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艺术大师就别去帕森斯

  一个循规蹈矩的老人

  在国内读完国画专业的本科之后,我终于来到了帕森斯。从我小时候替洋娃娃设计衣服起,帕森斯设计学院就是我的终极目标,这里走出过为LV打响设计名号的Marc Jacobs,有COACH的现任首席设计师Reed Krakoff,以及Gucci前首席设计师Tom Ford等人,没有服装设计师不想成为下一个他们。

  帕森斯在我心中设想的样子是怎样的?我想这里一定充满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的创意,有时刻让人脑洞大开的想法。可事实上,那些都不存在。

  因为它实在太保守和无趣了,像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人。

  在帕森斯的课堂上,老师们从来不屑于与你大谈达·芬奇和文艺复兴,他们甚至不想听你脑子里那个能够颠覆现代艺术的疯狂想法。只会默默拿出他们成吨的设计成品,教你如何一步步依葫芦画瓢。他们不一定是学术大牛,甚至艺术家,但一定是在时尚圈、各大时尚公司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看着他们手中的那些当季最流行的大牌、爆款,任何的反驳都会显得滑稽和毫无底气。

  当你有一天从这里离开,成为真正的服装设计师。你的作品可以不够有创意,不够颠覆,甚至不够前卫,却决不被允许没有市场,所以“商业性”是帕森斯所有作品都必须要遵循的规则。关于问题的严重性,著名校友Tom Ford在一次采访中说得再清楚不过,“在纽约,设计师的作品一季卖不出去,直接走人。”

  这样,你还会坚持探索那些新奇的创意吗?

  你也不必过于为此揪心,校内常年不断,有关求职就业的讲座和招聘活动,也很快助你变得八面玲珑。而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艺术胚子,会成为下一个凡高,还是去节奏相对缓慢的欧洲吧,帕森斯真的没法让你成为艺术“大师”。

  最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是熬夜

  关于帕森斯的流言有一条流传甚广,在这个纽约曼哈顿的中心区域,作为未来时装设计师的学生们,一定要穿着最流行的装扮。如果不拿名牌的包会在同学中被鄙视,有些人甚至被迫买A货用。那画面,俨然一个现实版的“小时代”嘛!

  各种最热门的大牌服饰、包包在校园里见到的确是稀松平常的事,毕竟在有些家境好的同学眼中,那些只是陪伴他们长大的“日用品”而已。但对更多普通的学生而言,一件设计或剪裁与众不同的衣服,往往容易收获更多的赞美。所以在帕森斯的确能够见到各种风格的装扮,那些或邋遢、或暗黑、或二次元风格的学生,聚在一起站在校门口,也称得上学校的一道奇观,只有这时,你才意识到它是一所艺术设计院校,而不只是生产爆款的工厂。

  那么这些衣着光鲜的人们也过着“小时代”般无忧无虑,整日花痴犯浑的生活吗?其实这里的日子比你在中国任何一所大学经历过的,都更加枯燥乏味。在帕森斯很少有周五常见的喝酒和聚会,周末能有时间到周围逛逛街都足够谢天谢地了。整个学校最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是周末同学们集体通宵,比拼谁更能熬夜,比谁到得更早,因为工作台和缝纫机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通常还会有人通宵趴在缝纫机前睡觉,他担心一旦离开就再也抢不到位置。

  帕森斯课业量之大是公开的秘密,尤其对我们这些未毕业的“菜鸟”而言,想要达到老师们挑剔的标准,整个过程简直是一部部的血泪史。同学们聚在一起最喜欢聊的话题不是最新的时装或最热的演唱会,而是互相之间进行的“比惨大会”,也只有这种吐槽才能冲淡人们心中的怨念。

  所以你再去观察那些在帕森斯度过了几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早就没了兴致每天化妆、做头发、设计自己的服装。一套最简单的牛仔,T恤,比什么都省事,方便。

  只不过是纽约的客人

  我的一个舍友,土生土长的纽约姑娘,她睡觉时有个疯狂的习惯,必须听着《老友记》入睡,还一定得是声音响亮的功放,张扬跋扈。

  而我不仅没有被她逼疯,现在还已经接受了她这种“热闹”的习惯,那正是纽约城的设定。帕森斯提供的宿舍位于纽约市区,这座城市的背景音乐便是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各种鸣笛声音的混合,它们几乎24小时都不会间断,一刻都不肯放松。

  我曾经就纽约人对噪音的容忍,与朋友进行过探讨,最后的结论竟是,“热闹”能快速消除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它对纽约尤其适用。

  被称为“大苹果城”的纽约,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陌生人。它的快节奏和高昂的生活压力,让人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为了实现效率和功用,因此,帕森斯商业性设计风格的形成,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最近因为电视真人秀节目《project runway》在我们学校拍摄,帕森斯在全球的知名度再次得到了提高,有更多的人将会来到这里渴望成为全球闻名的时尚设计师。其实进入帕森斯只是这些美好愿望最基础的第一步而已,那些顶级的设计师,要么天赋异禀,要么拥有显赫的背景,更多的人,只有经历缝纫台前通宵的一个个夜晚,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近一点。

  纽约向来欢迎追寻梦想的人们到来。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常说,只有当你在纽约打拼生活超过10年,才能称自己“纽约客”,而那也只不过是纽约的客人而已。

  它离成为真正的纽约人,路还远着哩。

  Q:女报时尚 A:刘洋

  Q:据说想要考上帕森斯学院,最难的是作品集的准备,谈谈你的经验。

  A:作品集的确是校方最看重的,好坏的标准在于它能否体现你与众不同的创意,和作为设计师的审美。实际上还是自如一些比较好,刻意地投其所好反而会让自己的作品有所局限。

  Q:作为一个未来的服装设计师,来到帕森斯会不会感觉思想被束缚了?毕竟一切作品都要以市场为目标。

  A:有些人真的会,不过我本身就喜欢简洁实用的设计,逃过一劫。帕森斯也一样提倡灵感和创意的,比如有人交了大致相同的两份作品,会被学校判定为“自己抄袭自己”,以此杜绝一切创意上的懒惰。只不过它们都被约束在一个符合商业规则的框架内。

  Q:除了每天做课业,还能做点什么可以让生活开心一点呢?

  A:周末可以到周围博物馆看展,逛逛中央公园,走街串巷。尤其纽约有个沉浸式剧场上演的《sleep no more》,能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视听体验,非常值得一看。在校园里最多的活动还是演讲,招聘会一类的,比较偏实用。

  Q:听起来纽约像是一个冰冷的城市,生活一点也不有趣。

  A:有一次我去天没亮就出门赶飞机,拎着大行李箱遇到两个黑人,当时有些害怕就故意躲着他们,结果那两个小伙帮我提了行李还祝我旅途愉快,一个人在国外还挺感动的。所以节奏太快,也许就不那么有趣了吧,不过它一点也不冰冷。

  采编|梅放 设计|Stephanie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