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哈尔:史上最年轻亿万富翁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查哈尔,美国,最年轻,富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04 09:41
不做开创者,而在与对手势均力敌的时候创新,是查哈尔的商业绝招。坐拥巨富而低调,则是查哈尔给予世人的额外启示。
25岁,你在做什么?在为不理想的职业抱怨,还是在为蜗居的生活伤神?
美籍印度青年古尔巴克斯·查哈尔却在25岁的时候,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富豪。查哈尔现在已是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创业明星,他16岁就在自己的卧室中创立了互联网广告公司ClickAgents;18岁以4000万美元卖掉ClickAgent,从而跻身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19岁他成为一家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最年轻的高管;25岁,他以3亿美元将自己创办的第二家公司蓝锂(BlueLithium)卖给雅虎,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目前,正在创立自己的第三家公司Gwallet。
一个来自印度少数民族的青年,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短短数年间成就如此巨大的财富?在同样神奇的中国,查哈尔的成功之路,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
休学风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古尔巴克斯·查哈尔一家从印度来到美国圣何塞市郊区的一个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中安顿下来。虽然当时全家只剩下25美元,但查哈尔的父亲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四个孩子都成为医生或者工程师。因为他认为教育是打开这个世界所有大门的钥匙。
1996年秋天,14岁的查哈尔开始了中学第一年的生活。查哈尔是一个戴着缠头巾的大块头孩子,已经早早地进入了青春期,有了很明显的唇髭和络腮胡。这把查哈尔的锡克族身份暴露无疑。
查哈尔上的那个中学名叫“独立中学”,查哈尔哥哥上的也是这个学校。因此,查哈尔原本以为第一天上学时,将被介绍给一大帮朋友。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因为哥哥塔吉和他的朋友们比查哈尔高四个年级,对他们来说,查哈尔似乎是不存在的。尽管独立中学有不少印度裔学生,查哈尔根本感觉不到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对于学校里的拉美裔、韩国裔、非洲裔或者美国本土的白人或黑人学生,查哈尔更不可能有什么关联和归属感。似乎每个人都已经有了他们所需要的朋友,查哈尔则是在舞会上来晚了的那个人。因此,学校生活对查哈尔而言,真可谓是度日如年。
1997年,在查哈尔创办第一家公司的前一年,硅谷里的许多人开始迅速暴富。查哈尔的父亲开始逐渐迷恋上了股票市场,这也引发查哈尔对它的兴趣。不久,查哈尔开始和他一样,每天都密切关注各种新闻和消息。查哈尔对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特别感兴趣,读到这些公司的新闻让查哈尔兴奋不已,查哈尔已经感觉到这些创业者正在掀起一波即将改变世界的浪潮,而查哈尔自己非常渴望投身于其中,一显身手。这一发现让查哈尔更加不喜欢学校。那时,查哈尔在读中学二年级,是一个平均成绩为B+、GPA3.5的学生,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让查哈尔感觉好一点。查哈尔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捱过剩下的三年中学。极度渴望能够从学校逃出去。
从本性上讲,查哈尔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查哈尔希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家里有用的人。查哈尔的父亲在邮局工作,母亲在一家医院当护士,他们俩一天工作14个小时才能勉强支撑起这个家。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享受家庭生活。渐渐长大的查哈尔认识到:父母的生活根本就谈不上幸福。父母经常教导他说生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可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平衡可言。
查哈尔向父母提出休学,但是父母不太能听得进去。查哈尔的父亲本来是想让他做医生的。如此,查哈尔只好向父亲保证,他的未来一定比做医生好。
两天后,父亲终于同意带查哈尔去见校长,查哈尔很感动,但是,他父亲告诉他,“我之所以相信你是因为你相信自己”, “你最好不要让我失望”。父亲对他说,“因为我只给你一年时间来证明你自己做的是对的。”
不同于盖茨和乔布斯这类名校的退学生,查哈尔从中学便退学了。但对于其锡克族家族而言,还有远比退学更“离经叛道”的举动--查哈尔解下了跟随10多年的缠头巾,剪掉留了17年的长发,因为他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外形”。毫无意外,笃信家族训诫的父亲用铺天盖地的怒骂淹没了他:“你让我太失望了!”
