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豪华车:先入者为王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德系,豪华车,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10-12-20 09:48
  奔驰、奥迪、宝马是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表现最为活跃的豪华车品牌,其不但在新车投放速度上缩短了与国外的时间表,更让这些“德国战车”纷纷来华“跑马圈地”。

  从最初一汽与奥迪开创先河的合作,到华晨与宝马的结合以及北汽与奔驰的强强联合,都让德系车在中国的精耕细作得到体现。但是,他们的本土化战略以及本土化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新能源之战自广州始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基本上汽车行业就是以内燃机技术为主,在世界上很少有一个行业,100年的历史主导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在汽车行业有多年经验的博世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罗威在“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向记者如是阐述着过去100多年汽车行业的现状。

  根据罗威的说法,中国在未来应该会引导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走向,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在中国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自主品牌需要有一定的差异化,因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就会更大。其次,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本身也是希望能够减少对于能源的依赖,从国家需求的角度上讲,也非常希望能够实现这种转换。

  由此,在此次广州车展的擂台上,德系队伍中的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看点。

  在广州车展正式上市的全新奔驰Smart 2011版,不仅秉承了Smart的独有个性以及出众的安全性能,还在原有52千瓦mhd(微型混合驱动)发动机的基础上,新增两款涡轮增压发动机供消费者选择,分别为62千瓦和75千瓦,在大大提升驾驶乐趣的同时,更保持了其原有的环保性能。

  同时,搭载混合动力技术的奔驰S400 Hybrid将与奔驰S600新一代S级旗舰车型共同彰显奔驰旗舰车型的领袖风范。而就奔驰S400 Hybrid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混合动力模块运用了自动起停系统。

  当然,奥迪也不甘示弱。据了解,电动概念超级跑车奥迪e-tron也将在广州车展上隆重登场。实际上,奥迪从2009年初就开始实施专注于纯电动车研发的计划,并坚持从汽车的各个部件最大限度降低能量的消耗。奥迪从骨子里都希望“e-tron”能在未来成为奥迪品牌纯电动技术的标志性符号,而奥迪汽车技术的发展之路也更加明晰,即从发动机高效化、车身轻量化、电子系统智能化,最终发展为在整车高效基础上的纯电动化。

  宝马也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别样的突破,不过这一次,宝马对于车型的推出并没有迫不及待。据了解,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正在实路测试、零部件配套等方面为引入电动车做准备。根据史登科的预测,首款量产纯电动车——超大城市汽车Mgacity可能很快在中国上市。

  而早在几年前,宝马就已经开始着手寻找替代内燃机的新能源方案,并为此做过各种尝试。正如史登科所说,“生产一辆理想的电动车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如何使它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奔驰的脚步

  在德系豪华品牌里,奥迪在中国最为精耕细作。然而,奥迪能保持领先优势并不是一个偶然或者幸运,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实力。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协议,从此奥迪品牌开始了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1989年8月1日,第一辆国产奥迪100轿车在长春下线。

  现在,经过22年在中国的不断开拓之后,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同时,一汽大众拥有了中国最强大的全数字化的世界级汽车制造基地,生产奥迪A6L、A4L、Q5三个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车型。

  和奥迪国产化的时间相比,宝马整整晚了5年。2003年,宝马集团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投资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当年10月,第四代宝马3系轿车在沈阳下线,同年11月推出宝马5系轿车。今年11月,史登科还郑重承诺,“宝马将更加注重本地化,未来宝马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也将国产化。”

  就德系豪华品牌来看,尽管奔驰是最后国产化的车型,但是在中国本土的发展速度也不可小视。一如戴姆勒集团董事长蔡澈曾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放出的豪言,“我坚信在这个高速成长的市场,我们将会超越宝马。”

  和宝马相比,奔驰国产化的时间仅晚于宝马一年。2004年,梅赛德斯奔驰、克莱斯勒和北汽集团三方组建了合资汽车公司北京戴姆勒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克莱斯勒300C轿车和奔驰C级和E级轿车。但随后,这家合资公司也因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拆分而重组,最终更名为北京奔驰,正式批量投产的只有奔驰C级轿车。

  尽管这位后来者奔驰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但是根据戴姆勒(中国)的说法,2014年奔驰的在华总销量达30万辆。尽管这个声音遭到不少人士的质疑,但是奔驰仍旧不断进行本土化尝试,其加长E级车的推出正是紧随取得巨大成功的奥迪A6L进行产品本土化改进的范例,或许未来真有那么一天,中国市场奔驰进口车与国产车的“七三开”销售比转为“三七开”。

  实际上,从德系三大豪华轿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0年1月至11月奥迪在中国本土的销量为20.98万辆,同比增长50%;宝马销量15万辆;梅赛德斯奔驰、奔驰AMG、Smart及迈巴赫汽车前11个月在中国的总销量已达到12.95万辆,同比增长119%。

  在销量逐渐攀升的同时,几大豪华巨头更是在售后服务的细节上进行比拼,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的招数。自2008年起,宝马授权经销商北京燕宝金港4S店就专门为宝马以及MINI客户举办“售后服务开放日”活动,与普通售后服务不同的是,该活动不仅为车主展示了维修技术等售后关键性内容的展示,更是将车主带到维修车间和服务一线,使得售后服务的透明度得到极大提升。

  对于宝马的这一行动,奥迪也于2008年11月推出“Audi Top Service”战略,用全新的“透明车间管理系统”,完全实现整个服务流程的可视化。而奔驰一项秉承着与车主保持良性的互动沟通,与客户成为伙伴。

  在德系豪华轿车的舞台上,奥迪虽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但奔驰的大力追赶也被众人看在眼里,而介于奥迪和奔驰之间进入中国市场的宝马却在用“心悦诚服”这一营销策略笼络着中国客户。但是,在宝马和奔驰的骨子里,一直都希望能超越奥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