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重工:不仅造“壳”,更要造“芯”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振华重工
  • 发布时间:2016-03-09 15:02

  2015年12月,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建议名单公示。振华重工凭借“不欠债离岸”的质量管理模式,与华为公司等9家企业登上中国质量奖公示榜单。

  近年来,中国交建副总裁、振华重工董事长宋海良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卓越公司”的战略目标,在质量建设方面,逐渐探索走出一条以“不欠债离岸”为核心理念的质量管理模式。

  长达5公里的上海长兴岛岸线上,振华重工的生产基地车水马龙。业务最繁忙的时候,超过100台颜色不一的港机设备一字排开,等待被体积惊人的运输船运送到美国、荷兰、新加坡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

  然而,不为人所熟知的是,振华重工一方面加大在传统港机领域中的技术升级,巩固港机设备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主动向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转型进军,向深蓝的远洋要发展要效益,研制开发的多项海工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国产铺管船首次出口

  近十年来,我国新增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海洋。振华重工海工集团副总经理王文涛表示,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能源的各种运输方式中,以管道运输最安全、稳定、可靠,海上石油的开发、各油田及生产平台之间的关连等全部依靠海底管线,而所有海底管线的铺设全部依靠铺管船,大型起重铺管船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

  不过,由于技术难度大、涉及的设备种类多,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铺管设备供应商不过三四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国内在海洋铺管领域的技术理论研究非常有限,目前国内的铺管船设备较少,铺管设备基本上都依靠进口,目前在用设备已十分陈旧。”王文涛介绍,“铺管设备的采购价格十分昂贵,交货周期长,往往受制于人。”

  因此,早在2009年,振华就开始筹建国家海上起重铺管核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主要研究的方向包括海上大型起重技术、重型定位锚绞车关键技术、动力定位技术、铺管设备关键技术和波浪补偿技术。经过努力,2009年7月,第一艘完全由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202”号1200吨铺管船在振华重工诞生;2010年7月,3000吨铺管船交付卢森堡公司使用,这也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铺管船首次出口。

  对此,王文涛表示,海工船舶或者平台上携带的各种机电装备,无论技术含量还是价格,都要远远高于船壳本身,“因此,我们不仅要造壳,更要造芯。”

  独门“武器”保驾护航

  茫茫大海上,铺管船要把管线平稳安放到海床上,实现海底管道完美对接,需要什么样的关键技术?

  在上海的实验室里,振华重工的科研人员展示了不少独门“武器”。比如:重型锚绞车是海洋工程作业必不可少的海工装备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测试,他们除了计算机模拟设计以外,还在外场基地搭建了500吨拉力的高塔试验台,能够直接在陆地上试验和检测锚绞车的各项性能。

  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重型锚绞车采用变频技术,能精确地控制电机转矩,同时通过多台锚绞车协同作业,保证铺管船在海上精准定位和移船作业,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创新支撑品牌发展

  目前,在海工领域,振华重工已成为世界上能设计、制造大型起重船的“三巨头”之一,自主研发的海工关键配套件也实现了向发达国家出口。

  细细数来,大型海上起重船屡创世界第一,1.2万吨全回转起重船成世界巨无霸;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项目启动实施,开创了国内集装箱海港码头全自动化无人操作的先河;为新加坡吉宝巴西船厂研制的大型船厂龙门吊,起重量2000吨、起升高度145米两大核心指标刷新了世界纪录;承建的单塔自锚抗震悬索“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钢结构获2013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金奖。目前,该公司共申报专利533件,拥有授权有效专利310件。

  向海工转型,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作支撑。振华重工将每年营业额的4%作为科研投入,近年来基本保持在每年8亿元左右的水平,在同类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中位居前列。目前,该公司共有近2400名科技人员。

  更重要的是,振华重工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科技创新舞台,即“敢于使用新人”与“容错机制”。对于新人,在公司“传帮带”机制的培养下,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甚至被委以重任,充分施展才华。

  张晓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