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顶无疑中顶待定

  在国内外流动性极端泛滥的大背景下,A 股的资金推动型行情与基本面的关系总是表现为:一切利好因素几乎都被放大,成为借题发挥的上佳理由;而所有的利空因素则被漠视,且每每以利空出尽为名被当成利好来炒。也正因如此,尽管在公布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上月CPI 数据前利空预期满天飞(顺便说一句:这次有关部门的保密工作似乎做得十分差劲,以至小道消息提前1—2 天便见于港报),却没有几个人太认真去对待,更不用说认为行情会因此而止步了。结局自然是吃了当头一棒。倒是周小川行长的“池子论”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在各大传媒上掀起了一股竞猜热潮。

  “池子”究竟所指何物?周行长语焉不详。不过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提示,就是通过总量对冲的方式,且要便于进出、方便管理。以此衡量,有经济学家与分析家断定“池子”就是股市,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不但总量对冲不好操作,管理更是难题———你总不能让炒股热钱进进出出都听从央行的指挥吧?更何况管理层也不至于弱智到这个程度:让热钱进来吹大资本市场的泡沫,然后再自己煞费心机来收拾资本盛宴后的烂摊子。持此论者期盼大牛市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恐怕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这些年来,热钱入境之说一直甚嚣尘上。但倒底进来了多少,又有多少是来炒A 股的,一直只是揣测而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原来流行的以“新增外汇占款减贸易顺差再减实际利用外资等于热钱”的测算方式已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否定了,认为有失科学,但可以作为参考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问题是在我国现行资本项目管理甚严的条件下,成规模的机构资金要进来炒A 股不是那么容易,更大的可能是一些通过各种方式(如虚假贸易、地下钱庄)渗造进来的游资,充其量大概相当于国内A 股市场的中户水平。过去我们对热钱的量能很可能被高估了,具体到10 月以来这一波行情就更是如此,证据是行情起动前后A 股新开户数并无明显的增加。诚然有还是有的,只是所起作用不如大家估计之大。

  按照同样的逻辑,甚至炒房的资金也不是本轮反弹的始作俑者———它们有转战股市的理由,却没有必要大肆拉高建仓。如此凶悍的拉抬逼空的手法,目的显然是为了强行突破盘恒了两个月的平台,以求在年底前将波段利润套现;而具有这个动机的,只能是2319 点以来的抄底主力。从这个角度去思考,10 月以来至今日均逾四千亿元的日均天量成交就比较容易解释,也提醒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行情往往逆转于一片乐观氛围之中,据调查已找不到几个看淡四季度行情的基金经理了,看到四千点、六千点更是大有人在。预期高度一致时,往往是容易翻船的时候。上周末就已给大家提示了回补上周五跳空缺口的风险,本周确见其然(请注意超大盘指数与众权重股是最先回补该缺口的,有领先指数之称的深成指亦然)。本来补缺口也不可怕,麻烦的是补了之后又欲振乏力,在上周缺口之上留下了一个载有天量级成交的岛形头部,这才是技术方面颇叫人担心的。能不能化险为夷,就看能否在2970 点上下结束调整。至于短期,还有在3000-3100点区域振荡的机会。

  现时的盘况是:上(3086.9 点以上,即上周五缺口以上)有天量级成交所成的头部(按本周两市成交为24020亿元,超上周22776 亿元, 创单周历史天量),下(2700-2970 点)亦有天量级成交撑起的周阳线,而中(2970-3100 点)则是一连两周的天量级成交平台。像这样的资金结构,一下子要深跌不太容易,因为相当一部分资金都是在2970 点以上建仓的,而主力(指老主力)的资金成本起码在2800 点以上(指新建仓位的成本)。故除非老主力已完成波段性的规模派发而着眼于明年新的波段行情部署,否则不会把股指压得太低,一般击穿2970 点,引起市场恐慌,再打到2900 点左右就会收手了。2970 点之所以成为标志线,是因为它是同样积累了两周天量成交的平台的下沿,一旦击破技术形态恶劣,会引出大量割肉平仓盘,那时会吸引不少机构进场捡便宜货。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只要后市仍能维持在日均四千亿元以上的两市成交,则希望仍存。有资金在,行情就在。反之如出现连日大幅下降的市况(日均3000 亿元以下),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年底前不会再有行情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