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世界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0-12 15:35
《三体》作者刘慈溪去年曾说,“中国科幻没有达到世界级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一类文学,不可能凭借一本书就达到世界级水平。”
果然,打脸总是常有的。《北京折叠》刚刚斩获今年的雨果奖。
它所描述22世纪的北京,人们的空间被分为独立的三层(估计是因为真的挤不下吧),以不同的时间段独立存在,由上至下依次居住着当权者,中产阶级和基层劳动者。第三空间的垃圾工人老刀,为了女儿10万块的择校费违规到第一空间送信,引出文中故事。而10万块在第一空间只是零花钱,是第二空间人们的一份工资,却足以令第三空间的人们铤而走险。
这是一个较为平淡的故事,甚至没有激烈的冲突与转折,“空间阶层”的设想也早在90多年前的电影《大都会》已有演绎。因而不同于《三体》获奖后的掌声雷动,人们对《北京折叠》的态度褒贬不一。
批判者最为津津乐道的论据是,《北京折叠》起初不过是一篇网络连载文章,它的归属理应是鱼龙混杂的论坛和微博,而不是众目睽睽下的主流世界文学。
像是《北京折叠》中的荒诞设定一样,我们习惯将事物化为三六九等,由鄙视状由上至下,例如科班的鄙视半路出道的,出书的鄙视写网络小说的,沿海的鄙视内地的,吃不胖的鄙视辛苦减肥的……不论是否合理,它们都真实存在——如果《北京折叠》所获奖项不是著名的“雨果奖”,而是其他诸如“水果奖”、“苹果奖”、“无花果奖”,会引来如此多围观的群众吗?
显然不会。
但是,人们又时刻都在声讨阶层,他们希望哪哪都是一切平等的,他们想要对自己前脚辛苦的划分矢口否认。因为没人希望自己处在他人之下的阶层,但天外有天,无可避免。
这真是太矛盾了。
所以《北京折叠》在消极的人眼中满是不安与讽刺,而积极的人看来,它则是激励他们向更高阶层迈进的鸡汤文。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内心。
那么在你眼中,它又属于哪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