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老人活在子女、他人的同情中?
让儿女对自己刮目相看
如何让自己在老年时仍能骄傲地面对这个世界?
71岁的沈菁玉的经验是,向子女展示有价值的一面,让他们主动靠近你。
这位做过10多年社工的老教师照顾过60多位老人,她发现有个现象较严重:一些老人总求着子女上门探望,甚至找社区帮忙调解,显得异常卑微。沈菁玉觉得,这些老人的处境令人同情,这与没有培养家庭文化和子女的孝顺意识不无关系。
沈菁玉家有着延续已久的聚餐文化。她可以自豪地说:“我不需要儿女同情式的探望。”
其实6年前,沈菁玉也感觉到和儿子一家关系变得生疏,于是她主动尝试改变,时不时学点新花样,周末给孙子打电话:“奶奶最近学会做蛋糕了,你要不要来尝尝?”渐渐地,儿子媳妇送孙子过来的次数多了,一家人坐在一个桌上吃饭的机会也多了。
沈菁玉的孙子上一年级时,身上常有小伤,可不愿意告诉爸妈是为什么,让他的爸妈很是头疼。沈菁玉咨询懂教育的社工后,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孩子说了实话。“他说自己揪小女孩头发,被对方打了,我于是告诉他,如何与女孩相处……”目睹这个过程的儿子儿媳非常惊讶,对这个老妈刮目相看,走后还特意给沈菁玉发了一条感谢短信。
不学习的人最该被同情
在“银龄英语达人”侯宝存看来,很多人年轻时有才华,退休后都荒废了,甚至不愿学习,这才是最值得同情的。
侯宝存一直坚持学习英语,几十年下来掌握了12000多个单词。2015年,他开始在公园、广场免费教老年人学英语,在周边都有了些许名气。后来,很多社区纷纷为他提供场地,邀请他开英语学习班。有学员评价:当侯宝存开口说起英语,他的满头白发都闪着“智慧的光”。
“不要瞧不起中老年人,人在40—68岁时认知能力达到最高峰,这期间脑子最好使,解决问题能力最强。”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说,此时老人通过学习,能更大程度实现自我精神赡养。
如何拥有骄傲的老年
如何拥有骄傲的老年?先来看看哪些情况是最招人同情的,通常有三条:不被子女孝顺、与社会脱节、被疾病打败。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丽看来,很多子女不孝顺跟老人本身有很大关系,“你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依赖子女,或一味满足儿女的需求,培养了子女啃老的习惯。”她建议在退休初期就要试着去培养家庭文化,比如多让一家人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主动给子女打电话,让他们养成常联系的习惯;养成开家庭会议一起协商的习惯,让自己在家庭事务上有一定发言权。
更重要的,是不荒废学习和锻炼,并乐于分享。正如作家六六所说,每个人都怕老无所依,但从个体角度,你绝对可以打破这个恐惧的怪圈,前提是你永远在进步。“我前几天听了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演讲,赞叹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思维敏捷和博学多才。他直到今天,都以每周阅读两本书、一年一百多本的速度在学习着。在座的学生提问的所有跨时代、跨技术、跨领域的问题,他都有过思考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他一定来不及哀叹年纪大了,没有用了。他更不会去乞求年轻人的陪伴——因为年轻人在争相向他学习,努力跟上他的步伐。”
文/李仲文/摘编自《飞天周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