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终结“恶保姆”

  6月22日,杭州城东一高档小区18楼住户家中起火,女主人和三个孩子不幸殒命。该户保姆莫某晶已因涉嫌放火罪被批捕。

  舆论沸腾。有评论称,“没有原则的善良像砒霜”,导致涉事保姆恩将仇报;亦有评论称,未尽背景调查之责导致“问题保姆”登堂入室闯下大祸的家政服务公司当被追责。

  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家政服务业,有何短板亟待补齐?

  过度的道德审判无益于构建职业化雇佣关系

  尹大鹏(媒体从业者)

  家毁人亡的悲剧令人同情,涉事保姆恩将仇报的行为令人愤恨。但是,对案件中保姆的道德审判逐渐放大到保姆群体、家政服务行业、社会底层人群,对一个极端个案的探讨上升到对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和善良的否定,这样的舆论走向未免有些过分。

  网上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这是现代农夫和蛇的故事。因为雇主家的善良,放纵了保姆的恶,导致保姆最终做出杀人放火的极端行为。更有一种说法是,保姆和主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导致了保姆的仇富心态,因此心理扭曲最终作恶。

  问题是,在这种舆论导向下,当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群体作了道德上的有罪推定时,当猜忌和防备成为常态和主流时,会否导致“以恶制恶”的极端悲剧呢?因雇主过分严苛而导致家政服务人员心生不快、怀恨在心,轻则消极怠工,重则虐待儿童和老人的社会新闻还少吗?

  以一个极端个案来解构人性的真善美、放大人性的假恶丑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会激化不同人群间的矛盾。“谈钱还是谈感情”的分寸又有几人可以理性拿捏、准确度量呢?更进一步说,所谓“分寸”和“界限意识”不该指望雇用双方“自学成才”。现如今我国的家政服务人员仍具临时用工性质,要么觉得缺乏身份认同,自觉低人一等,要么少有约束散漫傲倨,保姆本身远未实现职业化,则雇用双方的关系也就很难做到职业化。

  希望这场悲剧能推进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化进程,而非让人际关系归于冷漠疏离。

  保姆有就业权,雇主也该有知情权

  韩明明(全职妈妈)

  杭州保姆纵火案,让患有重度“保姆依赖症”的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个品行不端的保姆是如何被推荐入户的?一直以来雇用的保姆都还不错,难道只是运气好?如果雇主事先了解保姆的负债和信用情况,还会视而不见雇回来当“自家人”吗?

  在一个对雇用双方的品行都要求颇高的行业里,背景审查不应止于看一下身份证和健康证而已。

  对于雇主而言,光凭中介公司的推荐以及简单面试还不能有效判断雇员的素质。如果有条件辅以对家政服务人员教育水平、从业经验、在前一家庭服务情况等的考察,相信对雇主花钱买服务和雇员充分体现自身价值都有所帮助。

  反之,家政服务人员也可以对雇主家庭状况、居住条件、主要工作范围、时间以及前任离岗原因等进行了解。

  一言以蔽之,家政服务人员有就业权,但雇主也应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不仅如此,通过对品行、道德、前科、信用等方面的调查,将有犯罪前科,有赌博、酗酒、吸毒恶习或有信用污点和行为劣迹者拒之门外,从长远来看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当然,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家政服务人员的征信系统并不容易,但一些关键背景信息调查和信用记录是必需的。这应该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标配”。

  不妨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第三方平台,通过与公安机关信息联网,在不侵犯其个人权利的前提下,让有不良记录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无所遁形,让“问题保姆”被公众拒绝。

  期待立法跟进,护航家政行业发展

  林霞(母婴护理服务行业从业者)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左右。同时,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面临“养老”与“育小”的双重压力。由此,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毒保姆”“纵火保姆”“虐儿保姆”等问题保姆的存在,确实说明家政服务行业需要规范、转型和升级。

  事实上,针对家政服务市场乱象,国家标准委批准出台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两项国家标准,已于2016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这两项标准不具备法律强制性。

  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存在多部门管理现象。家政服务业在我国作为服务行业,一直以来归商务部主管,商务部也已经出台了诸多家政服务行业的部门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和政策指导意见。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曾指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等8个部委共同建立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而家政行业的市场管理、行业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则由工商总局负责监管,比如虚假广告、乱收费、资质证书等。

  很多从业人员对此十分迷茫,有问题不知向什么部门反映。

  我国亟待出台一部家政服务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主管单位和监管部门,从而更好地实现产业规划,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发展。

  期待这部法律法规能将家政服务行业准入机制、监管部门、人身安全、社保、投诉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理顺理清,让整个行业有法可依。

  需求撒开腿跑,有效供给却没跟上

  刘远翔(公务员)

  不应因“保姆虐童”“毒保姆”“保姆纵火案”这些极端个案而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所有家政服务人员,但频发的恶性事件再证规范家政行业的必要性。

  检索新闻,随手可得如下信息:“2013年陕西省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数有20万,缺口在50万人左右”“北京家政服务员缺口达150万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我国家政服务供需缺口已经达到3500万人”。一组经常被援引的数据是,据中国家政服务业协会调查,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中约15%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

  一边是家政服务业乱象频发:保姆投毒、纵火,母婴在月子会所感染疾病;一边又是保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好“阿姨”难找,且往往佣金不菲。

  我国已步入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新阶段,家政服务需求也在变化。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呼唤家政服务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却在制约行业发展。也就是说,需求撒开腿跑,足量、有效和优质的供给却没能跟上。

  如何解决“行业河道小、需求水流大”的问题?老生常谈却也是切中要害的路径不外有二:除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防止“走弯路”外,也要注意提升家政服务市场有效供给,拓宽“河道”。

  过去的出租车行业经常被舆论指责服务质量差、宰客、绕远路等,最近几年缘何这种声音少了。管理加强是一方面,另一个因素是,供给增加强化了竞争。

  保姆行业也是一样,要想规范化,必须加大供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