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先治通胀,再搞改革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2011,通胀,改革
  • 发布时间:2010-12-20 08:5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1年六项工作任务,可以归结为先遏通胀,再搞改革。未来超出市场预期的地方有二,一是,行政手段是否在力度与时间长度上过大过长;二是,制度变革的力度是否会超强大,从时间上是否会提前。

  先防通胀

  目前,防通胀是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防通胀的过程中,除了对货币的数量与价格工具的频度和力度保持观望外,一定要对行政管制的力度与时间保持高度的关注。这是上半年不可预知的风险。

  当CPI从高位开始下行时,市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通胀无忧。如果是因为供给的增加与真实需求的下降而引致的CPI下行,这种感觉自然是对的。可如果是在政府的强力管制下,需求暂时得到遏制,而供给没有增加的话,管制的放松必然会使得通胀反弹,下一轮的管制会更加严厉。

  基于此,政府大力增加农业的生产与供给,并且进一步增加进口,目的都在于从供给角度进行通胀的管理。

  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在遏制通胀方面力度如此之大,重要的原因是库存重建正在有序进行,经济增长是确定的。11月的数据显示了这一特征。

  11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反弹了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回落了0.2个百分点,重工业反弹0.4个百分点。增加值反弹的原因是,节能减排政策对于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逐渐得到了库存重建的对冲,增加值不断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图1)

  库存周期的核心是价格,价格是根指挥棒。因此,所有的库存重建行为,都是围绕着价格而展开的——价格涨得愈高,则库存重建的力度也将越大,所以我们看到,通胀上行之时,上游积极性显得更高。

  另一方面,从企业利润层面来讲,由于上游的价格涨幅高于下游,成本倒挂的局面再现,下游的利润被挤压因此积极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将是暂时的,持续高涨的价格终将点燃下游生产的积极性。

  管制将抑制下游生产的继续扩大

  随着库存重建的深化,目前大部分行业都步入到了库存重建的行列之中了。目前的库存重建正在扩散,具体表现是:化工行业锐气稍怠;机械设备行业锐气正盛;生活资料行业全线出击。

  仅就11月份而言,位于下游的生活资料制成品行业的生产情况也持续好转,但总体状况并不如位于上游的生产资料制成品行业。不过,我们也从PMI数据中读出,11月份的生活资料制成品行业的新订单指数,其表现是好于上游的生产资料制成品行业的——这意味着,12月份的生活资料制成品行业的生产情况将更明显地好转。

  不过,我们在此要提醒大家:价格管制将会将抑制下游生产的继续扩大。目前价格管制还限于生活资料领域,如果通货膨胀不能缓解,管制将会持续扩大到生产资料领域。价格管制的最大问题是使得市场信号紊乱,生产者无法按此信号增加供给,生产将会减少。若供给不能实质改善,通胀也能降下来,不过表现方式与原来不同,显性的通胀将转化为隐性的通胀。中国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已经证明了管制的长期无效性,而只有市场才能保证供给的提升。

  价格管制下的套利空间

  价格管制并非无益处,因为目前存在着政府的价格管制行为,所以库存重建过程中的工业增加值,其上游(生产资料)和下游(生活资料)是有重大区别的。

  事实上,价格管制行为干扰了市场的正常传导机制,这造成的结果是:如果价格管制无效,则上游价格的涨幅是高于下游的;如果价格管制有效,则下游价格的跌幅是高于上游的(至少是领先的,在中国的通胀上行之时,CPI的顶点领先于PPI顶点出现)。因此,由于上下游价格对于价格管制行为弹性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是一个理论上的套利组合的出现:做多上游、做空下游。(图2)至少从理论上来看是这样。至于对于具体的策略而言,则就需要继续考虑估值、流动性、市场信心等方面的因素了。

  政府后搞改革

  2010年是布局制度红利的时刻,2011年是分享制度红利的时代。只有把水引入真正需要的实业中去,才是正规途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是这个意思。

  而如何把资金引入实业?除了技术手段,还要有制度手段。将通胀与泡沫消除,从而解决二者对创新收益的侵蚀是技术手段。制度手段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一定要给实业以盈利的空间,这需要政府把因反危机侵占市场的空间让给市场,政府让利,就需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收入分配制度、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改革就必须加快。

  第二,必须以虚补实。实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起更大的作用,需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即我们在《新起点:嬗变与冲击》中提出的以虚补实。

  对政府来讲,2011年是先遏制通胀,再搞改革。或者说,即使改革开始了,在一季度也不会于资本市场上表现出来。(作者系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