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图书“恋上”共享经济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图书,共享经济,小木屋图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7-18 10:06
共享经济,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而图书租赁,更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老行当。但是,当共享经济与图书租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在一起”时,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一个叫《小木屋图书》的微信小程序开始。
《小木屋图书》和此前本刊曾介绍过的《衣二三》一样,做的都是“披着共享经济的皮”的租赁行当,只是前者的商品是书而已。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只要每个月支付一定的租金,就能选择几本书来看。在服务存续期内,用户还可以选择随时更换书籍或在试读后买下自己喜欢的书籍。此外,用户还被允许能随时在书上做一些读书笔记(有没有那么一点在《起点读书》上看书的感觉?)—对于之后的读者来说,这些笔记也许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书的内容。当然,如果读者本身更喜欢新书,也可以要求平台重新配送。
那么,《小木屋图书》这么做能赚钱吗?其实小木屋的运营成本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小木屋图书》的一本书,可能会让用户看上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书籍的寿命也远比数码产品等快消品要长得多。虽然《小木屋图书》的租金便宜,但在成本上最大的变数只是书籍的自然损耗。此外,在书籍类型选择上,《小木屋图书》也非常聪明地选择了一些刚需、高频与低租售比的书—比如说儿童绘本、经管科技、职场提升和畅销文学等图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小木屋图书》还和不少线下书店达成了合作,只需要扫码即可在线下取书,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其实,《小木屋图书》采用的模式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连部分创意似乎也是借鉴了其他平台(比如《支付宝》中的“信用租”)。但是,《小木屋》的优势就在于从图书这个切入口下手,从而于无形中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并满足了一部分不喜欢阅读电子书,更喜欢和纸质书“交流”的用户。在知识付费盛行的现在,《小木屋图书》的模式也许会被更多人所推崇,甚至进而培养起一部分用户的租赁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更容易接纳类似模式的不同产品。此外,《小木屋图书》所走的这一条路,也未尝不是一些其他传统行业可以借鉴的。毕竟,在披上“共享经济”的皮之后,很多事情似乎一下子就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