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忧人工智能威胁人类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谈对人工智能的愿景

  科技报道里,人工智能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到底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今天、明天、未来是什么样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通过微软所做的项目,分享了对人工智能的愿景。

  洪小文认为:“人类的智慧是一个聚合的智慧,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思考。智能是多方位的,每个人工智能有它的用处,聚合起来,它的力量更大。”目前,各大公司建设智能会话代理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活动的显著增加,尤其对聊天机器人日益增长的兴趣和竞争也越来越大。洪小文表示,事实上聊天机器人在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微软聊天机器人叫“小冰”,通过每期会话(交互)次数来测试关键指标,一去一回叫1,其他类似的产品大概聊两次左右,微软小冰从去年创立时的5,到今年已经超过20。小冰聊天机器人作为人工助手,强调效率,具备情感,两者整合的目的是使聊天能聊下去,每期会话多几次。目前,小冰在中国和日本拥有超过四千万的用户。

  “能聊天不只是用语言,图像也可以变成聊天的一部分。”洪小文介绍,今年,微软推出牛津计划(Oxford)——云服务,日前已推出第二个版本,包括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语言语音的识别,LUIS(语言理解智能服务),把它们做成API,放在云上,让微软的云不但可以做云服务,也让编程变得更容易。比如How-old.ne这个智能软件,就是通过十行代码来做的示范程序。

  洪小文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计算机学习相比,可以这样理解,大数据基本上等于人工智能。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所靠的是大数据。任何有智能表现的东西都是大数据的呈现,大数据也是人工智能的呈现。

  人工智能到底危不危险呢?有人说临界点快要到来,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还差得远。”

  洪小文认为,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智能”?智能有四个阶段,Capability(功能)、Intelligence(智能)、Intellect(智力)、Wisdom(智慧)。他表示:“智能是人和计算机很好的结合。计算机跟机器没有两样,就是重复性地做人的算法。计算机包括深度学习算法都来自于人,并不能解决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可控的机器人并没有实用价值,因为控制是来自于人的算法。人和机器可以很和谐,通过不断发展的人类大数据算法,可以达成“人类+机器=超人”这样的概念。我们用人的智慧、人的算法去做大数据的分析,洞察里面的问题,做出对人有用的机器,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计算机未来会对抗人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