不过,查哈尔却认为,正是这一决定使自己收获颇多。假如当初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获得现在的成功。自决,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正是很多成功者的特质。
大器天成
每天傍晚,父亲会精疲力尽地从邮局下班回家,坐在饭桌前,开始研读各种报纸的财经版,然后坐在他的电脑前开始研究股票市场。很快,他做超短线炒股赚的钱比他上班赚的钱都还多了。因为股市的钱好赚,所以,他索性做起了买空卖空,也就是说他开始用他没有的钱来赌博。比如,如果他有5000美元投资本金,他就能购买价值15000美元的股票。如果股价升了,他可以按照15000美元的全额来赚钱,等于说那些他还没有付钱的股票替他多赚了钱。父亲觉得这简直太棒、太神奇了。美国就应该是这样的。
查哈尔观察着,随着选对一只又一只股票,父亲身上发生的变化。查哈尔真的为我看到的一切感到高兴:随着股价的攀升,父亲会露出大大的笑容,直到变得兴高采烈。他在享受愉快时光,他变得放松了。他终于感到自己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他要来美国的原因--为自己的家人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查哈尔常常帮助他做出决策。如果他对某家公司感兴趣,查哈尔会为他做研究工作,他们会讨论买这家公司一些股票的可能性。父亲把查哈尔当做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搭档。他们一起学习买空卖空,学习期权交易,学习认购和认沽。不久,查哈尔开始养成天刚亮就爬起来的习惯。查哈尔会给自己泡上一碗燕麦粥,然后守在电视机前,左手一份晨报,右手是一个拍纸簿和一支笔。经过一段时间历练,查哈尔的商业天赋,开始喷薄而出。
就是在这个时候,查哈尔第一次听说了DoubleClick(“双击”)公司。这是一家在互联网上提供广告服务的公司。这个公司在新股上市时的价值是3亿美元,但在其股价的最高峰,据说它值150亿美元。这真是疯狂,但也非常吸引人。查哈尔越是深入研究DoubleClick及其所在的行业--广告业--就越是让他着迷。人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互联网上,而越来越少地读报纸期刊或者呆在电视机前。传统的广告业正在快速地丧失自己的阵地,而网络正在快速成为下一代大规模销售的工具。这个世界充满了可能性。查哈尔开始考虑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名商人,于是,他偷偷成立了一家公司,办公室就在自己的卧室,连父母也不知道。
当查哈尔第一次犹犹豫豫地将自己在卧室鼓捣的“收成”给父亲看时,银行存款数字已超过10万美元。他的父亲猛地将手按住了胸口,就像心脏病发作了一样。“这,这是什么?你,你哪里弄来这么多钱?”他转身面对厨房,冲着查哈尔的母亲大声叫道:“你儿子要坐牢了!”
