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丁堡遇见“边缘”艺术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0-23 14:24

  爱丁堡艺术节,为世界文化交流铺陈了自由、辩论、国际化的氛围和底色,在碰撞中保留了各自的精髓。

  爱丁堡是一座有着欧洲古老童话色彩的城市。站在新城的王子街朝老城望去,从王室城堡绵延而来的一整排中世纪古建筑便伫立在眼前,那无疑就是罗琳笔下《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

  整年的阴雨天气,老城里随处可见的“ghost tour(寻鬼团)”,都让这座城市缭绕着与中古世纪灵魂相交的鬼魅气息。因此,一有难得的好天气,就被爱丁堡人运用到了极致。

  每年阳光明媚的8月,爱丁堡都被包括边缘艺术节(Edinburg Fringe Festival)、国际艺术节在内的各种表演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几乎全世界热爱艺术和戏剧的人,都在这个时间蜂拥而至,将爱丁堡的旅馆、街道、餐厅、戏院挤得水泄不通。若以数字来算,爱丁堡的节庆每年吸引了约450万人,为苏格兰地区带来了超过3亿英镑的收入。

  要想在边缘艺术节期间顺利走过旧城的高街(High Street),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疯狂的一条街了,几乎每走一步,都有人拿着表演宣传单挡在你面前。他们发宣传单的招数可谓绝技百出:除了打扮成千奇百怪的剧中人制造各种情节将传单发到你面前,更有甚者还躺在你面前,将传单高高举起,直到你接过传单,他才肯站起来。除了传单,他们还会在高街上做一些临时的表演,以吸引观众去买票。

  竞争实在太激烈,他们不得不这么卖力。

  有着“全世界最大艺术节”之称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今年正好迎来了70周年。1947年,当8个来自苏格兰、英格兰的剧团,因为被官方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拒之门外而自行找场地表演时,他们大概也没有想到,由此而来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会发展成如今的巨大规模。日后的很多明星或导演,都是从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出道的,如电影007系列的导演山姆·曼德斯。再比如以出演“憨豆先生”著称的英国演员罗温·艾金森,他首次被外界广泛关注,便是在1976年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

  因为边缘艺术节的草根和民主性质,只要在注册期截止前报名且能找到表演场地,就可以去表演。因此,今年共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8个剧目,在300多处场地上演。

  只有近50万人口的爱丁堡,哪来这么多表演场地呢?这倒是让人惊讶于这座城市的灵活性和其对边缘艺术节的热爱与支持。几乎所有你认为可能的和不可能的场地,如大大小小的酒吧、餐厅、教堂,甚至是酒店的会议室,小学、中学、大学的任何可用于表演的场地,都无一例外地派上了用场。从早上10点到凌晨2点,每个场地都在不同的剧目之间,飞速地变更着道具和场景,就是为了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3周内,在300多个场地上完成53232场表演。

  边缘艺术节一路走来,中国在这个舞台上的能见度也越来越高。在70周年之际,边缘艺术节特别推出了“聚焦中国”系列活动。该活动在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支持和主导下进行,今年共有24个剧目参加,其中8个重点剧目之一的《罗刹国》,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获得了由亚洲艺术奖评委会颁发的“最佳青年演出奖”。

  看完《罗刹国》后,感受如平地惊雷,这样的描述虽然夸张,但实不为过。因为,无论是叙事的方法、演员的演出、时空场景转换等都出乎我的意料,而在表演、舞美设计、造型及音乐表现等方面,导演都采用了现代语言,特别是在这出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的剧中,对现代电子乐的采用很是出彩。正因如此,这出融合了傩戏、皮影、拳脚功夫等艺术形式的戏剧,既营造了东方美学,也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罗刹国》以“形体剧”的形式呈现,全剧几乎没有台词,主要通过肢体语言完成剧情表达,在此基础上再辅以解释中国文化现象的简要字幕,由此达成欧洲人、东方人在文化嫁接上的互通。

  在当下的世界舞台上,作为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实则难逃边缘者的角色,除了2014年苏格兰的独立公投使它占据了国际媒体的头版外,只有每年8月纷繁的艺术节,才使得它能持续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留有一席之地。

  我们很难记得爱丁堡昔日的耀眼荣光,但在老城的高街两旁,依然树立着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的青铜雕塑,他们为爱丁堡铺陈了自由、交流、辩论、国际化的氛围和底蕴。每年艺术节期间,他们静默地陪伴着大大小小来自世界各地的剧团,去展示和交流,并见证着各种鲜活文化的碰撞和传承。

  今年“聚焦中国”版块的剧目中,大多数中国剧目都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惊梦》,便是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基础,向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进行了大量借鉴。这无异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和碰撞,是生于同时代的中国明朝戏曲代表汤显祖和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时隔约400年后的一次相拥。而东西方文化基于独特和共通下的交流,都落在新一代身上,他们正肩负着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的新挑战。(支点杂志2017年10月刊)

  傅尔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