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卖萌”记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可口可乐,超市,品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29 17:39
2015年11月16日,拥有独一无二曲线的可口可乐弧形瓶迎来100岁生日。也就在这个11月,可口可乐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并推出融合经典弧形瓶、“双11”标识和天猫卡通形象的“天猫双11纪念瓶”全新包装可口可乐。
在传承经典中寻求创新,在不断创新中传承经典,这被看作是可口可乐红遍全球的奥秘。正如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CEO穆泰康所说:“经典和独特或许会让产品、品牌成为唯一,但不能固步自封而成单一。我们必须不断将我们优秀丰富的传统,与21世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成功结合在一起,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将取得成功。”
在包装上动脑筋,推出类似印有天猫卡通形象的“萌瓶”,正是可口可乐近年来在营销方面的创新之举。“卖萌”式营销,也是有着130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在新媒体社交时代试图“抓”住中国“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的一种尝试。
“我们将可口可乐瓶视为新媒体的一种”
走进稍大一些的超市,人们几乎都能看到写着如下字句的可口可乐瓶:
“如果爱,请深爱”
“臣妾做不到啊”
“给你32个赞”
“咱们结婚吧”
这是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台词瓶”营销活动,该活动由可口可乐与优酷共同发起。后者基于庞大的用户数据,结合用户调查反馈,在近年来的几十部热门影视剧中,筛选出49句最耳熟能详的台词,并把这些台词印在可口可乐瓶身上,共计10亿瓶。
这49句台词,覆盖了年轻人多种生活场景。比如吐槽时,可选用印有“臣妾做不到啊”的可乐瓶;若是热恋,可选用“如果爱,请深爱”表达感情;对朋友,可选用“你能赢”加油鼓劲;若是求婚,则可用“咱们结婚吧”营造气氛……
由于精选的49句台词,已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所以可口可乐发起的“台词瓶”活动引起了中国年轻人的高度关注,并带动了销量增长。
可口可乐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营收下降3%,但中国市场表现突出,取得了6%的业绩增长。尽管可口可乐公司未公布由“台词瓶”活动带来的具体业绩表现,但由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发起的“可口可乐台词瓶”话题活动显示,从去年5月开始,该活动至少已有1.2亿人次阅读,并有32.7万人次参与讨论。
“从广义上说,我们将可口可乐瓶视为新媒体的一种。”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化媒体传播环境中,每个消费者都可成为传播主体。把比较接地气、接近年轻人的文化体现在瓶子上,表达年轻人的一种态度,借此赢得他们的认同。
“人们其实都喜欢拥有自己的标签”
事实上,“台词瓶”并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第一次“卖萌”。
2013年夏天,可口可乐在中国发起“昵称瓶”活动,即在瓶身上印制如“纯爷们”、“女神”、“喵星人”等网络流行语,共计有50余款。这些昵称来源于互联网,无形中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有媒体报道,当年6月初到7月底,昵称装可口可乐在华销量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20%。
2014年夏天,尝到“卖萌”甜头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又推出“歌词瓶”——在瓶身上印制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词。“歌词瓶”再次赢得消费者关注。当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业务增长达9%,其中汽水的增幅达10%。
到2015年,可口可乐又顺势推出了“台词瓶”。有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昵称瓶”、“歌词瓶”,还是“台词瓶”,都是为了将社交网络中的“分享”理念与产品结合,目的就是加深可口可乐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双向互动,并把这种互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品牌营销在设计上,要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出发,吸引受众自然而然地关注和参与营销活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单一推广。”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推出网络昵称等流行用语包装,一是跟年轻人文化接近,易于拉近与他们的情感距离;二是人们其实都喜欢拥有自己的标签,找到自己的族群。带有某个标签的产品在某一个圈层被激发,传播效果将会加倍。
这其实很好理解。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有时很普通的内容,或者根本没什么实质内容的段子,突然就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正如最近“主要看气质”这句话在网上突然走红一样。其实,只要某个段子能引起一个族群的共鸣,就会有很高的转发量。
可口可乐非常注意观察年轻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他们发现,年轻人群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很频繁,而且他们还把这种流行语带入到生活中来,比如年轻人更喜欢称呼猫、狗为“喵星人”和“汪星人”。
知名营销专家李光斗,对可口可乐的“卖萌”行为很是认可。他说,可口可乐虽是传统企业,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前面,它是情感营销的高手,懂得如何讨消费者的欢心,“要想真正地获得一名消费者,就需要从情感上征服消费者。”
“选择与品牌调性相符的热点话题借力使力”
李光斗将可口可乐的“卖萌”,称为情感营销。但在可口可乐内部,更喜欢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social@heart”营销理念,即用心社交。
可口可乐公司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巨大且破碎,新媒体的主力即年轻族群,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对热点的关注度也不长久。再热门的话题,最多1-2周也就消停了。“所以对于品牌而言,必须找到品牌和年轻人沟通的枢纽点,选择与品牌调性相符合的热点话题,借力使力。”
可口可乐所说的“热点话题”,并不是指明星绯闻、社会问题等话题,而是可以给予消费者足够空间去参与的话题。例如,可口可乐邀请某明星代言,如果只是播放明星拍的品牌广告,顶多是这位明星的粉丝会一直谈论这个话题,但这件事情就会到此为止,不能产生新的一波荡漾。而如果将思考的维度扩散,引出如该代言人有哪些故事、他怎样表达代言的产品等话题,则能引发更多讨论。
比如,可口可乐在微博上抛出问题:如果给“五月天”的五个人分别重新起昵称,你觉得哪个名字比较适合他们?类似这样的问题,“五月天”的粉丝和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就会有兴趣参与讨论。当所有人都在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族群的概念也就出现了,如此对品牌的传播力度会更大,范围会更广。
“要做话题发起者,而不是主导者”
“营销不仅在于提升品牌印象,更重要的是鼓励消费者对品牌进行表达。”穆泰康认为,在过去,品牌依靠广告单向发声,强调的是品牌的独白。在今天,品牌想要创造口碑,就必须创建与消费者真正有效的双向对话。“虽然我们在法律上拥有品牌,但关于公众如何看待品牌、如何解读品牌,控制权则在消费者的评头论足中。”
不过,想要与消费者双向对话,首先得有话题。对此,穆泰康的做法是,“我一直对走访市场感到乐此不疲,几乎每周都会到零售店拜访。每次拜访,我都能从经销商,以及我们的顾客身上学到很多新东西。”
深入一线,对了解消费者极为重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核心,在于对消费者的尊重,并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比如对年轻人族群,我们可以探讨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与他们做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圈。
在可口可乐中国的官方微博上,经常会发起类似“从小到大永远吃不腻的是_______?快来说说爱不够的美食吧”“你最希望笔记本上出现______的亲笔签名”等开放式话题,通过粉丝的讨论可了解年轻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
“我们可以了解他,跟他站在一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品牌高高在上,利用资源和资金铺天盖地包围消费者。”可口可乐公司认为,品牌在营销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话题发起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导者。品牌抛出活动或话题,用各种互动的方式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并在消费者参与过程中聆听,这是最好的消费者洞察。通过每日聆听,找到消费者感兴趣的点,并在创意上顺势而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产生兴趣。
《支点》记者 何辉 杨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