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镇吴山 曾经的“天下第一名山”

  吴山旅游度假区奔腾的渭河水流浩荡,滋润出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自古以来,这里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作物,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繁荣了800年的周王朝和开创历史新纪元的秦王朝,全都发祥于关中平原的核心区域:宝鸡。帝王们认为,一切的繁荣都是当地那座吴山的保护之功,于是将吴山封为“西岳”,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东岳泰山”。到隋朝时期,吴山开始被明确列为“西镇”,而厚重悠长的镇山文化,就此展开了更加辉煌的篇章……

  曾经的“天下第一名山”

  史籍所载而且明确可信的吴山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立国之前。当时,周朝先祖亶父,继承了后稷的事业,带着部族从山林迁徙到渭河北岸、岐山之南的平原地带安邦定国,是为西周。亶父有3个出色的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按照法定继承制度,国君应由长子接任。但是,幼子季历天资聪慧,更有王者风范,而季历的长子姬昌小小年纪更是与众不同。为了部族的发展,亶父想要传位给幼子季历,但“废长立幼”向来是大忌,他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忧心不已。

  长子泰伯不忍心让老父纠结,果断带着二弟仲雍以给父亲采药的名义,出走到离岐山100多公里的吴山,借此表明自己主动放弃君位的想法。季历在两位兄长出走的情况下,只好接受了继承人的身份。

  后来,亶父去世,泰伯、仲雍回岐山奔丧,季历想要将君位还给大哥,但泰伯知道自己才能远不及弟弟,坚辞不受,丧事结束后再次带着二弟回到吴山。季历不放弃,追到吴山。泰伯无奈之下,毅然带着部分族人南迁,在江浙一带建立吴国。泰伯远走江浙后,季历统领周国,大力发展农业,实力迅速壮大。但周国的壮大引起了商王的忌惮,于是派人暗杀了季历。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再次请求泰伯回到岐山继位,泰伯第三次坚决辞让。历史证明,泰伯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这位姬昌,正是后来奠定周朝持续800年昌盛之基础的明君--周文王。

  因为泰伯和姬昌的故事,吴山对于周朝有了特殊的意义,这里被视为西周“龙兴之地”,同时也是江南吴越地区人士的发源地,素有“天下吴姓出吴山”的说法。

  后来,周平王将都城东迁洛阳,另一个部族“秦”也来到吴山,赋予了吴山更重要的政治意义。公元前422年,秦灵公在吴山南面修建上下畴,祭祀黄帝和炎帝。从此,吴山成为史载最早祭祀黄帝和炎帝的地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为吴山在都城咸阳之西,所以定吴山为“国之西岳”。当时,天下只封东、西二岳,由于帝王的偏爱以及距离都城更近的优势,祭祀吴山的礼仪往往超过东岳泰山的祭祀仪式,因而曾有“天下第一名山”之誉。

  繁华之后的平淡与寂寥

  从“西岳”到“西镇”,吴山在帝王祭祀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汉时期,曾有11位皇帝23次前来祭祀。隋朝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隋文帝下诏,正式确立四镇之名,同时诏令,在吴山建立西镇祠以及吴山神庙,按礼制祭祀,并派专人管理。这之后,从唐朝直至清朝,吴山一次次先后被加封为“成德公”、“天岳王”、“吴岳大帝”等名号,逐渐名扬天下。

  但繁华终有落幕时。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五镇”的概念逐渐淡泊,“西岳”之名,慢慢被险峻、秀丽的华山取代,吴山逐渐被遗忘……时至今日,甚至部分宝鸡本地人都不知道吴山,更不要说曾作为“西岳”和“西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多数时间里,吴山之上人迹寥寥,只是偶尔有人带着明确的目标,来此寻幽访古。也许,如今的吴山,已经只属于少数能读懂它的人。

  吴山中的众多古典建筑,堪称艺术瑰宝。如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的西镇大庙,有三进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勾心斗角,递次升高,错落有致,巍峨壮观。整个大庙拥有楼台亭阁近百间,铸凤雕龙,腾空欲起,一派帝宫气势,山下还有御香亭、钦差大公馆、仰止亭、啸月亭等古建筑50多处,组成了庞大、恢弘的古建筑群。大庙的廊房内,曾经还有历代祭祀、咏叹吴山的130多通石碑,默默地记述着辉煌的过往,遗憾的是,如今大多已经损毁,让人在惊叹之余,又有时光零落的唏嘘之感。

  如今,从山脚下的西镇吴山庙开始,沿着一水河进山,接踵而至的便是险峻陡的山路:笔架山、王师岭、天地犁沟、大小锦屏、一天门、回心石、阎王砭、判官池……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处胜景,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最妙的是,因为来客寥寥,所以在相对的宁静里,更容易沉浸到过去的峥嵘岁月之中……

  “五峰挺秀”的山野奇景

  现在的人们提到陕西,往往对西安古城、华山、太白山乃至秦岭津津乐道,却几乎想不起吴山,“西镇”曾经的光彩,似乎已被掩埋在了秦砖汉瓦的风华之下。但是,吴山不仅有恢弘的人文胜迹,还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这是属于它的精彩,虽然这份精彩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却从未彻底离开。

  吴山是六盘山支脉关山东南部的延脉,冈峦嵯峨、石峰挺拔,绵亘数十里,知名的山峰有18座,其中以镇西峰、大贤峰、灵应峰、会仙峰、望辇峰最为高峻,这5座山峰凌空并峙,被古人誉为“五峰挺秀”,又因5座山峰秀丽挺拔,如同一朵出云青莲,人们又将其形容为“青莲一朵出云天”。不过,要想看到壮观的景象,必须得上到绝顶。但登吴山并不容易,因为其山势之险与号称“天下险”的华山相比毫不逊色。

  灵应峰下的漾水崖,是吴山最具神话传奇色彩的胜景。相传这里的水是“药活者万计,一取一钱”的仙人吴爷留下的“崖头神水”,专为吴山万民治病。这道细流从30多米高的绝壁流泻而下,风一吹,化为滴滴水珠,形成“晴岩飞雨”的诗意景观。

  在民国年间,吴山饱受匪患兵灾,太多的美景和建筑都被损毁,断壁残垣,荒草丛生,让人徒增叹息。幸运的是,近几年来,针对吴山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已经开始走上正轨。例如在“晴岩飞雨”左侧不到10米的判官池旁,康熙御笔的“五峰挺秀”、“二华同高”题词,已经得到清理和重点保护;“晴岩飞雨”下方,人们发现了更古老的摩崖石刻和岩画;甚至就连当年的匪患,也给吴山留下了有趣的遗产:“土匪宴”。

  据说,土匪头子王友邦当年在吴山一带聚啸山林,为了举行大型集会,他将吴山方圆百里的名厨绑架上山,让他们每人做一个拿手菜,形成一套像模像样的宴席。土匪被剿灭后,厨子们四散回家,当时的“土匪宴”就逐渐流传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加工,形成包括荤菜4道、素菜13道,凉粉汤1道的固定组合,简单朴素却又极具地方色彩的风情宴席……

  文 彭泽琴 图 成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