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影业:下一十年的核心竞争力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传统影业,华谊,光线,万达
  • 发布时间:2017-05-26 15:36

  中国电影产业高歌猛进的近十年间,终于进入到由覆盖全产业链的娱乐集团“中影”“华谊”“万达”“光线”“博纳”等挑大梁,与一众中小规模电影公司群雄逐鹿的时代。但在互联网引领产业革命的大势之下,全力迎战的传统影业公司,要如何顺势而为,扬己之长合理布局,去应对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内容是否依旧为王?本文选取几家产业巨头的调整与转型路线,大致可以梳理出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格局与方向。

  华谊绝地反击:工业为基石,艺术为塔尖

  “我们无论做什么,电影始终是核心产品”——王中军

  3月1日,华谊与工夫影业联手,在北京举办“想象力工业”主题发布会,公布了未来3年5部系列大片的合作计划,这五部超级体量的大片包括《阴阳师》《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画皮前传》以及黑泽明大师的遗作《黑色假面》。此次发布会,距离此前华谊公布的不太好看的2016年财报的时间只相隔不到5天。如此急切地公布片单,甚至未拍先定档,足见华谊急需用这几部超级IP来给自己打一剂强心针,对内提振士气、对外以证实力。

  作为最早进军电影市场的民营公司,华谊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无疑很高,曾经年度票房的30%都由这家公司贡献。但去年的数据却显示,华谊的营业总收入为34.73亿元,较上一年下降10.34%;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降17.19%;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45%,同比下降5.22个百分点,这也是华谊自2009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业绩整体下滑。

  早在2010年,王中军就对华谊做出了“去电影化”的战略部署,他认为摆脱对电影的依赖,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向综合性娱乐集团转型,是华谊未来的必经之路。此后,华谊确立了实景娱乐、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板块的布局,并开始收缩电影业务,加大在游戏和主题乐园上的投入。此后四五年间,华谊在影视娱乐板块的收入回报占比逐年降低,而在其他板块,包括各类投资的收入回报占比持续增长,到2016年体现得更为明显,虽然《罗曼蒂克消亡史》《摇滚藏獒》《纽约纽约》《陆垚知马俐》等票房皆不如预期,却因为华谊的业务链广,最终还是在财务报表上实现了盈利。

  但细观财报,去年华谊主要还是依靠对外投资的收益来支撑企业成长,连三大板块之一的互联网娱乐板块收益也开始出现下滑。确实,作为传统的电影公司,华谊与专业的游戏公司相比,竞争力有限;而实景娱乐也因为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不被看好。时移世易,华谊在2017年,势必要做出新的战略调整。

  “想象力工业”主题发布会其实已经释放出了华谊回归电影重心的信号,过去数年重心的倾斜,让它在行业原有的领先位置被后起之秀赶超,但作为老牌的电影公司,它的优势仍旧明显。

  华谊的经纪团队与包括周迅、范冰冰、李冰冰、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一线明星,冯小刚、滕华弢等导演都有过紧密合作,加上入行二十年积累下的根深叶茂的业界关系网,令资源成为华谊的最大优势。

  此外,充足的资金,幕前幕后顶尖专业人才的储备,让华谊出品的电影通常会被贴上精品和大制作的标签,是传统大银幕质感的承袭者。所以,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华谊电影总经理叶宁明确表态,未来还是会延续华谊最擅长的业务去开发电影项目:工业化大片将构成金字塔的基底,金字塔的塔尖则会留给符合华谊一贯品位的佳作,继续坚持商业与情怀并重的路线。

  “以后我们也要一边继续做中国的《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一边和已经跟我们有深度合作的导演,比如冯小刚、管虎、程耳等继续合作,因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华谊兄弟电影的态度和坚持,也是我们的电影最有质感的部分。”

  对于当下电影产业的大环境,叶宁比喻,它就像是一个吃了大量垃圾食品的胖子,急需健身。“无论是华谊还是中国电影都是一样,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粗制滥造的东西肯定无法存活。对中国电影来讲,未来五年至关重要,市场肯定有,工匠精神也同样重要。中国电影很年轻,路还很长,最重要的是去做,五年之内再不行的话,中国观众会有更多的选择。”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华谊最大的短板是院线与发行,所以在2017年,它将加速对影院的布局,5年内计划做到200家影院,1600块银幕的规模,让市场份额跻身到前5至前8名。此外,为解燃眉之急,华谊还以7885万元参与了大地院线的定增。在发行方面,2016年6月,华谊与微影时代联合成立华影天下,以此打通制作+发行+院线的产业链。

