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和齐白石是好朋友。老舍认为齐白石是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而齐白石则佩服老舍的文笔与为人。一个绘画,一个写作,两个行当,两人在艺术上却是心灵相通。
1933年老舍得长女舒济,写信求好友许地山代为向白石老人索画,不过自然要照章付费。画好后邮到济南,老舍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精品。白石老人画过不止一幅《雏鸡图》,但这一幅却不同寻常,不论怎么看,都是一幅杰作。
后来,白石老人的儿子准备上辅仁大学,需要找一位语文老师帮助复习,于是找到了老舍夫人胡絜青。为了答谢胡絜青,白石老人画了一张虾和一张蟹作为酬礼。于是,《虾蟹图》和《雏鸡图》便同时出现在老舍重庆的斗室里,斗室立刻蓬荜生辉。
消息不胫而走,传到重庆竟成了“老舍夫人带来了一箱子齐白石”、“老舍成了富翁”等等。老舍倒也不慌不忙,提笔写了一篇小文,题目叫《假如我有一箱子齐白石》,顺便把那些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狠狠地挖苦了一顿,在大后方重庆成了轰动一时的笑谈。
在老舍看来,因为齐白石出身木匠,感情与群众一致,画画才能雅俗共赏。这种健康而朴素的创作观,在老舍自己的作品中也体现得非常鲜明。他写《龙须沟》《茶馆》,都遵循了这样的艺术准则,其笔下的程疯子、王掌柜、常四爷等形象深入人心,为他赢得了“人民艺术家”这样崇高的殊荣。
起初,国画作品价格十分低廉,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老舍为了资助齐白石,常多付酬金请他作画。老舍喜欢用名人诗句为题请齐白石作画,而白石老人对这种“为难”也颇感兴趣,觉得“正合余意,余亦喜爱”。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树寒梅带雪红”为题,请齐白石以诗作画。
白石老人拿到“命题”一看,点头微笑说:“好办,不外乎就是春夏秋冬嘛。”一语点破,举重若轻。他稍加思考提笔就画,轻松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写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画”“应友人老舍命”的字样,当然也题有苏曼殊的诗句,珠联璧合。
老舍拿到画后请人精心装裱,并赶在春节前将其挂上了客厅的西墙。这次“考试”与“答卷”,把老舍和白石老人的兴致都鼓动了起来。到了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诗求画,不过这次题目“难度更大”,如“蛙声十里出山泉”“凄迷灯火更宜秋”等,里边有声音,有动作,有时间,有环境,还有一种特别的情调,难度确实不小。
为创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苦苦思索了三天。当老舍得到画后打开一看,高兴得拍案叫绝。只见画面上一道山泉急泻而下,几只小蝌蚪在水中嬉戏玩耍。不见青蛙,却仿佛听得蛙声一片。构图之妙,令人倾倒。齐白石借蝌蚪完美地表达出诗中的意境,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舍对这些画极为赞赏,经常挂在客厅供自己与朋友欣赏。后来,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被印成邮票,广为流传。
老舍与齐白石交往中的“命题”与“答卷”,展现了他们高雅的才情与艺趣,他们的为人风范,着实令人敬仰感动。
文/高中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