。
我们谈引领就是我们的节目要有一定的意义,要有一定的品位,引导广大受众提高审美水平,给观众更多的营养和价值。《我去上学啦》追求的是青春的美丽、知识的力量,它是有内容的,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有底气有筋骨有温度的节目。
认识:就是我们通过这个节目要让广大观众去认识当今中国社会,认识中国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这个节目不是一个单纯的娱乐节目,它通过明星回到青春年代这样一件吸引人的事,目的是让大家对当今社会有一些认识,对学校、对学生、对体制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
具有全民观感的题材选择
郑蔚 爱奇艺首席信息官、《我去上学啦》总制片人
2015年是真人秀集中爆发的一年,当时我们考虑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探讨真人秀和明星加在一起,等于什么?让明星去做什么,这也是我们后来选择《我去上学啦》的一个原因。
我们当时把节目定义为大型校园体验式真人秀,正好跟高司长的要求不谋而合,我认为真人秀的核心价值在于真实,既然是体验,前提必须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在制作中截取一段真实的生活,或者在真实生活当中截取某一个角落。选择《我去上学啦》模式,是认为它会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能够放大真实感。选择这个节目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有异议,觉得这个题目太平,叙事没有比赛,没有悬念,没有输赢,不足够支撑80分钟,连续12期的收视,我们也针对这样的问题做了反复的研究。
回想我们在跟东方卫视共同讨论观众群的时候,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需要突破的。一个就是对东方卫视而言,我们如何在坚持上海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做域外贡献,就是全国贡献的突破;第二个就是如何把观众的年龄再降低一些,现在大家都在说电视观众老龄化,如何降低观众的年龄,让年轻人重回屏幕,这两点是我们在节目研发过程中重点突破的方向。
为此我们专门在上海召开了三场观众座谈会,会后我们坚定的相信,把节目的内在动力定位为重温17岁的美好时光,定位为知识的力量,青春的美丽,我们坚信17岁的记忆会给全民带来各种味道的回忆,相信这个定位是有一定的全民观感基础的。
第一季做下来,经过爱奇艺和东方卫视两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两个贡献我们做到了,一个是上海域外收视贡献高达80%,一个是节目观众人群集中在25-34岁,应该比以往同时段观众人群的平均年龄降低了8到10岁。在爱奇艺平台中,节目首期上线仅半小时播放量破千万,上线一周播放量破亿,截止目前节目总播放量超过7亿。
选好角度讲好中国故事
朱涛 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
东方卫视团队与爱奇艺团队在制作这样一档节目中,不断自我总结、反复思考,如何做到节目能够沉淀入生活,如何选取更为贴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节目角度,如何通过节目切入社会横截面,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我去上学啦》不仅故事情节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档“星素结合”节目,通过让明星进校园重新体验学生时代生活,在展现明星真性情的同时,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真实还原“90后”的高中校园生活,呈现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学校“素质教育”建设的丰硕成果。由于紧扣中国教育特点及公众关心的重点,引发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和讨论。
真人秀节目既然是做人的节目,就要依靠我们的电视工作者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融入,把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到节目中去。为此,节目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努力通过节目中明星与普通民众真实的情感流露,以一种与节目气质相符的独特人文关怀去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自然嵌入。而这也是《我去上学啦》的感人之处,我们愿为真人秀节目树立健康的品位格调,推动节目模式创新创优,形成优质真人秀节目继续积极探索。
当代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让我大开眼界
孙艺洲 《我去上学啦》80后的参与嘉宾
通过这次录节目,我看到现在高中生的一种状态。比如在重庆外国语学校,他们的西班牙语、德语,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另外,我本职是上海话剧中心的话剧演员,想象当中,在学生们做晚会演出的练习时,我应该可以指导他们,但是当这些高中生演出来之后,我发现他们比想象中,能力强很多。通过这个节目我看到未来的中国会越来越好。
丰富多样的互动设计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
这个节目一个特别大的创新点,就是对台网联动的发展和尝试。而且电视台、互联网相得益彰。这个节目应该说是台网合作进行的一次真人秀节目创作,它同时在互联网和电视台进行播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节目的到达点和受众的及时需求。