等他们稍微平静了些,查哈尔开始向他们解释。过去六个月来,查哈尔一直在研究互联网市场,查哈尔看到许多年轻的公司快速地变富,查哈尔一直在努力搞清楚它们是如何致富的。而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10万美金,就是这样赚来的,查哈尔称自己的第一个10万美金是“拜神所赐”。
独具一格的商业经
随后令人炫目的成功显然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在经营ClickAgents时,查哈尔用两年时间发展到了34名员工,最终卖了4000万美元。而后,查哈尔创立了著名的蓝锂(BlueLithium),这家公司则花了三年半发展到了150多名员工,成为当时美国第五大、英国第二大在线广告网,而雅虎欲通过收购蓝锂加强其在目标广告市场上的力量,抢回过去三年被谷歌夺走的网络广告龙头地位。后来,查哈尔以3个亿美元卖给了雅虎。
查哈尔说,第二次的馅饼要大得多,那是因为他找到了一大批能够和他一起快速成长的人。“聪明人凑在一起,能够做成大事。只要能够协同好,许多的聪明人一起工作,就能演奏出像贝多芬交响乐一样优美并且有震撼力的华美乐章。”
查哈尔似乎看起来顺风顺水,其实,在查哈尔的创业过程中也屡屡遭到过程序员的勒索,但幸运的是,次次都能逢凶化吉。查哈尔认为,真谛在于,永远不要让别人控制住你业务中的某些环节,这样会让你变得脆弱,容易遭受攻击。要让所有的人都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这样做,你将把自己放到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境地,你的命运将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惨痛的教训让查哈尔学会雇佣合适的人来接替勒索者的工作。他说,在雇佣那些新人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另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要让自己身边的人永远都是那些希望看到你成功的人。”
17岁时,查哈尔就就问自己:怎样才能把竞争对手抛到脑后,让他们望尘莫及?现在查哈尔认为,答案很简单。当你开始竞争的时候,你也许是这一行里最晚开始做的,但这只是意味着当别人都在走的时候你却必须全力冲刺。按照这种战略,虽然你也许是最晚出发的,但一样能第一个到达胜利的终点。
有时候,在创业中需要找出喜欢的事业然后坚持不懈。做一些自己懂行的事情,然后将其转变为自己所希望的模式。别一上手就做重新发明车轮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慢一点稳一点,等和对手势均力敌的时候,再创新。
同时,查哈尔告诫创业者,永远不要在急需钱时去融资;而应该在不需要钱的时候来融资。需要钱的时候,投资者反而不会把钱给创业者。因为他们会认为创业者还很虚弱。融资+虚弱=失败。
融资时,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很重要。风险投资家都是些感性的动物,他们可不愿承担什么风险,只有当他们感到大家都在竞争这个项目时,他们才会投资。创业者要给他们制造一种这样的竞争氛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要让自己的创业项目成为人人都想得到的项目。此外,一旦你融到了钱,就应该敢于适当地冒风险,把钱花出去。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
不希望别人一夜暴富
虽然自己以直升机的速度创造财富,但是,这位年轻的富豪,却不希望“一夜暴富”成为人们的梦想。
“不得不”接连两次享受“一夜暴富”的查哈尔劝诫别人:不必一夜暴富。“穷小子”出身的他说,金钱没有改变他。金钱确实能让生活更舒服,但他还是脚踏实地地生活,还是和自己的家人和好朋友一起生活。虽然身价已经3亿美金,“我依然乘坐经济舱,也没有过那种穷极奢侈的生活。”查哈尔说,“生活的改变是,我很慷慨,因为我认为慈善事业是我生命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查哈尔并不希望跟人们讲述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他9年的奋斗中曾经数次身陷令人头痛的商业官司,还不得不提防时不时从背后投来的匕首,在卖出自己的公司后,他不得不忍受买家的官僚主义,以及失去决策权的强烈挫折感。他更愿意与年轻的创业者分享他真实的人生体会和经验教训。现在,正在创立自己的第三家公司Gwallet。他正在为自己的第三次“一夜暴富”做准备。
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一夜暴富”的不安,正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于财富与创业的理性态度。
在中国,梦想一夜暴富者,比比皆是,很多人在创业过程中,充满了投机主义。同样是在互联网行业,当年中国的互联网浪潮,既造就了今日的搜狐、网易、阿里巴巴等巨头,但是,夭折者却更多。最近几年,中国的实体经济遭遇巨大挫折,很多资金都流到了楼市股市,甚至出现了一些炒房团,出现了一种不理性的倾向。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富人的财富观、生活观的偏离,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失衡,对于奢侈品的过度追求,豪宅豪车,对于一般民众缺少敬畏,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暴发户”和“富二代”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众多社会问题,而查哈尔身拥巨大财富,却甘愿坐经济舱的生活方式与财富观,堪称一股清流。
……
25岁,你在做什么?在为不理想的职业抱怨,还是在为蜗居的生活伤神?
