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来华“抢人才”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日本企业,抢人才
  • 发布时间:2011-02-17 10:37
  很多跨国日企已经开始推进这样一项“任务”:把中国人才培养成熟悉日企经营特点的管理者,然后派这些人才在东京、中国或者其他国际城市工作

  日本人和日本企业心中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只消看一看他们最新的用人动向就知道。

  现在,不少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里,最优先进行的培训是中文,刻意重点招聘的是中国留学生。从2010年起,一个更明显的变化是,很多企业干脆直接来中国招收新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我们对2010年招收的所有新职员都进行了中文培训。并不见得所有人都会到中国来工作,但现在的商社职员,如果他不会中文,不懂中国的话,那是很难对国际贸易作出准确判断的。”三菱商事公司常务执行董事、中国公司总经理木岛刚雄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跨国贸易公司职员应该通晓英文,这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在,对于跨国日企来说,中文则成了企业职员另外一个必须掌握的语言工具。

  在2010年底日本商会在中国举办的企业招聘会上,记者碰到了专程从东京飞来的日本最大通讯企业NTT人事部高管。他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寻找“懂英文、懂技术的中国毕业生”,“会不会日文并没有关系,只要懂英文、有技术,我们就可以完全按照日本职员的待遇,招收中国大学生去东京工作。”

  在当天的招聘会上,他已经用英语接待了几拨中国学生,并且表示对中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非常满意。“中国学生进入到我们的团队中,会给团队带来新鲜血液,不仅让我们全球化的进程更加迅速,而且有助提升团队的士气。”

  可以说,很多跨国日企已经开始推进这样一项“任务”:把中国人才培养成熟悉日企经营特点的管理者,然后派这些人才在东京、中国或者其他国际城市工作。

  日企“主动放弃”日本学生

  也许特别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日本企业并不是在日本招不到大学毕业生才来中国的,而是“主动放弃”日本学生。

  2010年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从11月的调查结果看为57.6%,是日本政府自1996年实施相关调查以来最低的一次。

  “日本大学生4月毕业,他们大多需要在毕业前半年和企业签约。如果在10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话,那么到4月毕业时就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企业了。”在日本某大学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前田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截至2010年11月57.6%的就业率,着实让日本上下为之震惊。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了,教育制度却没变,从而导致日本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

  近年来,很多日本企业开始把工厂搬到生产成本相对便宜的亚洲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国已经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了。在与中国经贸关系更加紧密的时候,今后美国再度超越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可能性已经不是很大。

  在此判断之下,非常多的企业开始把会说中文、能够在亚洲发挥作用当成了招收新职员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日本的教育还处于65年前设置的旧体制下,那时美国经济在全世界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并没有在日本教育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好在日本较早地打开了让外国学生去日本留学的大门。2010年有14万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其中60%(约8万人)来自中国。在日本企业走向国际化、开始需要大量的国际人才的时候,留学生首先填补了这个人才缺口。

  2010年,服装企业优衣库招收了200名新员工,其中100名是外国人。该公司表示,2011年他们准备扩大营业规模,计划招收600人,但日本人和外国人会各占一半。

  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要更快一些。松下电器在2010年招收的1250人中,有750人是从国外直接招收的。2011年,松下电器准备招收1390人,其中1100人为“国际人才”,换言之,约80%的新职员将来自日本以外的国家。

  中国学生比日本学生更有“饥饿感”

  现在,日企更是把目光直接瞄准了中国学生。数据显示,2011年走出中国大学的毕业生人数约为700万,将比日本多出了至少10倍。

  “中国大学生与日本同龄人有很大的不同,理科学生要比文科多出很多,而且学生大多受到了良好的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教育。”NEC(中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对本刊记者说。

  而且,中国比日本的竞争要激烈得多,小城市及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又在毕业生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中国学生比日本学生更有‘饥饿感’,他们为了在大城市里生存下来,特别顽强、能吃苦。”NEC的这位高管说。

  相比之下,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的日本,在教育上更多的是追求“宽松”和发挥个人特长,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和谋一份职业。

  在日本商会组织的北京招聘会上,本刊记者遇到一位张姓学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他递来的简历上写着:大学日语专业毕业,法律硕士课程也将在2011年修完,所有假期都是在企业实习中度过,在日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实习过。

  “我知道在中国找工作非常困难,除了英语、日语之外,没有一个过硬的语言之外的专业,是不可能找到理想工作的。”这位还有半年就要毕业的学生说。

  中日学生的这种差异,甚至引起了日本教育界的注意,开始引进日本学生到中国来交流的机制。

  从2010年8月开始,横滨国立大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开始组织起来,到中国短期留学。他们上午在中国的大学里学习中文,下午和中国大学生交流,最后几天走访日本企业,直接了解企业在中国的现状,为今后的学习制定目标。

  “通过带学生到中国去、和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够培养日本学生的国际洞察力。”横滨国立大学村田忠禧教授说。

  以前是空降高管,现在是中国员工去总部工作

  三菱商事一位高管对本刊记者这样总结日本企业与中国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前都是从总公司向中国空降高管,现在则开始从中国选派优秀员工到总部去工作。

  不过,日本企业不同于西方企业,有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如何让招聘来的中国学生熟悉日本企业,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佐佐木良二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对干部候补生有一套专门的培训方法。”

  日立集团旗下的17家企业2010年在中国招收了360名毕业生,数量上大大超过了2009年(224名)和2008年(276名)。“新毕业生在日立各家企业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我们称之为干部候补生。”佐佐木副总裁说。

  日本企业有一套严格的组织制度,这些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传授的并不是很充分,“但我们在日本国内的职工教育培训体制在这个时候能用上。”佐佐木说。

  从简单的待客方法,到企业文化,再到企业管理特点,都要培训。除了这些教育外,“我们在员工工作了几年之后,会选择其中一些到日本进修。通过在日本的工作,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此外,在员工晋升为科长及处长前,各会有一次非常系统的企业内部教育。

  随着中日贸易总额向3000亿美元迈进,日本企业与中国的关系今后还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深层次的变化。把中国认同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直接延揽人才,应该才只是重要的第一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