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庄墓圆子纯属偶然,在一次年夜饭品鉴活动中我品味并评鉴了合肥挂面圆子,觉得味道还不错,也有历史传承。后来有位网友在评论中说:庄墓圆子比挂面圆子好吃一百倍!
这倒把我吓了一跳,哈哈。说来惭愧,在合肥待不少年了,当时还真没吃过庄墓圆子。后来一次三两朋友小聚,在一家很偏僻的土菜馆,我没抱多大希望问了老板有没有庄墓圆子,凑巧的是,他们家提供。品尝之下,真是名不虚传,软软糯糯,口味又不油腻,因为是蒸出来的,也不担心不健康。
查阅之下,方知这庄墓镇也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庄墓桥镇,史属寿州(今寿县)。据光绪16年(1891年)《寿州志》记载:“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因此得名。”如今的行政意义上的庄墓镇位于长丰县中北部,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耕地面积3万亩。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圆子作为一种菜肴,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做法众多,口味各异,无一例外为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就长丰而言,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烧饼圆子、绿豆圆子等,但最负盛名的当属庄墓圆子。圆子(丸子),有团圆之意,长丰民间有“无‘圆’不成席”之说。因而,庄墓圆子成了当地婚丧嫁娶的必备菜。
和其他民间美食一样,庄墓圆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作方法也比较独特,它的馅是用薄薄的面饼碾碎成“馍馍须”后,再与主馅料及其他佐料一起混合组配而成,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得很好还真不容易。
就目前能找到的庄墓圆子的制作方法,简要介绍一下:
首先选料要仔细,要选上等五花肉,煮七八成熟后,剁成细肉丁,将其拌入葱、蒜、姜、盐等佐料后,与“馍馍须”搅拌在一起,馍馍要用上等面粉做的。用手搓成汤圆状,放在绿豆粉中滚一次,丢到开水锅里氽一下,捞起来冷却即可。用绿豆粉滚面,可以避免圆子破皮,有韧劲和咬劲。
庄墓圆子上餐桌之前,还需要蒸一下或油炸。油炸的圆子口感酥爽,和挂面圆子、烧饼圆子类似。但是,蒸后的庄墓圆子,与众不同,因其外裹绿豆粉,经氽、蒸后,圆子色泽清爽,夹起拉丝、放下浑圆,柔而不烂,肥而不腻(肉馅中加了“馍馍须”,油被馍馍吸收,不再那么腻)。然后放进煮沸的开水锅里煮一下,用带有小漏洞的“丝勺”捞上来放在白菜叶上冷却,这样一系列的工序完成之后,圆子即成型了。
庄墓圆子不仅在做法上与众不同,蒸时更讲究烹调工艺。水沸腾之后,把圆子轻放在铺有纱布或千张的蒸笼上,盖上锅盖,旺火烧二十分钟左右,中间点一次井水,即可上桌。这样,端上餐桌食用时,圆子质软不硬,甜滑润喉,用筷子夹起即使成椭圆或长条形,轻易也不会破碎露馅。
在长丰,吃圆子还有不少讲究。在一些场合比如在结婚喜宴上,一盘圆子上桌了,此时却不能动筷子进口,必须等到新郎新娘前来谢客,才能品尝。过年过节,或有时家里来了多年未见的亲友,也要上一盘圆子,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也寓意团团圆圆、美满幸福,祥和之气,油然而生。
摘自中国日报网
文/佚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