现在做节目,老说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改变节目形态,其实就电视节目而言,互动设计是我们眼下最需要加强的,因为别的技术工种都很成熟了。
这个节目有丰富多样的互动设计,比如字幕、花字、音乐的设计,不仅有节目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且有节目里的嘉宾与节目外的观众之间的互动。
电视播出与网络播出相比,内容比较浓缩,互联网内容可以点播精彩片断,播放很多花絮,更加全面,对电视台播放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延伸。
打破网台在内容上的界线
俞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
这个节目很大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阶层的界线、年龄的界线、不同教育层次的界线。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这个节目触及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任何的传播总是希望它最大的到达,或者是产生最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节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今天更想说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因为这类的节目任何媒体都可以做,但是这次是一个网络做的节目,它真正的价值让我看到,它打破了我们所说的网台在节目内容上的鸿沟和界线,以前我们总觉得网络是一个开放度很高,尺度很大的平台,今天这个节目可以成为一个标志,就是网络和电视台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打破的。
通过角色换位发现社会问题
苗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在我看来,咱们这个节目应该叫做换位体验式真人秀,换位不是一般的体验,这种节目在真人秀大家族里,从数量上来讲不是特别多,但是这种节目往往比较有影响力,为什么?因为这类节目带着问题切入。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换位体验真人秀都是通过换位,找到其中隐含的社会问题,而这些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高中生活小切口折射素质教育大主题
袁新文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政治文化部副主任
这个节目让我想起了王蒙的一个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这个小说过去六十年了,依然还有很多读者,所以我觉得写青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怀念青春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俗语说没有过不去的,只有回不去的。关注教育的真人秀不是没有,但是关注17岁高中生活的节目,还是比较新颖的。节目涉及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对教育话题的介入和关注,都很新颖,也真实的反映了17岁的新新人类,多才多艺,青春亮丽的蓬勃朝气。
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取向
李春利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艺部副主任
真人秀节目经历了泛娱乐化的改造后,在借鉴中前行,很多节目确实在现阶段有影响力,但喧嚣过后,真人秀本身不深入挖掘触及人心的内容,不去思索真正触及人精神层面的内容,不转向对当代生活的人文思索,文化取向的思索,是走不长远的。西方国家的综艺节目也很轻松,可是已经开始人文思索,综艺节目应该有引领和担当的能力。
近几年,校园、青春、怀旧都是最热的话题,《我去上学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也具有全国价值。从综艺节目类型上看,好像还没有一个节目是让明星回到校园重拾青春梦想的。
节目涉及到的高中生活,内容非常丰富,比如说青春、励志、友谊、团结,比如在课堂上有集体怀旧的情结,几位明星表现的也很投入,节目充满了欢乐的节奏,而且也有很多高中学习的知识点呈现出来,观众可以从中学到一些跟生活相关的知识。
群众没有成为明星的陪衬
俞亮鑫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上海文艺评论家
我认为,真人秀中,秀的痕迹越少越好,特别是明星。这个节目没有把学生放在一种粉丝的心态里面,而是把明星与学生放在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里,融合在一起,群众没有成为明星的陪衬,这一点非常好。另外,节目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一些家庭教育信息,比如“猫爸、虎妈哪种教育方式更好?”“爸妈我想对你说?”的讨论,从中折射出当代高中生的想法,他们的所思所想,引发更大的社会关注。
真人秀节目的误区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真人秀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叫任务设计,一个叫限定条件,其实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过去的真人秀为什么走了一段误区,就是过渡的强调任务设计。而这些任务设计和游戏设计往往跟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但《我去上学啦》没有将体现主题的限定条件让位纯娱乐的游戏设计,节目是靠明星在规定场景里的真实表现吸引人,而不是靠单一的游戏设计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