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研究:缝合情怀与市场的裂缝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设计师,戴烈,建筑
  • 发布时间:2015-12-21 15:30

  ——访建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戴烈

  于设计师而言,情怀与市场,似乎总是一对矛盾,情怀的个人性、内向性、精神性,与市场的现实性、商业性、大众性之间,仿佛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但建筑师戴烈认为,“设计要让市场接受,又能体现设计师的理念与坚持,只要用心,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戴烈原本是同济大学一名建筑学教师,为了设计能更好落地,2010年他离开熟悉的讲台,投身到自己与合伙人共同创立的建言建筑。因创始人的学术背景及与专业的地产策划团队合作,建言的设计表现出市场化却不完全迎合市场的特点。戴烈从小受院子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内向型空间比较感兴趣,对院子设计有着特殊情结,当发现院子设计能够解决当前地产市场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他开始在设计中融入院子的理念,“院子提升了空间的趣味性和层次感。”随着院子系列设计的成熟,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戴烈将院落的空间理念从住宅建筑逐渐拓展到公共建筑领域,尤其是社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

  多年来,戴烈参与策划和设计了多个大型居住区及旅游度假区项目,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师也应该是一位优秀的策划师,在建筑设计之外,他喜欢帮助业主解决一些项目定位的问题。对于度假地产的发展方向,戴烈认为现在纯粹物质的设计已经很难打动人,度假地产需要更多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中国建筑开始从高大上回归到贴近人的生活。谈及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戴烈非常关注人的生活方式的创新,“建筑不是简单的盖房子,它关系到整个社会多个层面。建筑设计更多是一种社会学的实践与研究,仅谈建筑造型和空间太狭隘,应该更宏观地看待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未来,戴烈仍将继续研究院子设计,使之成为建言建筑一个标志性的品牌。

  市场化,但不迎合市场

  《设计家》: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戴烈:我大学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留校教书。2000年我们开始运作建言建筑设计平台,2002年建言建筑设计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我离开同济大学,专心经营这家建筑设计公司。

  《设计家》:建言建筑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戴烈:最初组建建言建筑设计的几个人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老师,对于建筑设计保有自己的一份情怀。但我们又与完全学术型的设计公司不同,一方面我们拥有系统的合作团队,比如专门做房地产策划的团队,因此,我们对市场非常了解,清楚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会完全迎合与妥协市场。建筑的商品性很强,建筑要被人使用,不是纯粹的艺术品,且建筑的实现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社会资源支撑,其经济要求很高。做建筑设计不仅要顾全其商品属性,也要注意其社会性和艺术性,我们现在做的是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近十年,建言建筑设计整合了一个系统的团队,包括与金达利筑地、大匀空间、翰祥景观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整个系统团队不仅要打造社区,同时还关心社区的运营,通过社区营造激发现有社区的活力。

  《设计家》:贵司如何与其他设计团队建立合作关系?

  戴烈:建言建筑的董事长谢广勇先生本身就是一个从事地产项目策划三十余年的策划人,在地产界他的价值观和创造力是独树一帜的。十余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与大匀空间、瀚祥景观等专业公司一起,从项目的前期就开始合作,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默契。

  《设计家》:“保持市场化,但不完全迎合市场”,在这两者之间,您坚守怎样的标准?

  戴烈:也没有很具体的标准,建筑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中国的建筑师想要做成一个好建筑很难,一是项目周期长,一般需要两三年时间;二是要遇到好业主,有好的理念,有合适的项目环境;三是实现一个好作品,必须控制设计和建造的全过程,往往控制一些大型偏商业项目每个环节的建造非常困难,有时需要妥协。我选择做设计是希望作品能最终呈现出来,因此在选择项目及合作者时我们很注意这一点。设计要被市场接受,又能体现设计师的理念与坚持,只要用心,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住宅项目的闪光点如何找?社区用于人们居住,应该更关注人的需求,可以做一些让人贴心的设计,找到这样的点,一个普通的住宅区也会闪现独特的亮点。如果每一个项目,设计师都努力找到这样的点,社会就会进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建筑设计一定会更注重人的需求,设计师要更细致地关注社区的使用者而不只是开发者本身。

  从策划到建筑设计,始终追求品质

  《设计家》:贵司将项目分为策划、城市和建筑三部分,请分别介绍各部分的一些代表项目。

  戴烈:我们参与了很多政府项目的前期策划,比如上海铜川路的海鲜市场要整体搬迁,我们为新的鱼市场做策划。在策划中,建筑师可以设想一些空间形式及未来的运营模式。在丽江做旅游度假项目的策划,就要找到代表丽江的元素,丽江人文文化,丽江打动人心的地方,我们利用风景,处理空间及空间内的活动,形成一些建筑空间原型。

