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生活方式
- 来源:名汇FAMOUS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信,支付宝钱包,百度外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30 16:43
我想大部分人总结自己这一年的变化,都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和手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当然不是因为手机本身的新技术有多么吸引人,而是说以手机客户端处理生活事务更多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就比如O2O让年轻人周末的一天变成了这个样子:睡到自然醒,醒来发现微信上有朋友们在召唤饭局,于是打开大众点评,找到一家口碑不错的饭店,在线订了座位。接下来,用滴滴打车叫车,下楼的时候,司机已在路边等候。
车到目的地,微信支付车费,并因此享受了折扣,进入餐厅,扫描桌面二维码或者团购代金券又让餐费打了折, 伙伴们在餐桌上风卷残云后,纷纷掏出手机用支付宝钱包AA付账。
饭后归家,网上预约上门按摩服务,独享一段悠然时光。之后,打开百度外卖,预订一份简餐,吃着简餐打开朋友圈,发现有朋友团购了家附近KTV的折扣券,申请加入,一个愉快的周末就这么结束了……
这就是O2O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O2O(Online To Offline),就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简单地说,就是先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足不出户购物,足不出户吃饭,足不出户买票,足不出户美容、美甲、按摩……可以说,O2O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人们在享受O2O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没闲着。有些人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手机APP接单送短途快递,一边挣钱一边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有些人通过个人服务平台向客户出售各种专业服务,例如绘画、辅导、设计……甚至,有些人出售自己的空闲时间陪人跑步或者是吃饭、看电影!
共享经济就是民众公平、有偿的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这正成为现代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共享经济平台,人们可以有偿地分享各种闲置资源,它可以是车子、房子、物品,甚至是时间、知识。在为他人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也获得相应的酬劳。
Airbnb、Uber、回家吃饭……各种相关APP日益繁荣起来,人们付出自己的闲置资源,并因此获得酬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更可能在获得固定收入的同时兼顾家庭,享受更多的自由。
而说到自由,更多的人开始通过创业摆脱日常工作的束缚,时间自由是表现,实现经济自由才是终极目标。90后创业开私人影院,月入过万;三名大学生合伙租别墅开“轰趴馆”年入800万;白领放弃20万年薪卖果蔬包子开20家分店;复旦美女微博开花店年收入百万……当类似的标题席卷网络,你就知道,全民创业热潮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有人描述了这种跟风创业的心理路程:当某一天,昔日就坐在你隔壁桌和你做着相同工作的同事,突然就去创业了,而且还摇身一变成了拿下千万融资的某某公司创始人,这种时候,你还坐得住吗?
《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解释是:创建事业。简单的四字解释却蕴含着太多的态度与坚持。如果你问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是想被催促着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的生活,还是谈论着梦想改变世界、让自己一辈子不白活的生活,大多数人会想要后者,却最终选择前者。
然而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创业的大环境,点燃了许多在写字楼里拿着高昂薪水和福利,但内心却不甘平庸的人们心中创业的火苗。有人说,创业就像走在一条长长的道路上,你看不见尽头,望不到边。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勇敢的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新媒体技术冲击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真的预言可能被这股热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传统媒体了。自媒体,从一个被大家看好并热炒的概念,变成真真切切改变我们资讯获取方式,甚至阅读方式的客观存在。一方面,我们伤感地看到一些曾经热爱的传统媒体“死去”,另一方面,这些传统媒体转型步伐也在这种紧逼中逐渐加快。当我们对自媒体追捧因其碎片化的信息和信源可靠性而遭受质疑时,体量庞大的全媒体航母开始展现掉头后的威力。一些传统媒体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不断分析和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再把信息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变受众为真正的用户。而对于媒体,我们也将越来越多地变“阅读”为“使用”。
大数据的威力不仅仅体现在媒体转型这件事上,用大数据圈定受众在电影圈更是效果明显。最重要的体现就是IP热潮。当下流行在影视圈里的IP实为知识财产(IntelectualProperty),即著作权、版权,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话剧,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称作IP电影了。
通过对于已有的,其他形式的作品受众的二次“使用”,IP电影在筹备之初就可以解决“拍什么,怎么拍,谁来看”这三大核心问题。这一年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同桌的你》《 栀子花开》等热门歌曲转化为电影;《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 等热门电视节目转化为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热门网络小说转化为电影;《咱们结婚吧》等电视剧转化为电影,还有《十万个冷笑话》《仙剑》《三体》等等等,都是IP的代表范例,也就是说一个好的IP,可实现小说、电视剧、电影、动漫、歌曲、游戏等之间的转化。
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IP已经成了一个人人必谈的“流行词”,可以说,IP已经无处不在。谁知道下一秒,你的某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会不会就被导演看中,从而变成了影视创作的IP了呢?