美籍印度青年古尔巴克斯·查哈尔却在25岁的时候,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富豪。查哈尔现在已是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创业明星,他16岁就在自己的卧室中创立了互联网广告公司ClickAgents;18岁以4000万美元卖掉ClickAgent,从而跻身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19岁他成为一家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最年轻的高管;25岁,他以3亿美元将自己创办的第二家公司蓝锂(BlueLithium)卖给雅虎,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目前,正在创立自己的第三家公司Gwallet。
一个来自印度少数民族的青年,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短短数年间成就如此巨大的财富?在同样神奇的中国,查哈尔的成功之路,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
休学风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古尔巴克斯·查哈尔一家从印度来到美国圣何塞市郊区的一个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中安顿下来。虽然当时全家只剩下25美元,但查哈尔的父亲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四个孩子都成为医生或者工程师。因为他认为教育是打开这个世界所有大门的钥匙。
1996年秋天,14岁的查哈尔开始了中学第一年的生活。查哈尔是一个戴着缠头巾的大块头孩子,已经早早地进入了青春期,有了很明显的唇髭和络腮胡。这把查哈尔的锡克族身份暴露无疑。
查哈尔上的那个中学名叫“独立中学”,查哈尔哥哥上的也是这个学校。因此,查哈尔原本以为第一天上学时,将被介绍给一大帮朋友。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因为哥哥塔吉和他的朋友们比查哈尔高四个年级,对他们来说,查哈尔似乎是不存在的。尽管独立中学有不少印度裔学生,查哈尔根本感觉不到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对于学校里的拉美裔、韩国裔、非洲裔或者美国本土的白人或黑人学生,查哈尔更不可能有什么关联和归属感。似乎每个人都已经有了他们所需要的朋友,查哈尔则是在舞会上来晚了的那个人。因此,学校生活对查哈尔而言,真可谓是度日如年。
1997年,在查哈尔创办第一家公司的前一年,硅谷里的许多人开始迅速暴富。查哈尔的父亲开始逐渐迷恋上了股票市场,这也引发查哈尔对它的兴趣。不久,查哈尔开始和他一样,每天都密切关注各种新闻和消息。查哈尔对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特别感兴趣,读到这些公司的新闻让查哈尔兴奋不已,查哈尔已经感觉到这些创业者正在掀起一波即将改变世界的浪潮,而查哈尔自己非常渴望投身于其中,一显身手。这一发现让查哈尔更加不喜欢学校。那时,查哈尔在读中学二年级,是一个平均成绩为B+、GPA3.5的学生,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让查哈尔感觉好一点。查哈尔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捱过剩下的三年中学。极度渴望能够从学校逃出去。
从本性上讲,查哈尔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查哈尔希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家里有用的人。查哈尔的父亲在邮局工作,母亲在一家医院当护士,他们俩一天工作14个小时才能勉强支撑起这个家。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享受家庭生活。渐渐长大的查哈尔认识到:父母的生活根本就谈不上幸福。父母经常教导他说生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可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平衡可言。
查哈尔向父母提出休学,但是父母不太能听得进去。查哈尔的父亲本来是想让他做医生的。如此,查哈尔只好向父亲保证,他的未来一定比做医生好。
两天后,父亲终于同意带查哈尔去见校长,查哈尔很感动,但是,他父亲告诉他,“我之所以相信你是因为你相信自己”, “你最好不要让我失望”。父亲对他说,“因为我只给你一年时间来证明你自己做的是对的。”
不同于盖茨和乔布斯这类名校的退学生,查哈尔从中学便退学了。但对于其锡克族家族而言,还有远比退学更“离经叛道”的举动--查哈尔解下了跟随10多年的缠头巾,剪掉留了17年的长发,因为他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外形”。毫无意外,笃信家族训诫的父亲用铺天盖地的怒骂淹没了他:“你让我太失望了!”
