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资金拉动十月行情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资金,行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17 08:51
随着一波财富效应下的“新丁”入场,根据历史资金进出规律统计测算,“新丁”第一轮持续入场结束期,最早将出现在11月上旬。他们将是未来一个月内场外增量资金的主力。没有新丁介入而指数大涨的情况在A 股历史上极为罕见。是什么类型的资金点燃了十月大涨?
公募基金———多家机构测算表明,10 月8-15 日市场气势如虹的一周,偏股型基金整体竟然是较大幅度的减仓,逾半数基金选择主动减仓。10 月18-22日,基金整体表现为主动增仓。由此可见,公募基金操作中规中矩,并非行情“点火”者,而只是维持市场热度的“供暖工”。
阳光私募———事实上,考虑到其总体规模有限,完全可以不必考虑。另外,截至10 月22日,据WIND 统计,700多只私募产品中,只有30 只产品跑赢了当周指数。
保险资金———有传闻称,9 月28 日前后平安人寿分别申购了以百亿计的大盘蓝筹基金,同时赎回中小盘基金。有关数据还显示,从10 月8日以来,保险公司新增申购基金金额每天都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增量出现。从今年以来的历史记录来看,险资敏感度很高,操作十分激进、频繁,但策动如此大规模的上涨可能性不大。虽然传闻看似很真,但若考虑到保险资金的风控模式和操作模式,传闻真实度偏低。
社保基金———不予考虑,因有违常理。社保资金通常都是基金经理代理委托,扮演坐轿角色。
当筛查大部分机构投资人之后,“点火”资金的成分自然浮出水面。
首先,热钱可能性最大。通过场内已开账户注入资金推动行情套利,与当前热钱主要流入方式的特性“暗合”。热钱流入规模是没有办法进行估量的,但内外串联暗度陈仓操作方式却已经普及。利用国外抵押、国内借款的手法,不出现境内外资金的实际流动,而同样达成流入目的。一些营业部反映,近日由第三方存管转入的资金量每天均出现了几百万元的增加。这种方式相当隐蔽,安全性较高,难以防范,只是运作成本较高,但可以直接影响到A 股涨跌。
第二种方式,通过兑换成港元,押注带有A 股的H 股,以及指数品种(A50)。这种方式可以间接影响到A 股涨跌。必须注意到,煤炭、有色、银行板块中均存在带有H 股的A股,比如兖州煤业、江西铜业、农行、工行、建行,而他们在同板块中均涨幅居前。
另外,热钱不会选择蓝筹之外的品种(对于A 股市场不熟悉),加之三季度A 股蓝筹普遍低估,相对于H 股比价优势明显,折让较大。因此,直接介入A 股只会拉抬蓝筹。这一点与此波行情的“二八”特性相当切合。
其次,楼市套现资金“移仓”。职业投资人调整股、楼投资比例,也可以不露痕迹。按照A 股历史规律,年底至第二年年初,通常行情不淡。加之楼市风声鹤唳,政策打压看不到尽头,楼市套现资金转战A 股可能性增大。不过,考虑到只有两个领域同时参与的投资人才符合筛选条件。因此,即便参与近期股市,也只可能是楼市套现资金的九牛一毛。加之品种选择、时点选择如此一致,仅仅只靠9 月底各地出台的“限购令”触发,可能性很小。不过,近期行情暴涨加快了楼市套现资金转战A股的进度。同一层面,“存款搬家”同理。可以论证趋势加快,但难以充分解释短期行为的合理性。另外,期货资金回流股市的说法,从近期期市成交数据来看并没有明显痕迹。综上所述,具备“集团作战”能力,资金规模匹配,同时不用新开账户则可以即时入市,只有热钱。通过内外呼应,趁市场成交清淡之时为A 股“点火”。保险、楼市套现资金、私募以及部分基金依次扮演配角,合力上演了这台“十月”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