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生物:6.5 亿抽血VS零价值创造

  10 月27日收盘,在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抛掉500万股股份后,莱茵生物的副总经理蒋安明清楚的知道,这些股份给他的账户带来了16470 万元的现金,这相当于莱茵生物2009 年净利润的24 倍。事实上,倘若蒋安明愿意,他甚至可以用这些钱“再造”一个莱茵生物,因为至今年三季度末,莱茵生物的净资产亦不过是2.4 亿元上下。不过,莱茵生物管理层的兴趣显然并不在如何经营和扩张企业上,因为莱茵生物今年已经开始陷入亏损,相对于创造利润,管理层对如何套现更有兴趣。

  对莱茵生物2007 年9 月上市以来的财务数据以及经营管理进行剖析后,我们发现,莱茵生物上市3年从二级市场“抽血”资金已达6.5 亿,而套现的行为仍在继续上演,但公司3年来给二级市场股东创造的价值近乎于零。在利益天平完全失衡的情况下,莱茵生物的少数一些原始股东成为赢家,二级市场的众多参与者则是确定性的输家。

  在新兴市场特征明显的中国A 股市场上,概念的炒作以及资金的非理性涌动成为常态,而这也为有意利用这种特征进行套现的人提供了机会———与其辛辛苦苦经营企业,倒不如寻找和制造一些概念拉高套现。有业内人士指出:莱茵生物的样本应引起相关制度设计者的反思,大股东或管理层套现除了设定一定的限售期外,是否应该在业绩上作出相应的规定?

  三年“抽血”6.5亿

  从2009年6月以来,莱茵生物的主要股东就开始减持套现:首先是原持股比例16.4%的莱茵生物副总经理杨晓涛第一次减持5%,套现金额4627万。此后,杨晓涛又在短时间内陆续减持5%和1.41%,分别套现10064万元和3078万元。

  跟随杨晓涛步伐的是持股比例18.63%的副董事长姚德源,姚德源此后减持4.92%,套现13407 万元。至今年9月17 日,莱茵生物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秦本军与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7.45%的副总经理蒋安明,计划减持达到或超过5%的股份。公告称,秦本军与蒋安明系兄弟关系,因此构成一致行动人。

  而在实际操作中,目前为止蒋安明只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了500 万股,相当于莱茵生物总股本的3.86%,并套现16470 万。如果按照9 月17 日的公告,秦本军与蒋安明仍有继续减持的可能。

  不过,即使以目前的套现数据计算,莱茵生物的主要股东从2009 年6 月以来累计套现金额已近4.8 亿元之巨。加上莱茵生物上市时募集资金1.63 亿元,莱茵生物及其股东三年来从二级市场“抽血”近6.5 亿元。

  而且从套现的操作情况看,莱茵生物的股东显得迫不及待,在股份限售期刚到,即匆匆大规模抛售。

  价值创造为零

  为什么要急于套现?我们看看莱茵生物上市三年来的经营情况即可一目了然。

  2007年———2009年,以及2010 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2302 万元、11272 万、12793 万,以及4263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103万、406 万、682万,以及—772 万元。今年第三季度,莱茵生物的经营情况丝毫没有扭转,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6976 万元,而亏损额已经是—1026万元,如果不出意外,莱茵生物2010年的亏损似已成定局。

  事实上,莱茵生物是在2007 年9 月上市,因此2007年2103 万元的净利润只有极少部分归二级市场股东分享。而2008、2009 年总共实现净利润1088 万元,与2010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额相当。三年来,公司为二级市场股东创造的价值几乎等于零。

  在经营情况上,莱茵生物则是乏善可陈,自2007 年上市以来,几乎没有一家券商研究所对公司基本面看好并进行推荐。莱茵生物虽然在上市时对自己主营业务的描述是涵盖植物制品、农副土特产品生产销售、自营进出口、保健食品、护肤用化妆品等。但公司实际开展的业务只有一个,就是植物提取。从2007 年至2010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中植物提取产品占比在98%以上。而植物提取业务也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2009 年莱茵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12793 万,净利润只是682 万,而这还是因为赶上了H1N1 流感爆发。

  另外,莱茵生物募集资金项目也是业界一直诟病的关键点,公司投资1.53 亿元的的标准化植物提取物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建成时间原设定在2009 年7 月,后变更为2009 年10 月,再变更为2010 年4 月。至今莱茵生物也无法令该项目产生收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