不过,查哈尔却认为,正是这一决定使自己收获颇多。假如当初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获得现在的成功。自决,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正是很多成功者的特质。
大器天成
每天傍晚,父亲会精疲力尽地从邮局下班回家,坐在饭桌前,开始研读各种报纸的财经版,然后坐在他的电脑前开始研究股票市场。很快,他做超短线炒股赚的钱比他上班赚的钱都还多了。因为股市的钱好赚,所以,他索性做起了买空卖空,也就是说他开始用他没有的钱来赌博。比如,如果他有5000美元投资本金,他就能购买价值15000美元的股票。如果股价升了,他可以按照15000美元的全额来赚钱,等于说那些他还没有付钱的股票替他多赚了钱。父亲觉得这简直太棒、太神奇了。美国就应该是这样的。
查哈尔观察着,随着选对一只又一只股票,父亲身上发生的变化。查哈尔真的为我看到的一切感到高兴:随着股价的攀升,父亲会露出大大的笑容,直到变得兴高采烈。他在享受愉快时光,他变得放松了。他终于感到自己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他要来美国的原因--为自己的家人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查哈尔常常帮助他做出决策。如果他对某家公司感兴趣,查哈尔会为他做研究工作,他们会讨论买这家公司一些股票的可能性。父亲把查哈尔当做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搭档。他们一起学习买空卖空,学习期权交易,学习认购和认沽。不久,查哈尔开始养成天刚亮就爬起来的习惯。查哈尔会给自己泡上一碗燕麦粥,然后守在电视机前,左手一份晨报,右手是一个拍纸簿和一支笔。经过一段时间历练,查哈尔的商业天赋,开始喷薄而出。
就是在这个时候,查哈尔第一次听说了DoubleClick(“双击”)公司。这是一家在互联网上提供广告服务的公司。这个公司在新股上市时的价值是3亿美元,但在其股价的最高峰,据说它值150亿美元。这真是疯狂,但也非常吸引人。查哈尔越是深入研究DoubleClick及其所在的行业--广告业--就越是让他着迷。人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互联网上,而越来越少地读报纸期刊或者呆在电视机前。传统的广告业正在快速地丧失自己的阵地,而网络正在快速成为下一代大规模销售的工具。这个世界充满了可能性。查哈尔开始考虑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名商人,于是,他偷偷成立了一家公司,办公室就在自己的卧室,连父母也不知道。
当查哈尔第一次犹犹豫豫地将自己在卧室鼓捣的“收成”给父亲看时,银行存款数字已超过10万美元。他的父亲猛地将手按住了胸口,就像心脏病发作了一样。“这,这是什么?你,你哪里弄来这么多钱?”他转身面对厨房,冲着查哈尔的母亲大声叫道:“你儿子要坐牢了!”
