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宏利成长:仰仗稳健 13牛基中排第5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泰达宏利成长
  • 发布时间:2010-09-27 10:14
  当上证综指最近几个月一直在2700点上下磨蹭时,公募基金中已经有13只基金收复了2007年上证综指6124点高点时的失地,泰达宏利成长是其中的一只。

  《投资者报》研究数据显示,从2007年高点以来,可比的234只基金中,这13只基金均取得正收益,其中泰达宏利成长基金收益率为8.5%,仅次于华夏大盘、华夏复兴、嘉实增长、金鹰中小盘,排在第5位。

  《投资者报》记者对该基金契约以及过去三年的操作分析发现,业绩稳健是其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而较好、明确的投资标的限制,客观上有利于该基金操作的稳定性,这恰恰塑造了该基金的风格。

  归纳来看,该基金业绩稳定主要体现在牛市里跟上大部队、熊市中最大限度地降低亏损,进而保持较好的长期业绩。据Wind数据,截至9月21日,泰达宏利成长基金过去三年的回报率为9.24%,排在可比的97只基金第2位。

  严守契约投资底线

  基金也有投资底线,只不过有的清晰可操作,有的模糊难辩,操作比较随意。

  国际上股票划分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把所有股票按其行业属性划分为成长类、周期类、稳定类和能源类,而在国内,能源类并入周期性行业。

  泰达宏利成长基金、泰达宏利周期、泰达宏利稳定是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旗下的“三件套”。这“三件套”正是按照上述分法规定投资标的,泰达宏利成长以投资成长类股票为主。

  国内成长类基金虽不少,但在定义成长性上大都比较模糊,而该基金契约里的说明非常明确,大概可以从季度报告中算出其在成长类股票的投资比重。

  深圳一位管理大盘蓝筹基金的基金经理曾向《投资者报》记者分析过不按照契约操作的利害。“如果没有抓到契约之外的市场热点机会,持有人能理解,而如果因追契约的机会丧失了契约中规定的投资机会,那持有人怎么也不能理解,而一批长期的、稳定的持有人,就是靠遵守契约稳定风格培养起来的”。

  到底是坚守底线还是跟随市场热点,是很熬人的事。《投资者报》和包括上述基金经理等多位基金经理私下交流时,他们均表示,很多人会选择后者。而泰达宏利成长“干脆”从契约中就明确约束了这一点。

  该基金契约规定,基金投资成长类股票的比例不低于该基金股票净值的80%,而所谓的成长性行业,主要包括四个板块——电子、信息技术、传播与文化产业、医药与生物制品,此外还包括分布在其他行业类别中受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比如新技术、新材料高新农业及环境保护等。

  虽然这样的规定只能看着更多机会望洋兴叹,但并非坏事。一方面,这几个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未来的前景,是目前很多基金经理认可的潜力行业;另一方面,有利于限制基金风格飘忽不定。

  《投资者报》记者选取该基金2008年中报、2009年中报、2010年中报,对其所配置的电子、信息技术、传播与文化产业、医药与生物制品四个在报告中明确的行业进行统计,报告期里,该基金对这四个行业的配置均在60%左右,加上散布于其他行业的“高新技术行业”,基本上达到契约的要求。

  业绩长期稳定

  明确的底线以及严格坚守底线,决定了该基金业绩长期的稳定性,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周期以及成长股在不同经济周期里的相对成长速度不同,决定了该基金在部分年份业绩出类拔萃,部分年份只能取得同类基金的平均值甚至靠后。

  整体而言,在熊市中,该基金业绩排名突出,在牛市中比较靠后,这样的结果既符合成长类基金的特点,也侧面证明其风格的稳定性。

  据Wind数据,2007年,上证综指创下6124点新高,泰达宏利成长净值虽然翻番,达到107%,但排在67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第54位;2009年又遇到同样的命运,上证综指创了3478点阶段性高点,该基金回报率为52%,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0.86点,排在同类137只基金第123位。

  分析其原因,以2009年为例,在大盘涨至3478点前的8月份以及这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经济复苏确定,周期股轮番上涨,生物医药等成长股成为众多机构抛弃的对象,这成为该基金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宏观经济不好或隐忧重重的市场里,周期性行业被冷淡,成长股受宠,此时成长类基金优势顿显。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受影响,中国也不例外,上证综指承接2007年底的跌势,一路下探至1664点,期间,金属非金属等周期类股惨跌,成长类股成为诸多基金的防御品种,是年,泰达宏利成长基金以-32%的回报率排在10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第一名,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71点。

  以重视相对排名的公募基金视角看,该基金业绩排名波动较大,但三年来,在熊市中少亏,在牛市中保持稳定的增长,使得该基金成为首批抢回6124点阵地的少数基金之一。

  加大债券错失7月反弹

  在遵守契约的基础上,做到仓位(大类资产)或行业的灵活调整,则更多体现基金经理的应变能力,然而,这也容易犯错误。

  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现任基金经理李源,在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从事投资工作近9年,2009年8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并于今年1月接手该基金,现任研究部副总监。

  据Wind数据,截至9月2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取得2.89%的正收益,排在185只同类基金第30位。

  通看最近三年该基金的仓位操作,李源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手笔大过前任。

  泰达宏利成长基金契约规定,投资与股票和债券的比重不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今年一季度,李保持了原基金经理王勇2009年年底76%的股票仓位,二季度,该基金股票仓位迅速下降到48.36%,而这一股票仓位是该基金自2007年以来各季报显示的最低仓位;李源大手笔降低股票仓位的同时,加大了债券配置比重,仓位从19.97%上升至29.73%。

  从现在来看,二季度的操作,使得该基金丧失了7月的市场反弹机会,而这与该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判断有关。在展望下半年时,该基金表示,下半年的市场将是一个反复探底的过程,在配置上,依然坚持医药、通讯、传媒等行业,同时关心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的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其判断正确与否,还需市场检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