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滴水贷 滴滴出行意欲何为?

  近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推出了针对消费金融的贷款业务—滴水贷。虽然消费金融对于互联网玩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变现工具,但自2017以来相关部门便对消费金融市场加强了监管力度,那么滴滴为何还要选择在此时入局呢?

  对于滴水贷,滴滴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随借随还、极速到账、超低利率”,并提供最高2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据据滴滴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滴水贷目前主要服务于平台内一定等级以上的司机和车主。”也即是说,截至发稿前普通用户还不具备贷款资格。不过,如今滴滴手握4.5亿用户,未来滴水贷有极大的可能开放给更多有消费金融贷款需求的普通用户。

  我们将目光回到滴滴为何会入局消费金融这个话题上。除了因为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面对号称具备“万亿元规模潜力”的消费金融市场,滴滴推出滴水贷只是顺势而为。笔者还以为,或许滴滴入局消费金融还出于以下考量。

  首先,布局消费金融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众所周知,目前滴滴在国内的网约车市场无出其右—最新的数据显示滴滴占据了网约车市场超过50%的份额。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乘客和司机对于滴滴的忠诚度并不是那么高。从何而言?在今年3月份,美团打车进军上海市场后的高补贴行为就让大量乘客和司机迅速“倒戈”,闻讯而至的乘客和司机让美团打车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上海网约车市场约30%的份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推出滴水贷后,滴滴就可以将接受了这部分服务的乘客和司机紧紧地撰在自己手里。

  其次,寻找新的盈利点为上市做准备。从今年年初开始,滴滴将要赶赴中国香港上市的消息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滴滴想要上市的目的很明显—通过资本的力量树立自己“网约车第一品牌”的地位。然而,截至2017年底,滴滴的整体业务仍亏损达3~4亿美元,这不但是滴滴上市的绊脚石,即使滴滴成功上市,对于其之后的股价而言也非常不利。因为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企业股价表现,通常取决于该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滴滴近期不断尝试推出新的业务(除了滴水贷之外还有“滴滴外卖”和“共享汽车”等业务),并希望借此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上市铺路。

  对于滴滴而言,手握4.5亿用户是其推出滴水贷的底气所在。而且由于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可以轻而易举的判断用户的经济水平,这对于信贷风控而言非常有价值。不过,面对目前市面上蚂蚁借呗和腾讯微粒贷等同类产品的竞争,以及强监管政策压力,滴水贷的处境并不容乐观。

  文/贾敬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