等他们稍微平静了些,查哈尔开始向他们解释。过去六个月来,查哈尔一直在研究互联网市场,查哈尔看到许多年轻的公司快速地变富,查哈尔一直在努力搞清楚它们是如何致富的。而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10万美金,就是这样赚来的,查哈尔称自己的第一个10万美金是“拜神所赐”。
独具一格的商业经
随后令人炫目的成功显然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在经营ClickAgents时,查哈尔用两年时间发展到了34名员工,最终卖了4000万美元。而后,查哈尔创立了著名的蓝锂(BlueLithium),这家公司则花了三年半发展到了150多名员工,成为当时美国第五大、英国第二大在线广告网,而雅虎欲通过收购蓝锂加强其在目标广告市场上的力量,抢回过去三年被谷歌夺走的网络广告龙头地位。后来,查哈尔以3个亿美元卖给了雅虎。
查哈尔说,第二次的馅饼要大得多,那是因为他找到了一大批能够和他一起快速成长的人。“聪明人凑在一起,能够做成大事。只要能够协同好,许多的聪明人一起工作,就能演奏出像贝多芬交响乐一样优美并且有震撼力的华美乐章。”
查哈尔似乎看起来顺风顺水,其实,在查哈尔的创业过程中也屡屡遭到过程序员的勒索,但幸运的是,次次都能逢凶化吉。查哈尔认为,真谛在于,永远不要让别人控制住你业务中的某些环节,这样会让你变得脆弱,容易遭受攻击。要让所有的人都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这样做,你将把自己放到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境地,你的命运将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惨痛的教训让查哈尔学会雇佣合适的人来接替勒索者的工作。他说,在雇佣那些新人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另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要让自己身边的人永远都是那些希望看到你成功的人。”
17岁时,查哈尔就就问自己:怎样才能把竞争对手抛到脑后,让他们望尘莫及?现在查哈尔认为,答案很简单。当你开始竞争的时候,你也许是这一行里最晚开始做的,但这只是意味着当别人都在走的时候你却必须全力冲刺。按照这种战略,虽然你也许是最晚出发的,但一样能第一个到达胜利的终点。
有时候,在创业中需要找出喜欢的事业然后坚持不懈。做一些自己懂行的事情,然后将其转变为自己所希望的模式。别一上手就做重新发明车轮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慢一点稳一点,等和对手势均力敌的时候,再创新。
同时,查哈尔告诫创业者,永远不要在急需钱时去融资;而应该在不需要钱的时候来融资。需要钱的时候,投资者反而不会把钱给创业者。因为他们会认为创业者还很虚弱。融资+虚弱=失败。
融资时,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很重要。风险投资家都是些感性的动物,他们可不愿承担什么风险,只有当他们感到大家都在竞争这个项目时,他们才会投资。创业者要给他们制造一种这样的竞争氛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要让自己的创业项目成为人人都想得到的项目。此外,一旦你融到了钱,就应该敢于适当地冒风险,把钱花出去。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
不希望别人一夜暴富
虽然自己以直升机的速度创造财富,但是,这位年轻的富豪,却不希望“一夜暴富”成为人们的梦想。
“不得不”接连两次享受“一夜暴富”的查哈尔劝诫别人:不必一夜暴富。“穷小子”出身的他说,金钱没有改变他。金钱确实能让生活更舒服,但他还是脚踏实地地生活,还是和自己的家人和好朋友一起生活。虽然身价已经3亿美金,“我依然乘坐经济舱,也没有过那种穷极奢侈的生活。”查哈尔说,“生活的改变是,我很慷慨,因为我认为慈善事业是我生命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查哈尔并不希望跟人们讲述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他9年的奋斗中曾经数次身陷令人头痛的商业官司,还不得不提防时不时从背后投来的匕首,在卖出自己的公司后,他不得不忍受买家的官僚主义,以及失去决策权的强烈挫折感。他更愿意与年轻的创业者分享他真实的人生体会和经验教训。现在,正在创立自己的第三家公司Gwallet。他正在为自己的第三次“一夜暴富”做准备。
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一夜暴富”的不安,正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于财富与创业的理性态度。
在中国,梦想一夜暴富者,比比皆是,很多人在创业过程中,充满了投机主义。同样是在互联网行业,当年中国的互联网浪潮,既造就了今日的搜狐、网易、阿里巴巴等巨头,但是,夭折者却更多。最近几年,中国的实体经济遭遇巨大挫折,很多资金都流到了楼市股市,甚至出现了一些炒房团,出现了一种不理性的倾向。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富人的财富观、生活观的偏离,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失衡,对于奢侈品的过度追求,豪宅豪车,对于一般民众缺少敬畏,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暴发户”和“富二代”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众多社会问题,而查哈尔身拥巨大财富,却甘愿坐经济舱的生活方式与财富观,堪称一股清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