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明语录》看我心光明,足矣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阳明语录,心学
  • 发布时间:2017-06-08 10:27

  上个月,《阳明语录》新书首发,又掀起了一波阳明心学的热潮,开篇四个大字“我心光明”为我们揭示了“心”的篇章,本书是借鉴阳明心学的著作 《传习录》编译出来,以作者的角度和理解为大家重新诠释阳明心学的理念和精髓,也更加明确的进行了知识点结构分类,让读者更有逻辑的去阅读学习,文章内容以原文与注释的方式呈现,其注释的内容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其中之奥妙,并能轻松的在工作及生活中体悟实践。

  书中有一段内容,我觉得适合管理者,决策者,审判者等去亲身体悟,原文是“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薄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薄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薄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其大意是要在具体事物中去格物、修心,不受任何的杂念影响,内心离光明越来越近,一切都会更正确,更公平。

  阳明心学我认为也就是对面一切事物时自己能够内心阳光,再通过格物做到致知,正确的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表里如一,最终达到内心光明和快乐的思想过程。每个人走向光明都要时时刻刻洞察自己的私欲,私欲也可以体现为不知足,一切好的全想得到,不管通过什么手段,所以要随时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件事做了自己高兴吗?别人高兴吗?一切符合良知的事一定是所有人都会高兴,所以书中提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一分人欲,但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也就是说走向内心光明的过程,是不断的减少自己的恶念,让自己的正气越来越足,这就是符合良知,符合光明的。

  老话说“知足者常乐”,但每个人的“知足”又不相同,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足”是什么。在金钱利益的诱惑里,该拿不该拿的全拿,甚至还要“抢”,那最终是乐不起来的。在政治的斗争中,采着别人的“尸体”步步高升,最终也是乐不起来的。在商业的竞争中,用陷害等方式攻击自己的商业对手,最终更是乐不起来的。为什么都乐不起来,因为在这过程中,内心的良知全都走了型,像个恶魔一样侵蚀着自己的灵魂,或说“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一次次的不知足会让自己最终走向万丈深渊。所以不管做什么,内心的光明就是知足的基础,有了广阔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可以在人生路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一切外物只是结果,我心光明,足矣!

  文/强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