  虽然过去一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绝地反击的华谊,会在2017年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呢?我们拭目以待。

  光线以小博大:宣发至上,欢乐青春

  “数字可以衡量我们的商业成绩,却无法衡量电影的精神价值”——王长田

  2016年年底,在《你的名字》以6天收获了3.7亿元票房的当夜,光线影业也进入了10年91部影片总票房达到200亿元的里程碑时刻。以勤勉与“抠门”著称的光线总裁王长田连夜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内部邮件,宣布了在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础上,年内再平均提薪20%的大福利。在去年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之下,光线的业绩却十分亮眼,逆势而为地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由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3亿元,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幅83.12%,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59%,同比增幅50.43%。其中,电影市场增长3.7%,计入2016年的影片票房就有64.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市场占有率亦从19%提升至24%。在票房收入稳步增长时,公司的投资与发行成本却不断减少,因此毛利获得大幅增长。

  但在王长田的自定义里,光线却只能算是小行业里的“大公司”。确实,10年200亿元的成绩足以让它跻身行业大佬的位置,但这个数字却仅相当于阿里“双十一”15分45秒的交易额;华为两周的入账;李嘉诚上海卖掉一栋大楼……

  邮件里,王长田写道:“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以闯入者的身份,小小地改写了中国电影的历史。”此言不虚,当年的民营四公子(光线、派格太合、欢乐、唐龙),如今唯有光线硕果仅存,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结于这个掌舵者的“小气”和“专注”。在电视行业最景气的那几年,光线每年的税后利润就高达五六千万,公司账上的现金堆积如山,2003年,曾有人劝王长田投资房地产项目,3000万元就够了,但他拒绝了。这个牢牢捂住钱袋的“土财主”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可以赚快钱的行业,而两三年后,当同类型公司正在大规模裁人、砍项目的时候,王长田没有这样做,公司攒着的现金可以让他撑下去。在这个剩者为王的时代,王长田和他的光线终于笑到最后。

  2006年,以电视节目起家的光线传媒开始进军电影产业,与保利博纳联合发行寰亚的电影《伤城》,被视为“光线影业的起点”。相比当时的业界老大——华谊、博纳、中影集团,光线晚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但起步晚的好处在于,它幸运地避开了中国电影混乱的初创摸索期。而多年来在传媒领域的耕耘,对娱乐新闻的把握,也让光线即便身在外,也对这个行业极其了解,他们熟悉这个行业中每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这无疑形成了光线对电影市场独有的判断力。

  很多人分析当年的爆款《泰》,看到的是运气、是档期、是不错的内容,但其实是光线运作思路结出的果实。因为它最早就是一个发行公司,为了增强片源和控制力才进行制作,现在证明这条路是对的。从营销体系来讲,其他的电影公司都跟院线打交道,但现在院线控制不了影院,而光线却有几乎全国惟一的驻地发行系统,在70多个城市,员工每天跟影院。这个系统再配合上自身的媒体资源,能以较低成本促进票房提高30%。

  王长田在行业里一向以谨慎著称。投资上,他也不介意被人定义为“短视”和“眼前利益至上”。“我会经常跟下属说你们要敢想,我自己平时也有很多大的想法,但是一旦要操作的时候,我必须要考虑我们能够承受的代价,承受不了的我不会去做。这件事情先赔个2000万元,可能两年以后就收获,这种事情通常不会做的。你要先告诉我,这些业务我们在初期是不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打平,或者是少量的亏损,如果不是这样,我不会轻易去做。”

  擅长“以小博大”的王长田,是在喜剧、青春片这类中小成本电影,以及发掘明星导演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线。自2012年《泰》开始,光线几乎每年都有爆款产出,2013年的《致青春》、2014年的《匆匆那年》《爸爸去哪儿》、2015年的《港》《恶棍天使》《左耳》,再到刚刚过去的2016年参投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鱼海棠》《谁的青春不迷茫》,保底发行的《美人鱼》《火锅英雄》,以及引进的日本动画《你的名字》,每一部都获得了很高的收益。

