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重战江湖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施永青,中原地产
  • 发布时间:2016-03-09 15:00

  已近古稀之年的施永青又出山了,忙得不可开交。1月18日,施永青一早起床,用一个多小时写了一篇专栏,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上午在香港办公室处理完文件后,又跑去摩根士丹利跟投资者们一边分享内地楼市行情一边草草吃个午饭。下午,他又转战深圳,会见中原可能的合作伙伴。为了节约过关时间,他甚至没有让司机开车送,而是自行搭乘地铁前往。

  施永青原本可以不这么忙。38年前,他创办了中原地产,在香港及内地的地产代理市场独领风骚多年,被人称为“地产教父”。到2008年,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原股份悉数捐出,并逐步把中原交棒给接班人。

  但互联网的冲击让地产代理行业风云变幻,新的挑战者步步紧逼,为了中原地产能顺利渡过这一关,施永青选择了再次挑起担子重战江湖。

  事实上,除了中原创始人之外,施永青还有着多重身份:他创办了香港第三份免费报纸《am730》,是一位大众喜爱的意见领袖;他还是一名慈善家、施永青基金创办人,捐出了逾八成身家。有员工评价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重新出山

  中原地产是施永青与王文彦在1978年创办的,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的地产代理行业,中原都是多年的“老大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大部分地产代理都是以炒楼赚取差价为目的,小打小闹,真正专注做地产代理的很少。施永青、王文彦决定摒弃炒楼的手法,只做代理,为买卖双方服务,赚取佣金。很快,中原就从同行中胜出。

  1992年,中原进入内地市场,发展至今,中原已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北及新加坡共设立37家分公司,业务覆盖中国、日本、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地铺分行数目近2400间,员工数目已接近6万人。

  在业绩上,中原多年雄踞中国地产代理行业的老大宝座。2015年,中原集团全年成交金额9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佣金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2011年1月,施永青宣布退任中原集团主席,转而专注创业基金、公益事业等。但不过短短几年,这个行业就发生了剧变,中原正面临新的挑战。互联网和大量资本的进入让地产代理行业的经营模式、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变,代理行新秀链家迅速崛起,成为中原最大的挑战者。

  施永青知道,如果中原不变,很快就会被链家全面超越。在67岁之际,他选择了重新出山,执掌中原改革,重启上市,迎接排山倒海式的挑战。

  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展研究部总监徐枫表示,作为中原集团的创始人,施永青对公司和环境的把握无可替代,尤其是在价值观上,是一脉相承的。以他的人格魅力,会为中原聚集更多资源。

  理想的“三三制”

  施永青之所以敢于让员工自己做主、无为而治,核心原因在于其独创的利润分配“三三制”,即指公司盈利的三分之一分给员工,三分之一分给股东,三分之一用于公司继续发展。他认为该制度让员工能够分享公司利润,进而将其事业发展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实,让员工分享公司利润并非施永青独创,如今很多公司都会从利润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年终奖发放给员工,“员工持股”模式更是被很多公司纷纷采用,但像施永青这样分如此多利润给员工的,却很少见。

  “三三制”是施永青改善首次分配的重要实践。按照以往的商业惯例,公司的利润由股东分享,员工只拿工资,但施永青不认同这种分配。他认为员工虽拿工资,但工资只与人力市场挂钩,未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而这些盈利是员工参与创造的,让他们分享是天经地义的。

  中原与员工分享公司纯利的制度,在中原刚开始横向扩张时就推行了。但这种分配方法遭到了王文彦的极力反对,他认为自己作为股东的利益受损。施永青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中原并未严格按照“三三制”进行分配,有时高管分到的利润比三分之一还多。在分配制度上的分歧也是此后王文彦出走、反对中原上市的主要原因。

  在中原内部,要让员工相信这一分配制度也并非易事。施永青坦言,员工最开始对他的分利承诺是有所怀疑的,因为其他公司也有分利之说,但老板买游艇等私人支出也要公司买单,导致分利制度失去了公信力。为了获取员工信任,施永青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任由他们查账,员工才渐渐对这一制度“买账”。

  施永青的“三三制”理想并不局限于中原,他将其看做是一项社会改革工程,也一直没有放弃在自己创立的企业中彻底实施它的想法。从早年的理想青年到投身商界,他一直希望研究出一套有优胜竞争能力的生意运营模式,并能借此推动社会建立一套新的分配制度与生产关系,让更多人受益,进而促进经济更加可持续地发展。

  2005年,施永青嗅到免费报纸的商机,创办了香港第三份免费市民报《am730》,在这里,施永青真正实行了“三三制”分配制度。在《am730》刚有了账面利润时,施永青就拿出了原定的三分之一的一半分给员工,另一半则拿来填补给始创期的亏损。到报纸真正有利润后,员工全数分到了三分之一利润,全年收入也比当时的香港同行高出一截。

  财富与自由

  除了改善首次分配,施永青还致力于公益慈善。早在2008年,他就完成了近乎“裸捐”。

  1994年,施永青基金在香港注册成立。起初,施永青只是将个人收入的一部分注入基金,用于资助一些NGO。到2008年准备“退隐”之际,他将名下的中原地产、中原物业、中原集团等3家公司所持的股份悉数捐出,全部注入了施永青基金。这笔捐赠在当时估值约达45亿港元,占其个人财富的80%左右。2010年,施永青又将其名下的《am730》所有股份捐出。

  对于财富,施永青看得很淡。他这样解释:“钱太多是无用的,一沓钞票放在那里,只能用上面的几张,拼命赚来的钱累积在下面,可能一生都用不到。所以我决定在我死之前,把这些钱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他育有二女一子,但他相信“富不过三代”的观念,生意的传承多数不会成功。在子女年纪尚小时,施永青便开始教导他们财富不家传,也不会为他们在公司安插什么位高权重的职位,凡事要靠自己。

  “大女儿到了中学才知道,原来别人的爸爸不是这样的。但她并没有不开心,还是认同我的做法。”施永青说,这么做是为了子女好,让他们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施永青基金主要关注中国内地的三农问题。参照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孟加拉人尤努斯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模式,施永青基金在内地农村提供三类小额贷款业务,免息、低息及市场化利息,根据借贷方的情况,给予不同贷款服务。

  同时,施永青基金也以项目制的形式推动内地农村发展。自2008年至今,该基金在全国18个省份开展项目累计达471个,项目包括小额贷款、建桥修路、水利建设、文化教育、环保、医疗以及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等众多类别,总支出达1.88亿元。

  作为商人的施永青,是在意成败的,重新出山是形势所迫,并非为了功成身退。但施永青心里,或许很大程度上,这一选择也是因为不曾放弃自己早年的理想——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善社会分配问题,让更多人活得更自主。

  “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的理想就是让更多人发挥自由意志,拥有更多自主空间。”施永青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说道。

  吴斯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