我们常常会在社交媒体上晒的,除了看电影的心得,今年又多了一项,就是晒运动。朋友圈中,总有人在不停地晒出GPS定位的跑图,告诉你他刚刚又完成了一个5K或者10K。
清晨、白天、夜晚,无论何时,只要你走在路上,都可能有穿戴着专业跑步装备、戴着耳机的“跑族”从你身边经过;晨跑、夜跑,快跑、慢跑,独跑、约跑,都市的每一个角落,不时有矫健的身影跃过。
似乎一夜之间,跑步火了。或许,相比其他运动,跑步是一种最方便和经济的运动方式,只需要一双鞋就可以跑了,对场地也没什么大的要求,也不需要约同伴。因此,原本枯燥的路跑成为全民热衷的都市潮流。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的发达、运动装备生产商的推波助澜、明星效应等,也使得跑步从一项单纯的运动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跑步成就、加入跑团与众多的志同道合者交流、与别人比拼装备、全国甚至全世界地报名参加各种半程或者全程马拉松赛……可以说,跑步已经不再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它正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甚至信仰。
关于运动,最不和谐的影响因素恐怕就是雾霾。当这个曾经的“北京特产”开始蔓延全国时,雾霾、PM2.5、红色预警、限行、停课……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难得天气好的时候晒蓝天,在有霾的日子里升级各种净化防御措施已经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固定项目。空气净化器、口罩、节能门窗……人们用自己可以想到的各种方式来对抗雾霾带来的不良影响。
很多人从最初的“谈霾色变”到把抵抗雾霾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他们积极了解相关知识,合理的自我保护,尽力注意饮食,进而影响到周边人的生活态度,和大家一起努力改善大环境。对抗雾霾,虽然无奈,但必然会成为很多人未来一段时间生活的日常。
面对环境污染,即使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地习以为常,然而我们也有软肋,那就是孩子。“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至此,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然而,对生存环境的悲观,以及自身的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教育压力让人难以喘息,因此年轻人决定生育二胎,需要财力、物力、精力等多方面条件的允许。
正值育龄的一代独生子女们并没有兴高采烈地接受这一鼓励生育的政策,大部分人因为担心二胎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使自己的中产阶级梦破灭不敢生二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勇敢的走上了迎接第二个宝贝的征程:或许是身为独生子女,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体会那份孤独感,或许是喜欢儿女环绕、兄弟相亲的家庭氛围……总之,“二胎”成为一个家庭新的人生和生活选择,这样的选择,注定在人力、物力上付出很多,难怪有人笑称,有一种“炫富”,叫“生二胎”。
关于孩子,可以聊的话题还很多,比如教育。当《爸爸去哪儿》略显平淡地播到了第三季,节目本身已经乏善可陈,然而“国际化”这件事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最主要的就是为大众普及了国际学校。在过去,送自己的孩子去国际学校,是很多富裕家庭的选择,而现在,有不少工薪阶层的“80后”家庭,出于对传统教育的不满或是惶恐,也选择走上了这条小众化的道路。
相对国际学校,中国传统学校对孩子个性化的关注和教育,成为了教育中的奢侈品。这一选择也表明,年轻家长对传统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加强烈,当他们发现个人很难撼动教育体制时,就选择走了一条昂贵的道路。
这些人认为国际学校学生少,老师也能注意到孩子发展的不同方面,他们不希望把孩子刻意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而是看重孩子自身的独特性,害怕社会磨平了孩子的特点。有些家长甚至不愿意让孩子去碰传统教育。即使一年拿出一大部分家庭收入给孩子交学费,也心甘情愿,有的家庭50%以上的年收入都拿来给孩子交了学费。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关于生活,我们总是难免有太多的不满意,而孩子代表未来,教育又让我们对这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想象,寄托了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