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山脚下的村庄 怒江流域上的神奇 八宿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勇士,村庄,怒江流域,八宿
  • 发布时间:2011-03-23 09:31
  电视剧《茶马古道》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剧中有一首主题歌这样唱道:“前面那座山,你是什么山?过了昌都寺,才能到雅安。巴塘奶茶甜,理糖糌粑香。过了八宿,就到芒康……”

  后来,因为这部电视剧,也因为这首歌,很多人记住了“八宿”这个地名。歌中的八宿指的是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它是茶马古道上滇藏线与川藏线交汇处的交通枢纽,承载了几百年马夫的脚印与茶香的痕迹,更凭借毗邻横断山脉、怀抱怒江河水的险要地势而拥有及其独特的边城风情。“八宿”二字在藏语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冥冥之中也就注定了领略八宿是一段“勇士之行”。

  魔鬼公路天险“九十九道拐”的考验

  川藏公路“昌都—八宿”段以险要著称,从昌都县到八宿县,要翻越横断山脉中最险峻的业拉山口。业拉山口海拔4618米,这里最大的奇迹是“九十九道拐”。

  “九十九道拐”指的是业拉山的盘山公路。因山势所限,这段公路只能以“之”字形在山间往返折回,其折回次数连续集中,据说有九十九道弯,因此得名。远远望去,那一道道“拐”像是刻在大山上的深痕,蔚为壮观,足以让所有第一次看到的人为之震惊。

  这条沙土铺就的公路上弯道频繁而突兀,汽车在上面行驶,会看到路边指示“急转弯”、“连续急转弯”的标牌一个连着一个。由于大多弯道都是360度的大拐,因此开车下山时要控制好车速,否则就会飞出去。倘若向下观看,滔滔怒江水壮观奔腾,让人心惊胆战。不仅如此,这还是一条常年滑坡、泥石流不断的险路,据说曾有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丧命。

  “九十九道拐”的壮观景象出现在此绝非偶然。由于高原地段的特殊地理成因,这里的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危崖耸立以及巨型堑段屡见不鲜。这样的山势,造就了突兀而险要的众多急弯,作为横断山脉的一种标志性交通形态,“九十九道拐”与青杠哨、娄山关等齐名,历来都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当然,也有人将其称之为“七十二道拐”,究竟是转了99个弯还是72个弯呢?我们当然也不必细数,如此命名无非是想体现其曲折和险要而已。但不管怎样,如此惊心动魄的生死之路,非勇者莫为!

  丰裕的邦达草原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邦达机场

  万物有急必有缓,当怒江的支流蜿蜒曲流抵达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分水岭后,便是一片茫茫无边际的高寒大草坝——邦达草原。邦达草原平均海拔4000米,那一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草地,是川藏线上的一大奇观,也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更是八宿最重要的牧场之一。独特优越的高山盆地环境使这里成为许多药材的主产区,如贝母、红景天等,不过最名贵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

  草原每年6月至8月,是邦达草原最美好的时节。因为那时草原青草葱郁,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间,碧蓝的天空掩映着无垠的草原,那景致让人陶醉。还有热情的牧民在草原上放肆地“耍坝子”(草原上的民俗活动),他们在草原上扎起帐篷,尽情地跳锅庄舞,骠悍的骑手们则表演赛马,一派欢乐的景象。那时,你会觉得他们才是离天地自然最近的人。

  邦达草原另一个闻名天下的理由,则是因为这里创下几大记录的邦达机场。海拔4300米的邦达机场,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的头衔;其次,全长5公里的跑道,又让它赢得了中国跑道最长的民用机场的称号;而机场所在地气候恶劣,冬天风速常达每秒30米以上,冬春两季的气温常在零下20℃以下,因此又被称为“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机场的成功通航创下了人类民用航空飞行史上的奇迹。

  静谧的“藏东第一大湖”然乌湖“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的来古冰川

  从八宿县城的白马镇向西南方向前行大约90公里,就会来到然乌湖。“然乌”二字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它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之处便是然乌湖。事实上,然乌湖是由造山运动形成的堰塞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畔四周景色各不相同,草地、森林、白色的水禽和湖岸的浅滩,还有错落缤纷的卵石与白雪皑皑的雪峰,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极致梦幻的“静”和“净”足以洗涤一世尘埃。

  就在然乌湖的北面,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的来古冰川。来古冰川并非仅仅指一条冰川,而是一组冰川的统称。冰川延伸到然乌湖边,每当冰雪融化时,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常年保持有丰富的水源。站在冰川脚下的来古村,可以看到多达6条冰川,其中长12公里的亚隆冰川最为壮观,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岗日嘎布主峰一路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边,冰川的未端与冰湖之间露出数十米高的幽蓝冰层,宏伟之中有着几分空灵之美。壮观的冰川、与世隔绝的小村,时光仿佛在此冰封了千年,正如“来古”藏语里的意思“隐藏着的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一样。

  历史的遗留同卡的汉藏文明与嘎学岩画的神秘物语

  在八宿,不仅有无尽美妙的风景,也有历史遗留下的汉藏文明,同卡寺便是最典型的代表。公元1473年创建的同卡寺位于八宿县同卡乡政府所在地,为当年功德林拉让(曾任西藏地方政府摄政)所属的一座寺庙。其第七世活佛罗桑巴登江村曾出任北京雍和宫堪布(相当于方丈),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使者之一。如今,在同卡寺里既有古印度铸造的佛像,还有不少宝贵的经卷、唐卡和绸缎刺绣,而明朝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铸造的“双龙戏珠铜钹”,以及万岁圣旨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大殿之中至今仍供奉着第七世、第十一世活佛的肉身灵塔。在离寺庙约500米处,还有一座四方形佛塔,每层塑有大小不同的各类佛像,气势雄伟,造型独特,是昌都地区最高、最雄伟的佛塔之一。

  除了同卡寺外,八宿还有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嘎学岩画。嘎学岩画位于县城以西5公里的巴冬村牧场处,整个岩画雕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内容有单个的图文字母,还有其他组合型的图案,描绘了先辈狩猎、骑马等景象。嘎学岩画最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原始生活,更表达出藏地佛教的思维意境,是昌都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处早期岩画群。尽管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却依旧无法阻挡今人千里迢迢前去探寻祖先的痕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