  从2005年中国旅游度假市场开始起步,我们就做了一些旅游度假项目的策划和规划。海南已经建成的半山半岛度假项目是由我们全程策划与设计的。在秦皇岛的阿那亚项目也是由我们整个团队做的总体规划与运营计划。设计师应关注市场变化,建筑不仅要能被市场认可,还要有品质,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品质。中国在快速成长,中国建筑界被压制得太久,习惯把事物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国际上很多成功的建筑师本身对市场就非常了解,对市场的了解也是对人的了解。他们不仅设计博物馆,也设计教堂和住宅。

  这些年我们已有大量的项目建成,其中也不乏一些小而精的作品,在海南君澜七仙岭温泉酒店项目中,我们完成了一间800平方米的小餐厅设计。餐厅位于一个斜坡旁,旁边就是热带雨林,树林太茂密,从地面看不见太多景色,设计将餐厅做成一个飘浮的玻璃盒子,放置于树梢上,这样视野就比较开阔。另外,雨林很阴暗,人处在其中会感觉压抑,把建筑抬高,开阔的视野会使情感得到释放。

  《设计家》:秦皇岛阿那亚项目中“孤独的图书馆”由其他设计师设计,也是您策划的一部分吗?

  戴烈:阿那亚项目有着六公里长的海岸沙滩,是整个项目的精华。在前期规划的时期,我们就设定了非常丰富的配套设施,有玩耍类的,有文化类的。设定之后,开发商找到像董功、张柯等很有想法的建筑师来做设计。除了“孤独的图书馆”,还有一个像美术馆的早餐厅也正在寻找建筑师合作设计。海岸线很长,还有观鸟的屋子,也在逐步策划中。

  《设计家》:您在设计中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戴烈:第一,要保证建筑的功能,这是最基本的。第二,要关注建筑的使用者,建筑要好用,人用得要舒服,无论现代建筑或传统建筑,都是脱胎于人的一些具体生活。很多建筑师喜欢设计大房子,我们愿意做小房子,尤其用于居住的小房子更难设计,现代社会,建筑设计不仅要让年轻人住得起房子,同时要有幸福感。第三,关注建筑的空间,尤其院落空间,建筑造型可以多样化,材料也可以多类别,但是空间是永恒不变的,人在不同空间的感受不同。第四,尽量保证整个建筑的完成度,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在建筑设计中,不随意妥协,不仅因为不能完全向市场妥协,也是对自己有交代。建言建筑设计是单一的建筑师事务所,为了维护建筑品质,这些年我们在配合施工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比如扩初设计必须是我们自己完成,项目的细节、细部也都要全程配合。

  院子设计提升了空间的趣味性和层次感

  《设计家》:您设计的许多项目都是院子形态,请介绍一些院子系列的项目。

  戴烈:近十年来,我们在许多项目中都运用了我们院落空间的设计理念,每一个最小单元都是一个小院子,几个单元组成了一个小组团,又形成了组团的院子,几个小组团又组成了一个小社区。每个单元可能是近似的,但组合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所以最终形成的内与外的空间是丰富的,是有层次的。院子设计中,我们重点关注空间的效果与变化,同时,也注重空间的机能及商业诉求。我们有一个在海边的院子设计项目,设计将整个院子抬高,在高台上建造两层空间,形成上层庭院空间和下层停车空间,室内玄关处就可以看到大海。我们为北京MOMA做了一个低能耗别墅项目,设计过程中,也探索了节能设计的一些措施。在海南,有一个联排别墅项目,联排的房子背靠背,每户面积仅110平方米,设计手法非常简单,融入一些热带度假的元素和空间的变化。在江阴的别墅项目,我们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入一些地域元素,运用当地材料如木材、瓦片、砖等,建造墙体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在云南昆明,我们在坡地上设计了一些院落,空间高低错落层次感非常强。温州洞头岛上“山的院子”是一个新建的海边度假别墅项目,采用洞头岛上非常漂亮的当地石头与木材建造成小型院落形式的别墅。研究了多年的院子设计,随着院子系列设计的成熟,院子的设计也从住宅建筑逐渐拓展到公共建筑领域。比如宁波一个企业总部的设计,项目有五层,采用混凝土建造,中间是木构,外围是混凝土结构,我们取名叫“顶舍”。

  《设计家》:您对院子设计有怎样的研究和看法?

