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收购支付牌照,只是想把钱留住?

  作为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有大量的收付业务,线上支付通道却只有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等。虽然看起来已经包含了目前主流支付方式,但这其中却没有滴滴出行自身的支付通道。接下来,这一局面可能将要发生改变……

  2017年12月18日,高鸿股份发布公告称,央行已同意一九付变更主要出资人,高阳捷迅将所占有的一九付的100%股份转让给新增出资人上海时园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款确定为3亿元人民币。而据相关资料显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为上海时园科技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滴滴此举真的仅仅是想把钱留住?

  支付牌照,既是一条路也是一种投资

  虽然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基本上都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所占据,就连银联都很难在它们手中占到什么便宜。但支付市场对于一个企业的诱惑依旧巨大: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成功进入支付市场,就算不能取得像《微信》与《支付宝》这样的成绩,也能为自己留下了一大笔现金流。钱也许不是自己的,可这也几乎等同于是自己的筹码。以余额宝为例,在2017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1.4万亿元人民币的余额宝,将其中的1.2万亿元人民币投回了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中。虽然看起来钱的大头还在银行体系里,但就凭着4%左右的利差测算,余额宝一年就让银行少赚了将近500亿元人民币。

  只是,如果余额宝将所有的钱都放在它自己手里,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几年前因为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入了余额宝,加上那段时间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居高不下,有不少人认为是余额宝冲击了中国金融市场。在当时,甚至还有人认为“余额宝是吸血鬼,应取缔”。

  从余额宝的例子就能大致看出来,支付牌照是一份底气。如果没有这份底气在,那么就算是银行不出手,阿里巴巴或者腾讯都可以通过关闭支付方式之类的手段来牵制滴滴—虽然他们现在还是滴滴的靠山,但“脖子在别人刀口下”的感觉并不好。

  此外,很多人还忽略了一件事:支付牌照就好像学区房一样,也是一种投资方式。既然今天别人能用3亿元人民币卖给你,那么明天你也可以把它再抬点价格卖给别人。支付牌照并不是一种消耗品,这一点滴滴知道,其他公司也知道。从2011年5月到2017年6月,全国总共发生了36起收购或拟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案例,涉及企业包括了小米、美的、美团和恒大等业内“大佬”。滴滴做的事情,不过是“大佬”们曾经做过,或曾经想做的事而已。

  为了未来,有备无患

  从目前来看,滴滴虽然拥有了自己的支付牌照,但它还是没有必要也不会为了推行自己的支付方式而和阿里巴巴与腾讯闹翻。毕竟很多手里有支付牌照的公司,都没有把精力放在和“大佬”们硬碰硬上,而只是将支付牌照作为一种数据获取的补充方式。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如果没有账户体系,就谈不上是高质量的数据。特别是像滴滴这种拥有大量的用户出行消费数据的企业,使用《支付宝》与《微信》付款,就等于是对阿里巴巴和腾讯开放了自己的流量数据。同时,在滴滴账户里的现金流非常大,如果能通过自有的支付平台把资金留存在自己的体系之内,还可以减免通道费,适当降低成本。

  此外,滴滴还有可能通过支付牌照获取更多的沉淀资金,甚至让用户参与到各种由滴滴主导的理财投资计划中来。比如,为乘客与司机等提供一些贷款服务等。不过从目前来看,谈这种计划还为时过早—滴滴取得的一九付的支付牌照业务类型只有一种,即互联网支付。这一业务类型相对比较狭窄,难免会牵制滴滴在金融领域的发展。

  尽管明明知道就算有了支付牌照,自己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滴滴还是早早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布局。在2016年,滴滴就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涉足金融领域—通过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向国内外提供购买租赁财产、租赁财产的残值处理及维修,以及租赁交易咨询和担保服务。同年8月,滴滴还在APP中上线了一款汽车消费金融产品—滴分期。也许在未来,滴滴将淡化自己的出行平台身份,而是以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企业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只是,对于追求实惠的用户来说,想要让他们改变过去的消费习惯,使用滴滴自己的支付工具,是非常难的。滴滴不仅要大张旗鼓地烧钱,还要面对阿里巴巴和腾讯方面可能的“报复”。所以滴滴购买支付牌照的行为,更多的只是为自己增加一点叫板的底气。有人用当然更好,不用也没什么损失。对于滴滴来说,像“滴分期”这样的产品,也许更能代表它的未来。

  文/罗乐 图/CG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