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上市的拼多多,以及没补完的“窟窿”

  近日,成立仅三年估值就达到了300亿美元的电商黑马拼多多宣布将赴美上市。然而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拼多多还面临诸多待解难题,那么拼多多为何还要急着上市?而拼多多又该怎么补足这些“窟窿”呢?

  一路风光,一路荆棘

  从表面上看来,拼多多上市的确有足够的底气—成立仅三年,估值达到了300亿美元。此外,到目前为止,拼多多共计获得了四轮融资。而在拼多多的融资名单上,腾讯、IDG、红杉中国和高榕资本等顶级投资公司赫然在列。

  如果只看以上数据,拼多多无疑是一家有着光明未来的公司。然而,在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可以说拼多多是伴随着负面新闻成长起来的。从最初的以低质低价商品抢占市场,到后来被曝出“吃了买家吃卖家”等消息,以致大量商家集结到拼多多总部进行维权,在许多人眼中,拼多多已经成为了一个假货横行、虚假广告满天飞的平台。

  这也导致拼多多的用户增速自今年以来陡然下降—根据拼多多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到了1.41亿人,环比增速达到98.3%。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为1.662亿人,环比增速仅为17.87%。不仅如此,招股书还显示,成立至今拼多多总计亏损了13.12亿元人民币。

  因此,对于拼多多上市一事,甚至有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家表示,“拼多多这是带着原罪上市的!”对于商家和用户而言,拼多多的原罪就是“两边不讨好”,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拼多多的原罪在于没能填补上亏损这一窟窿。

  为何急于上市?

  整体而言,拼多多急于上市还是出于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考量。首先,拼多多感受到了来自对手的压力。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传言称,阿里巴巴和京东成立了“打多办”,虽然双方均在口头上表示否认,但它们却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了对拼多多的敌意。

  3月份,淘宝悄然上线了《淘宝特价版》。就价格上来看,《淘宝特价版》里的商品多在几十元人民币上下。喊了多年“消费升级”口号的阿里巴巴一反常态,打出了“消费降级”这一张牌,其针对拼多多的意图不可谓不明显。至于京东,也在其APP中推出了“京东拼购”功能。据悉,“京东拼购”通过拼购价及社交玩法,刺激用户多级分享裂变,是实现商家低成本引流及用户转化的一个工具。显然,京东的手法与拼多多走低价的路线如出一辙,不过京东主打“低价不低质”概念对拼多多而言更具威胁性。

  在电商领域,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举足轻重。而它们同时将触手伸向了拼多多的核心业务,这使得拼多多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因此,拼多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加大营销力度,从而获取更多新商家以及新用户。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宣传营销的费用为13.45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6年增长近7倍。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更是达到了12.17亿元人民币,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其次,拼多多如今估值达到了空前的300亿美元,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市或许是最佳的时机,而错过这一机会便会一去不复返。目前,拼多多暴露出来的假货、劣质商品等问题受到了极高的关注,这也让许多用户弃而远之,成为了一大拖累。为了解决这些麻烦,拼多多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至于拼多多能否扫清障碍尚未可知,但错过了自身高估值的黄金时间也就会错过上市的最佳时机。

  拼多多未来该干啥?

  无论如何,拼多多上市已是时间问题。那么,未来拼多多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肃清发展障碍呢?

  首先,解决商品低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拼多多如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商品“低价低质量”。因此,平台自身应该加大对商品的审核力度,以及对不良商家的处罚力度。而且在拼多多成功上市之后,还应该进行品牌升级,与大品牌合作,从而达到丰富商品类目和优化商品的目的。这不仅能够增加商品的多样性,还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

  其次,建立自己的社交体系。在拼多多的上市招股书中多次提到了“社交”这一关键词,不过目前拼多多并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体系,而是严重依赖《微信》。

  然而,商场上并没有永远的朋友,《微信》就曾多次封杀过拼多多。比如今年3月,网友爆料称拼多多被《微信》封杀,有记者采访拼多多的工作人员时,对方表示,“这对拼多多来说是小事情了,仅2017年拼多多就被《微信》封杀过1000多次。”因此,拼多多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体系很有必要。

  总之,拼多多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激发出用户的社交积极性,以建立起独立的社交体系。不过,这首先需要拼多多解决存在已久的“恶疾”—商品品质问题。

  文/贾敬华 图/Sccc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