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 艺术家是通灵的人

  • 来源:名汇FAMOUS
  • 关键字:叶锦添,艺术家,通灵,清华之恋
  • 发布时间:2015-12-30 16:54

  人们熟知叶锦添,多半由于电影、服装、舞台艺术,但却往往忽略了他的摄影。叶锦添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最早期他便是一位摄影师。在叶锦添广泛的艺术工作范畴中,他更自认为“比较像摄影师,而不太像美术指导”。对他而言,拍照就像走路、说话一样自然,这是他每天生活节奏的一部分。

  2015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与东方相遇”项目单元,叶锦添位于三影堂的大型装置作品《镜》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关注。《镜》作品中高达5米的主人公“Lili”穿着时髦、拿着手机,坐在足有两层楼高的室内镜面空间里,既显得真实,又以夸张的尺度显示出明显的“虚构性”。

  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直觉

  Lili是谁?叶锦添回答,“她可以是任何一个人”。2009年,叶锦添创作了一件名为《原欲》的人形铜铸雕塑,在昏暗的空间中,雕塑的双目涌出潺潺细流,仿佛它正与观众对看,这件作品就是Lili的“原型”。叶锦添想用Lili来探讨时间,他认为时间点之间存在着间隙,Lili就生活在这个时间黑洞里。通过Lili,观众或许能在明灭的光阴之间,打开时空的缺口,找寻到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结。

  这也是叶锦添近年来最新创作的一次集中呈现。展出作品包括10张早期摄影(1990—2003年),“Lili”系列的摄影(2009—2013年)、《清华之恋》(2013,影像)、《1+1》(2013,影像)及《EUROPA》(2015,视频装置)。

  展区入口播放的是叶锦添的两部视频作品。

  《清华之恋》是Lili在清华校园中的荏苒时光,寂寞苦闷的青涩岁月即使旧地重回,已物是人非;《1+1》则是Lili在台北一个特别的旅馆中的记忆,记录了一个隐藏的自我与真实自我的辨证。位于中间展厅的视频装置《EUROPA》以9重密集的影像,记录了Lili在巴黎、伦敦及布达佩斯等3个欧洲城市的影像纪行。摄影作品展区是对2013《梦渡间》展览的回顾,破损的沙发与狗、建筑结构前的背影、散落的人偶部件,它们就像是叶锦添在漫长的生涯里无意中寻到的黑洞,时空皆消失其中,唯有光影存留。

  “我的所有作品都来源于直觉,我不太会用概念去创作,我希望作品平平凡凡地记录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真实的,但又不真实,它能拆解现实,爆发想象。”叶锦添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观念。“Lili不属于空间之内,她只是像影子一样存在着。在时间与空间以外的多层世界流动间旅行,是空的臷体,透过她,我们可以暂处于时空以外,找寻此域外之视觉。”

  在叶锦添看来,摄影和电影是共通的,摄影一半是人营造出来的,一半是记录。而电影是经过一套工业系统制造出来的,传达、模仿真实的生活,并制造戏剧性。“摄影不仅是一个镜子的影像,还可以看到时间的深度,一个胶片有可能重叠了非常多的时间,但摄影它又抽离了时间本身,可以看到正常时间看不到的东西。”叶锦添说。

  与世界沟通的方法

  叶锦添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1987年在徐克导演的引荐下,进入吴宇森担纲的《英雄本色》剧组出任执行美术指导,而同时,他也是一家报刊的摄影专栏记者,穿梭于摄制组之间,拍摄了很多艺人和工作人员在银幕背后的照片。以摄影师的身份结缘电影,之后便在电影、舞台、服装设计等领域大放异彩,凭借《卧虎藏龙》等影片,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和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华人艺术家。

  现在尽管在提及叶锦添时,人们往往都忽略了“摄影师”这一称谓,但他本人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摄影,对于叶锦添来说,摄影如同写日记一样,是他和世界沟通的方法。

  “做摄影师的过程中,我建立了一种习惯,我一直强调要尊重环境原来的模样,不受摄影这个行动所干扰。一方面,我需要在现场拍摄,一方面又不存在于里边。”叶锦添的摄影情结甚至可以用“执着”来形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自己“比较像摄影师,而不太像美术指导”。对他来说,拍照就像走路、说话一样自然,这是他每天生活节奏的一部分。

  多年以来,叶锦添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摄影作品,但一直没有一个恰当的时机展示出来。直到2013年6月,他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著名当代摄影艺术家荣荣的偶然相遇,于是一拍即合,请来了来自英国的著名摄影出版人马克·霍尔本作为展览的策展人。马克·霍尔本和叶锦添共同挑出了近200件摄影作品,以及一些录像、装置作品,那一年夏天,以“梦渡间”为名,叶锦添在三影堂25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中,呈现出了一个由叶锦添的取景器框取的世界。

