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如收阴非后市福音

  历年四月之所以大多具有过渡市的性质,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这样两个方面:其一是此时首季度炒作成为其重要题材的那些元素———如年报业绩、首季业绩,以及新一年的政策基调、信贷规模……等等,在“两会”后基本已经明朗,从而使进一步炒作缺乏“火上添油”的动力。换言之,是基本面方面的预期出现相对而言的阶段性“断档”,缺乏预期的股市也就失去了上升的能量。其二,经过几个月的“开局遭遇战”之后,无论升跌,多空两大阵营均已对双方的实力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根据市况对己方的战略目标进行修正同时调整下一步的战术。在这样的背景下,若首季是升市,且多大头又认为空方势弱,会继续致力于推高大市。但除非是强劲的牛市,否则会在四月或五月的某一时点主动收手,以回避因累积升幅太甚而招致的获利回吐压力。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四月或五月(市弱时甚至在三月中下旬)出现一个顶部,其性质可以是短期顶,也可以是次中期顶或中期顶———一般来说顶部出现越迟级别越高,原因是它是对先前升势的一个整体修正。反之若首季是跌市,则四月(迟至五月)多见反弹顶部,反弹高度取决于此前的下跌深度;但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收回首季失地形成转势,而是在反弹见顶后重蹈首季下跌之途。

  由上可见四月的过渡期性质是由首季呈规律性的走势所决定的。但必需强调指出的是:K线的阴阳对于过渡期后的大盘指向并非决定性的。在股市的行家里手来看,较之于表面上的阴阳烛更重要的是:在它们的后面蕴含着的资金进出的重大信息———究竟期间有多少新增资金入市?资金流入或流出的总体态势又如何?主力资金的动向及仓位轻重又如何?我们不但要从成交量与成交额方面进行对比,还要从换手率方面进行对比(因为经过这两年的高速扩容,原来的成交额已失去参考意义,不如换手率更为可信);这种对比不仅要从环比的角度,更应从同比的角度。众所周知,理论上首季度本是新增资金、建仓资金入市最为活跃的阶段。如果此期的资金面不能得出一个积极的评价的话,四月会向哪一个方面过渡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年4月18日止步于3067点,表明此波反弹的价量关系至此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是做多主力已经力有不逮的表现。这之后得到了四月份成交大幅缩减的证实:该月两市股票成交4.5万亿元,环比下降28%,同比逾10%;日均则2403亿元,环比下降12%。由此可以预判:五月继续下探将是无可避免的,问题是这一下探能否触底。

  在对此进行探讨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前四个月成交总体未臻理想倒底根由何在?最现成的答案似乎应是货币政策收缩背景下的流动性趋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统计,至四月底止的半年来虽然八提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2.8万亿元,但央行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1.2万亿元,再加上外汇占款增加的2.4万亿元,算下来净投放的头寸还有7、8千亿元,显然放水仍大于抽水。这还不算正式(通过国际贷款)与非正式(地下钱庄、虚假贸易)流入的大批热钱,还有四月份从银行流失的4678亿元储户存款……足见流动性泛滥依旧,怪只怪资金对股市不感冒。追根究底,市场规模的膨胀远超资金入市的速度,股市不堪扩容之重,供求失衡导致A股连年缺乏赚钱效应,应为最大的原因。

  在资金对向上做兴趣不大———或者更确切地说有畏难情结的情况下,3067点颇有可能成为上半年逾越不了的顶。如是则向下做、打出下半年的盈利空间将成为越来越多的炒波段资金的选择。目前大盘正处于是否作出这一选择的微妙时刻———上证2820-2840点一带集中了多个颇为关键的技术位,是多方5月份以来一直严防死守的马其诺防线。尽管仍未失陷,但已处于许进不许退的危险境地(因为多条中长期上升趋势线是向上的)。由于周五见出地量,看来下周要作出交待了。无论是向下破位,还是向上但月底不能返回至比2910点更高,都是后市难以乐观的不祥之兆。因为如五月收阴则意味着四月过渡期结束后的指向是往下,从而二季度余下的走势也好看不了。多头现在只剩下旬绝地反击的华山一条路,否则不能化险为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