  但在漂亮的数据业绩之下,王长田仍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在他看来,光线未来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确实,没有自己的电影院线和视频网站,没有政治背景,资本也算不上雄厚,甚至在主营业务利润已经成为行业最高的此刻,它的市值仍然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8倍,光线的短板与优势一样明显。

  所以在2016年,王长田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用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猫眼57.4%的股权。几年前,影视公司还未重视互联网发行,但在过去短短一年间,在线购票的比重达到70%以上,相当于去年大约300亿元票房是从网上售出的。所以控股最具竞争力的在线购票平台,是一桩足以改变电影行业格局的交易案,为光线在电影产业列强竞争的中局,获得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王长田在员工信中,坦言自己大部分时候是陷入在纠结与痛苦的状态里,他的纠结点在于:票房与口碑的不能两全;扶植了很多中国年轻导演,却不确定与他们能否成为长久的拍档;想要在内部培养20个影视剧制片人,但人才难寻种种……

  2011年出版的《光线十年》里,曾引用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一段话“他是灰堆里的暗火,他不是明火,但你弄不灭他,他会一直燃烧。”是的,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并慢慢强大的光线,擅长走的是长路,所以它的下一个十年,才更值得期待。

  万达国际化之路:敢闯敢试,IP为王

  “我的目标是收购好莱坞的公司,并把他们的技术与电影生产能力带入中国。我们感兴趣的不只是派拉蒙,而是好莱坞六大中的所有。”——王健林

  随着北美票房的尘埃落定,作为合拍片风向标,以及万达全球化战略试金石的《长城》,最终以票房和口碑上的双失利落下帷幕。事实上,在过去的一整年,万达在电影方面的成绩都不太好看,除了《长城》外,票房过亿元的电影就只有《火锅英雄》和《追凶者也》两部。与产出了《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唐人街探案》《滚蛋吧!肿瘤君》的2015年巅峰期相比,用滑铁卢来形容并不为过。这与万达影视和万达院线多年的操盘手叶宁出走华谊有一定的关系,2016年的万达影业,可以用调整期来定义。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院线经营者,万达院线仍在继续其扩张之路,去年万达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块,其中国内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块。至此,万达影城全球累计1352家,屏幕14347块,约占全球12%的票房市场份额。万达电影会员去年全球新增近4300万,其中中国国内新增3800万会员。整年实现营业收入111.8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9.77%;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增幅15.05%;EPS(每股盈余)为1.16元,同比增长8.75%。此外,万达还以35亿美元并购了美国的传奇影业,并购了美国卡麦克院线和欧洲欧典院线,以及国内一批院线和时光网。

  做房地产起家的王健林,20余年来,一直在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不断地做着加法,开院线、投资文化产业、旅游业,再到投拍电影。2005年,他打算进军电影业时,99%的股东反对,称这样的投资不会获得回报,那个时点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最低点,电影票房全国只有8亿元。但“独断独行”的王健林坚持自己的决定,谁也没想到,院线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王健林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勃勃,他说:“我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做世界第一。”电影这一块,从布局来看,他显然不满足于只是做中国第一。

  在进入所有产业前,王健林也都有着清晰的目标,不做低附加值的产业下游,而是要占据产业链上游和渠道。对电影产业来说,院线就是上游和渠道。2012年,万达收购了AMC公司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此后又收购了澳大利亚院线运营商Hoyts集团的100%股权。一轮轮的收购,目的就是为了做世界范围的院线运营商,这样一来,具有全球同步发行能力的万达,将不再受制于美国几大全球院线运营商,可以在全球独立发布电影,为将来实现万达影视输出全球打下基础。“如今的万达院线,在欧洲、北美、中国三大市场均排名第一,这也是一百多年世界电影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的跨国电影院线集团。”王健林在1月万达年会上做如上发言。

  对发行及放映渠道的控制,使得万达拥有了对全球电影产业链的话语权。随着院线领先地位的确定,万达影业在电影制作和发行业务上也后来居上,成为与华谊、博纳、光线等影业巨擘并肩同行的行业领头羊。