  “梦渡间”艺术展主要聚焦于一个名为Lili的形象。一开始,Lili只是一个真人大小的人体模型,而后,叶锦添不断赋予她新的样貌和特点,她会悄无声息的流下泪水,她会躺卧着摆出胎儿的姿势,叶锦添挑选了她的装扮、头发和饰物,如同中国大城市街头任何一位年轻女性。叶锦添把她带到不同的地方,并且把她拍下来。跟着叶锦添的取景器,观者可以发现Lili在台北、北京的各个场合穿梭,她在一座公寓里安了家,在汽车里和朋友一起,在拥挤的酒吧里吃喝。通过这些照片的序列,我们就可以追溯Lili生活的叙事。照片承认了她的存在。

  整个展览展示了Lili如婴儿诞生一般的初始状态,她穿梭于梦境和现实中的旅行,以及最终Lili的死亡。Lili已经不单单代表任何一个个体,从Lili的空虚躯壳中,我们可以投射进任何关于我们自身的记忆。Lili既是叶锦添的记忆,也可以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记忆。

  策展人马克·霍尔本认为:“我们都处于有形世界和想象的世界之间。Lili就徘徊在二者之间的一个点上。她填补了可以衡量的世界以及我们想象和记忆的世界之间的鸿沟。她是从叶锦添的记忆当中创造出来的,也是他工作室的一个座位上有幸的存在——忠实的、一动不动的伴侣。她存在于有生命与无生命之间。”

  严谨的天真

  这些年来,叶锦添在多部著名电影、电视作品、戏剧中担任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合作对象包括吴宇森、李安、关锦鹏、陈国富、陈凯歌、冯小刚等知名导演,以及台湾著名表演团体云门舞集、当代传奇剧场等。他是最早在全世界推行“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也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2002年,他参与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的容颜”服装特展,同年在法国波席文化中心及西班牙举办特展,通过此次展览他正式向西方世界传达他注释的东方艺术之美。2004年,叶锦添曾参与《雅典奥运会闭幕典礼》与北京奥运会交旗仪式的美术与服装设计工作。除此以外,他还受邀在多国举办艺术展览。他出版了十余部文字作品集,包括新东方主义系列著作《神行陌路》和《神思陌路》,以及《不确定时间》《繁花》《流白》《寂静·幻象》等。

  在他看来,艺术家是通灵的人,他们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沟通方法,表达的东西和情感会引发很多人的感动。而在中国,生存仍然是困扰艺术家的最大难题,对于他自己而言,他努力不去想这个问题,“只要我能找到里面的脉络,我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创作”。叶锦添有着很强的行动力。与他合作过多次的导演李少红曾说:“有时候觉得他像一部制造奇迹的机器,或者矿藏,在不停地喷发……

  他永远在讲他的很多计划、歌剧、电影、小说,还有摄影展、美术展、唱片。”

  如果还称得上观察力敏锐的话,他认为那是因为他很早就想清楚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每部作品都有它要传达的内涵,每种内涵都需要不同的语言,基于对文化的认知,基于对当代的传达,两者之间产生与观众交流的渠道。”他在寻找新东方主义的过程中,买了许多书来看,然而越深入书本,他就越发觉西方的话语地位之强大,所有的书都从西方的视角出发,如果不存在于西方系统里,就没有书可供参考。这让他慢慢生发出“新东方主义”这个观念——一个相对“西方的、国际的”视野建构的另一种不同的体系。于是,他在创作中与很多东方的元素相遇。

  “在我有了对世界的看法之后,于是在艺术层面不断散发出来。很多东西都是从哲学的觉悟中演变出来的。因为有了哲学的思考,就可以换很多角度去对我们的世界再认知,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他认为自己对传统和东方的认识和创作,也是从这里来的,这也导致他始终能够跨界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能“进得去”,也能“离得开”,需要运用的时候就去大胆运用,需要止步时,又可以回到他的原点。正如他自己所说,“有些人一辈子专注一件事,而我是能够离开,因为世界不是单一方向的”。

  当代艺术有很多种,他自己比较喜欢有些文学感的形式。他认为自己本身不是太当代艺术,但是可以在里面去找自己可用的东西。这就好像一道门通往另外一些层次,其实他创作的来源便在这里。“我对世界的了解,我对时间的了解,对空间的了解,在当代艺术里都可以全面翻开去研究。”人们好奇叶锦添的“成功经验”“艺术心得”,他却认为自己其实并没有坚守什么艺术的本质。

  “我尽量不去坚守任何东西,我觉得一坚守,就会有杂质,就不纯了。其实,坚守的是‘什么都不要’,就是要保持那个纯度。我的纯度就是童真、天真,但这是严谨的天真而不是松散的天真。在严谨的天真中,力度就很足,你也可以做很傻的事情,不受任何影响。”

  撰文_Qunny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