  戴烈: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年,我设计了许多院落空间形态的项目,形成了一些系列,最早做院子设计是从别墅开始。我个人对内向型空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传统的院子空间就属于高密度内向型空间。在设计中,先设定墙,然后放入建筑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关注所有切割出来的各种外围空间和内部空间的互动关系。在海南,君澜酒店集团有一个别墅酒店建筑改造项目,项目的主体是一间房子,除了关注海南的人文,我们也关注气候等自然条件。在海南,只要日头照不到,人就会感觉舒服,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大盖子屋顶,把空间遮盖起来。

  《设计家》:您研究院子设计,是因个人兴趣还是因市场需求?

  戴烈:主要是我个人的兴趣,我是江西人,小时候常住在乡下外婆家,村子里的房子都是传统的木构民居,多联多进,有天井,有院墙。村子保持一种自然生态的生活模式,这种经历对我做院子设计有很大影响。江西和安徽有很多古镇和村落,建筑形式非常丰富且富有人文情怀,我对院子就有一种情结。读大学二年级时老师让我们设计一个小住宅,我就设计了一个院子。原本这是我个人的兴趣,但是进入市场后,发现很快被市场接受。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开发商希望别墅间的空间尽量小,以便多建别墅,但多建会带来一些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就考虑把建筑元素和建造材料消隐掉,只在需要的空间里利用空间与光影,做虚实结合的设计。虚与实,无形和有形的设计可以化解一些矛盾。中国哲学强调和谐,我们一直研究院子设计中虚与实的转换。比如一个杯子,真正有用的是空的部分,但如果没有实的部分也就不会有空的部分,这就是虚与实的关系。做好虚与实的转换,就能达到和谐。我一直认为建筑是用于满足需求的,现代建筑的诞生是为解决问题,大量的工业化生产也是为解决问题。怎样的方式能够解决问题?古人已经告诉我们很多好方法,比如虚实转换,当然现代院子设计也不会用太传统的方式,毕竟传统的构架和建造方式都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变了,设计也要结合现代人的要求。

  《设计家》:作为一种内向型空间,院子给人的空间感比较小,是否会带来设计上的局限性?

  戴烈:首先,任何大型项目也都是由小型建筑组成,院子的核心在于虚与实的关系,室内也可以做院子设计;其次,院子可以使空间具有更多层次感和趣味性;最后,不管空间尺度多大,都要有好的尺度,人性化的尺度才能给人舒服的感觉。院子设计遵循这些核心,在很多项目中都能采用。院子最初是用于居住,我们也主要关注居住方面的院子设计,因为居住与人的关系最密切。近年来中国建造了大量的住宅项目,对居住空间与人的关系的关注反而少了,很多设计师认为住宅设计很难体现高大上。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寻找设计能被市场接受又能体现设计理念的平衡点。但现在的住宅设计有很多无法逾越的束缚,使得社区设计容易形成模式化,失去生气与活力。住宅设计的难点在于设计出的房子并不是给开发商使用,而是给未知的居住者使用,这就很难揣摩未知居住者的喜好,只能虚拟一个生活场景。不像中国古代的居住建筑都是私人定制,使用对象很明确,做出的产品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先做普遍性的设定,预留一些特殊需求的空间做自我设定。

  《设计家》:您将院子设计从居住建筑拓展到公共建筑,也是院子情结的延续?

  戴烈:是的,我们在郑州中牟做的社区文化中心包含了一个社区图书馆,一个多功能厅,一个咖啡厅和一个小餐厅。我们很关注图书馆对社区的影响,对人的影响,一些社区活动都是在馆内展开,因此要考虑社区内住户之间的互动,住户与商业的互动,与人文的互动。我们将几栋建筑做成围合的大院子带若干小院子的形式,院外是公园,透过入口可以看到内外的关系。可能很多商业化的公共建筑设计更注重对外的开放性,但对于社区文化中心这样的公共建筑,因为目标人群非常明确,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所以业主对院子设计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度假地产更关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设计家》:贵司目前的主要项目集中于哪一领域?

