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变革

  ——201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成功举办

  12月4日,以“互联网+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1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中国工业评论等单位承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界权威人士共千余人汇聚一堂,以“互联网+”为契机,共同探讨在经济新常态局势下如何推动中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启一个提质、增效、升级的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新阶段。

  信息产业迎来新挑战新机遇

  2015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政府顶层设计与推动下,企业战略升级转型需求下,信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规划布局之年,整个信息产业在新的挑战中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期,新常态经济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在以转型升级为基调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在技术融合和智能化的背景下,信息产业需要重新定义,经济学理论在新的时代下也需要重新定义。他表示,互联网对经济理论产生了更深影响,并主要阐述了三大实例:一、零边际成本改变的不仅是边际成本理论,而是影响了经济学中包括价格均衡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更多理论。二、“羊毛出在猪身上”,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基础设施。三、分享经济。以打车软件为例,除了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从更高层次来思考,以社会成本角度来看个人是否不再需要购买汽车。因此,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信息产品,也包括物质产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还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如何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遵循产业规律,破解矛盾难题,满足“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成为摆在中国信息产业界面前一个重要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要重视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其作为信息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从政策上分析了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十个领域的装备制造,“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要全方位推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发展,包括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以推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由大转强。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国与美国、德国等许多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阐明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创新性地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他表示,规划建议对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地位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明确指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突破的时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在他看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2014年信息产业总规模比2010年翻两番,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占比达到50%,互联网信息运营业大规模发展,融合性信息产业崛起,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

  四大技术掌门人的技术展望

  IBM高级副总裁、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谈到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互联、云端架构和认知计算等技术创新,并重点阐述了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价值网络。他还表示,IBM要在新的时期致力于做好“中国合伙人”角色,与中国全面战略合作,助推中国产业升级转型。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重点谈了中国如何实现机器人的弯道超车,他表示,机器人产业本质上是用计算的竞争替换机械的竞争。用摩尔定律改变机器人的成本结构,机器人的计算与今天的计算大相迥异。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分享了SAP在数字经济时代预测的五大技术趋势:一是超级连接,二是超级运算,三是云计算,四是更加智能的世界,五是网络安全。他表示,五大趋势产生重大影响,一是重构商业模式,二是商务流程的运营。SAP要做的事是引导趋势,为客户提前布局,帮助客户提前进入转型期。另外,李瑞成重点谈到了在物联网方面、工业4.0方面,SAP打造的新产品,包括敏捷的供应链、远程服务管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物流、互联汽车等。他认为,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的商业新机遇,是“新技术+”行业带来行业转型的新机遇。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分享了微软聊天机器人小冰所获得的经验和见解。对于人工智能到底危不危险?洪小文认为,还差得远,首选需要明确什么是“智能”?需具备四个阶段,Capability(功能)、Intelligence(智能)、Intellect(智力)、Wisdom(智慧)。他表示,智能是人和计算机很好的结合。根据不断发展的人类大数据算法,才能得出“人类+机器=超人”的概念,而缺陷可能是不可预测性的唯一来源。

  “互联网+”时代,企业加速推进业务转型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带来“谈谈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自强之路”的专题演讲,从国际化视野、创新性思维阐述紫光集团通过重大资本运作,成为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位居世界前列的高科技产业与投资集团,预计明年资产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谈到收购的企业如何管理,赵伟国语出惊人,就是“不管”。其实“不管”在他看来就是“不管运营”,主要“管战略”、“管审计”。谈到企业发展战略,赵伟国总结为了三点:企业战略和国家战略相结合,科技产业和资本产业相结合,公司利益和团队利益相结合。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於亮带来“新经济新技术背景下的产业变革”主题演讲,於亮表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由此,航天信息确立了“依托自身优势,转型升级成为一家面向政府、行业、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以信息安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集成与服务型企业”这一区别于其他IT企业的特色战略定位。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演讲题目是“创造“互联网+”时代新价值”。他表示东软的业务逻辑和结构的核心是行业解决方案、技术平台、智能互联、云与数据服务四大块。概括总结:一是以行业知识资产和客户资源推动产业的融合,二是平台产品支撑企业业务应用,三是以智能互联设备实现广泛的客户与业务连接,四是以云和大数据为基础全面向数字化转型。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浪潮软件CEO王洪添主要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阐述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下“互联网+”带来的政务变革。他表示,浪潮正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梳理服务信息,以互联网应用方式组织信息与功能,发挥社会公众智慧,打造开放式互联网平台。

  大数据的应用及落地思考

  来自荣之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辉带来“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情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企业的业务在经营过程中,无时不在与各类公司、机构、人员、产品发生着关联。这些关联通常会以各种形式的情报信息在企业内外部,在政府机构,在互联网留下痕迹。如何去发现关联并发掘事件?他认为,传统理解的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业务数据、金融数据、政府公开数据,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数据中互联网数据被关联和挖掘出来,荣之联利用自然语义技术处理非结构化文本,通过抽取-分析-理解-应用进行企业情报分析。

  百分点董事长苏萌带来“新时代、新数据、新体验”的演讲。他表示,大数据是信息化技术的自然延伸。在IT时代向DT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所有一切都可以数据化,基于数据去做生意,即未来所有的生意都是数据的生意。在苏萌看来,百分点在过去6年最核心的业务就是把人数据化。对于企业来说打通内外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每条数据流都会得到一张对消费者的洞察标签,全面的标签就形成了全面立体的数字映射画像,然后基于人的数字映射画像来开展智能的大数据应用,比如个性化医疗、个性化制造、精准扶贫、反恐等。苏萌认为,现在数据已经成为劳动工具、社会资源。在分享资源的经济条件下,让数据能够发挥一次、二次、多次的价值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百分点一直在推动数据的流动,希望通过数据流动,来引领企业高效的发展。

  与会专家研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给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新信息技术环境中,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的创新突破、商业模式的改变,都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互联网+”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在本届年会召开当晚举办的“企业家之夜”上,还揭晓了2015信息产业年度人物和十大中国信息产业经济事件,弘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鼓励为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

  文/邓晓蕾 责任编辑/Rebbica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