  万达出品的电影,都有着极强的互联网基因,尤其是在网络热门IP开发上更是独具慧眼,《煎饼侠》《十万个冷笑话》《滚蛋吧!肿瘤君》在票房上就大获成功,其主导开发的华语现实奇幻巨制《鬼吹灯之寻龙诀》,更是成为网络IP开发的标杆作品。

  收购传奇则意味着,万达除了在发行上有着天然优势外,也将拥有好莱坞级别大片的制作能力。《长城》虽失利,但在探索适合全球观众的观影需求,又具有中国文化的大片之路上,却有其积极意义。对初尝全球大片制作的万达而言,试错在所难免,权当是积累经验。

  而传奇拥有的大量高水准的IP,诸如《蝙蝠侠》《盗梦空间》《侏罗纪公园》《魔兽世界》等,在未来也都有再开发的可能,如能和万达的旅游生态链形成很好的互动,背后的商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王健林在年初万达年会上,发表了万字年度报告,除了总结2016年成绩外,也对2017年做出了精准而明确的业绩指示,按其目标,文化集团收入要达到699.3亿元,其中:影视产业收入589亿元,全球新增屏幕2000块,其中中国1200块。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2017年的万达影业,或将有好戏看。

  博纳以退为进:港片桥头堡,主旋律专业户

  “从众筹融资开始,到粉丝经济的流量导入,到在线销售,互联网公司已经完成了完整的闭环。但这个闭环当中的内容创作,互联网做不了,这是留给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于冬

  博纳在2016年的最大动作是完成了私有化交易,在美国退市。作为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影视公司,市值被严重低估,是博纳总裁于冬决定退市的主要原因。

  博纳上市的五年间,陆续投拍了《智取威虎山》、《窃听风云》系列、《一代宗师》《澳门风云》等64部电影,累计收获130亿元票房。仅退市前的2015年财年,博纳的12部影片就收获了26亿元票房;同为民营影视龙头的华谊兄弟当年上映电影共10部,总票房约11亿元;光线传媒当年上映12部电影,总票房约31亿元。但在退市前,博纳市值只有约8.16亿美元,不到50亿元人民币,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的最高市值却分别是700多亿和500多亿元,这让于冬很不服气,他私底下曾问过王中军和王长田,“我的公司真的比你们差十几倍吗?”

  真正的导火索还是《智取威虎山》,在这部取得了票房与口碑双赢的电影上映期间,博纳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却一直下跌,这让于冬下定决心退市,而按照他的计划,他给博纳解除VIE架构,登陆A股的期限是三年。

  做发行起家的于冬,自1993年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后,就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卖片子,积累了6年的推销经验,才于1999年创立博纳,是最早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民营电影人之一。许是因为这样的基因背景,博纳一直都是以电影发行为其核心竞争力。

  于冬创业初期,正是港片盛行时期,所以他最初主要做的是港片引进,因此也和香港的公司及导演,比如王晶、徐克、尔冬升、陈木胜、林超贤、麦庄、彭氏兄弟、郑保瑞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之后自主制作奠定了基础,博纳也因此在业内有了“港片桥头堡”的称号。此外,《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票房与口碑的双赢,也让博纳获封“主旋律电影专业户”,在主旋律和商业电影的结合上,趟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于冬当然并不满足于此,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与好莱坞合作,李安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就是他的一次新尝试,这位王牌推销员对自己很有信心,“当年,我能背着一个包,一个个敲开香港公司的大门,现在也一样,我背着一个包,继续去一个个敲开好莱坞的大门。”

  对于2017年的博纳而言,最严峻的考验还是上市之路。去年底,博纳刚完成了25亿元A轮融资,估值150亿元,这是它在国内上市前的第一轮也是最后一轮融资。博纳最早将在2017年第三季度递交A股IPO申请书,而举债私有化,决定了它对上下游的收购有限,同时还要保证利润增速,以消化排队上市带来的资金成本。

  于冬曾经发表过一番被业内广泛传播的言论,“电影公司未来都是给BAT打工的”,而今,他这预言基本成为事实。博纳的私有化买家除了作为博纳创始人的于冬自己外,还包括:阿里、腾讯、中信证券、复星国际、红杉、软银赛富。事实上,华谊和光线的股权也早被BAT渗透,与互联网携手共赢,势必是电影产业未来的共同趋势。

  文/陈丽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