  戴烈:目前主要的项目还是集中于地产方面,在地产设计领域,我们自认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在中国做了很多住宅设计,但又不甘于模式化的住宅设计方式,住宅生产与设计一直是中国建筑市场里最大、最核心的一块,我们尽力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还保有初心。

  《设计家》:贵司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戴烈:我们的团队从房地产项目的调研到策划、规划、设计、销售都会参与意见。很多地产项目,我们不仅帮助甲方做建筑设计,也帮助他们做策划,很多甲方对项目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实施。其实所有的建筑项目都需要做策划,需要评估,一些好的设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我相信一个好的建筑师也一定是一个好的策划顾问。

  《设计家》:贵司主要设计销售的度假地产,您认为它与度假酒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戴烈:度假酒店设计这些年形成了一些套路,由于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师和市场都有一些模式化和定式化。实际上,事物会自发生长,酒店也可以产生很多有趣的变化。酒店也是提供一种生活方式,只不过是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酒店设计的想象空间更大,我们在河南有一个旅游度假酒店项目,业主希望做成顶级的温泉度假酒店,我们找到了泰国知名的酒店设计大师LEKBUNNAG先生来设计,他非常注重光线与色彩,设计出来的酒店会有不同。

  《设计家》:您认为当前度假地产设计,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戴烈:现在纯粹物质的设计很难打动人,度假市场的真正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如果只满足于物质层次的需求,去住酒店就可以,没必要花几百万买房子。人感觉到压力,就会不舒服,就需要有个地方让人释放压力。

  《设计家》:从北到南,贵司设计项目的地域跨度很大,您怎样解决设计中的地域性问题?

  戴烈:从地理上说,纬度不同,各地的气候不同,传统习俗也不同,我们很关注各地的气候变化。我们在珠海有一个科技办公园区的设计项目,是国家食品安全中心。珠海日晒非常强烈,每年都有雨季,岭南的院落是天井,可以保持通风;广东的骑楼是气候造成的一种形式。我们的设计理念很容易就集中于院落、风雨连廊、生态环保等要素上。因为项目位于海边,政府要求有海洋元素,很多人把海洋元素做成曲线,我们把海洋元素抽象成线性的韵律、阴影和透明性。这个项目包含了写字楼、住宅和酒店,写字楼采用了院子和风雨连廊设计,酒店设计则非常注重光影变化。几个层次的院落空间及其变化都与当地的气候相契合,同时所有的材料与建造手法又非常具有当代性。

  构建新的生活方式

  《设计家》: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对贵司有怎样的影响?

  戴烈:我们走精品化设计的路线,看问题有自己的角度和方式。虽然这两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尤其三四线城市的住宅设计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大,但对我们影响不大,甚至项目还有增加,很多业主遇到市场变化不知该怎么做,也会来找我们。这两年反而是大型设计公司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设计家》:您对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看法?

  戴烈:建筑不是简单的盖房子,它关系到整个社会多个层面,我们没有把设计当成生意来做,建筑设计更多是一种社会学的实践与研究,仅谈建筑造型和空间,太狭隘了,应该更宏观地看待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建筑开始从高大上回归到贴近人的生活,人们的观念在转变,这是好事,人的变化会影响建筑的设计。前面我们说到的秦皇岛阿那亚的旅游度假项目,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不好,但这个项目在中国北方旅游地产市场是一枝独秀。究其原因,是有一群文化层次很高的北京人对这种真正放松的度假方式有需求,其实场所只是解决了物质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它提供了一种真正放松的度假生活方式。在这个项目中,设计了非常丰富的度假配套设施和度假活动,一起度假的人很容易形成一个社群,有了社群就很容易形成社交的圈子。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人喜欢这种方式,还能维护这种方式不断持续下去。我们在设计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构建这种生活方式,人们处在这样的空间和氛围中,情感能够得到释放,自然会被感动。

  《设计家》:您对个人未来发展的规划是怎样的?

  戴烈:我还会继续研究院子系列的设计,并做成公司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品牌。其实院子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本质还是对内向型空间的研究,不管如何,很多项目设计中,我们都会考虑院子的空间设计。

  戴烈

  戴烈,建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verse-design)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1985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2010年,期间主要从事建筑基础教育工作,同时在人居环境等学术领域有着长期的探索与研究。2003年创立建言建筑。戴烈十分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模式创新和城市空间中的生活方式创新,坚持策划力与设计力并举,以新都市主义和人文复兴理念指导城市规划设计,是中国综合型旅游度假区新成长模式的探索者和积极实践者。近八年来,戴烈在中国境内主持设计了多个大型居住区及旅游度假区项目。其中南戴河阿那亚滨海旅游度假区、三亚半山半岛旅游度假区、海南香水君澜度假酒店、宁波风格城事居住区、郑州普罗旺世居住区等综合型开发项目,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业界瞩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